一种全铝车身洗消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7916发布日期:2020-07-17 16:06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铝车身洗消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应急、核化事故现场人员清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铝车身洗消车;特别适用于核化突发事件被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是核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救治基地和定点医院必备装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核技术发展迅猛,也被同时应用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但是核化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工作人员被核污染,为了及时开展快速的应急处置,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急需研究出一种能够迅速赶到现场的去污染设备。

目前国内的洗消设备存在冬季防冻技术难题、人员清洗时车身内部残留污染物,造成人员的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全铝车身洗消车,能够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铝身洗消车,包括底盘、车身、车头、升降平台、门系统、污物收集系统、洗消系统、检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照明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配电系统、水路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底盘、车身、升降平台、门系统、内饰、污物收集系统、洗消系统、检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照明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配电系统、水路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集成安装在一部车上,底盘用于承载车身和所有设备;空调新风系统安装在车箱内饰顶棚上部设备层中,位于车箱和车头之间,为车内提供适合的温度和新鲜空气;配电系统安装在车厢前端,位于车厢底部,水路系统、加热系统安装在车箱底部;车身内采用玻璃钢内饰技术,防腐密封,起到防水和隔离污染物的作用;车身外壁采用高铁铝型材焊接工艺,车身箱体外壁和内壁采用光滑和圆角结构,内外光洁,设置有单开塞拉门;车箱内设有门系统、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照明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洗消系统(洗消区)、洁净区的更衣区;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洗消系统(洗消区)、洁净区的更衣区由对开自动感应门相互隔离,由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进入洗消系统(洗消区)以及从洗消系统(洗消区)进入洁净区的更衣区需经过红外感应的对开自动感应门;污物收集系统的入口处安装有双开塞拉门;洁净区的更衣间出口安装有双开塞拉门;门系统包括单开塞拉门、双开塞拉门、感应推拉门;所述升降平台安装在车体的底盘上,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车内的照明灯。

工作人员从单开塞拉门进入洗消车中,工作人员先进入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后经过红外感应的对开自动感应门进入洗消系统(洗消区),经过洗消系统(洗消区)烘干后经过红外感应的对开自动感应门进入洁净区的更衣区,然后进入检测系统进行清洗后的辐射水平的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洗消系统(洗消区)分别设有眼部清洗位、头部清洗位和局部清洗位、全身喷淋清洗位、倒顺开关、置物架、烘干器;眼部清洗位上设有洗眼器,头部清洗位设有洗头椅;局部清洗位和全身清洗位设置在一起,局部清洗位有手持喷头,全身清洗部位设有手持喷头、混水阀;倒顺开关设置在手持喷头、洗头椅的连通管路上,供头部清洗、局部清洗、全身清洗的清水或洗消液可自由切换,所述置物架设置在局部清洗位、洗眼位、头部清洗位、全身清洗位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设置座椅、洗消器械柜和3个感应式垃圾桶,按高中低分别设置成红、黑、白色,收集桶盖为非接触式感应翻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洁净区的更衣区包括挡风屏、短座椅、衣物柜、二次骨架、顶板、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核辐射检测仪、三孔插座、网线插座,所述核辐射检测仪为门柱式辐射检测仪,安装在双开塞拉门窗侧,人员在通过双开塞拉门时由核辐射检测仪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控平台,用于监测各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传输系统包括4g天线及网线接口连接的信息传输系统设备,用于将洗消人员数量和洗消状态传输回总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头上设有导流罩,所述车身上设有激光回复反射器,所述车头的驾驶室内设有总控开关,用于控制全车设备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产品在整备的状态下,装满水和洗消液,可满足125人次洗消,平均每分钟完成一人次洗消。洗消系统的眼部、头部、局部和全身洗消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洗消完成后经过烘干器进行烘干后,进入检测系统进行核辐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适应核生化灾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保证救援人员、装备、在特殊条件下的生存力和战斗力,具有多功能、模块化、智能化、防污染方向的发展,自带水箱盒洗消液箱,在装满后,能满足125人次的洗消,能够实现对核化生物等物质沾染的人员及伤病员的洗消,并能防止核化污染的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车头;2、导流罩;3、空调新风系统;4、单开塞拉门;5、底盘;6、车身;7、双开塞拉门;8、二次骨架;9、墙板;10、顶板;11、座椅;12、衣物柜;13、洗消器械柜;14、短座椅;15、感应式垃圾桶(白色);16感应式垃圾桶(红色);17、感应式垃圾桶(黑色);19、照明灯;20、洗头椅;21、挡风屏;22、洗眼器;23、倒顺开关;24、手持喷头;25、置物架;26、混水阀;27、中控平台;28、三孔插座;29、网线插座;30、门柱式辐射检测仪;31、烘干器;32、水路系统;33、加热系统;34、配电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全铝身洗消车,包括:底盘、车身、升降平台、门系统、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洗消系统(洗消区)、清洁区的更衣间、检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照明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配电系统、水路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所述底盘5用于承载车身6和车上所有设备;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洗消系统(洗消区)、清洁区的更衣间由对开自动感应门相互隔离,工作人员从车身上的单开塞拉门4进入洗消车中,由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进入洗消系统(洗消区)以及从洗消系统进入洁净区的更衣间需经过红外感应的对开自动感应门;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的入口处安装有双开塞拉门7;

洁净区的更衣间出口安装有双开塞拉门7;工作人员先进入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后经过对开自动感应门进入洗消系统(洗消区)进行洗消、烘干,烘干洗消完成后经过门柱式辐射检测仪30进行放射性水平的检测,最后经过对开自动感应门进入清洁区的更衣间进行更衣,车头的驾驶室内设有总控开关用于控制全车的设备的运行;

清洁区的更衣间包括挡风屏21、短座椅14、衣物柜12、二次骨架8、

顶板10、墙板9;

车身6采用采用高铁铝型材整体焊接工艺,在保证强度同时不会使得车身太重对比金属结构车厢减重30%且铝合金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解决了洗消用车长时间接触水,车身易腐蚀、冻伤的问题;

车头上设有导流罩,车身上设有激光回复反射器,车头的驾驶室内设有总控开关;

升降平台安装在车体的底盘上,方便人员上下;

配电系统包括安装在车身底盘的发电机,为车厢内的照明系统供电;内饰采用玻璃钢内饰技术,具有防腐、密封的性能,内外光洁,便于去污,不易沾染放射性物质盒化学物质;

污物收集系统(脱衣区)设置有座椅11、洗消器械柜13和3个感应式垃圾桶15、16、17,按高中低分别设置成红、黑、白色,收集桶盖为非接触式感应翻盖;

洗消系统分别设有眼部清洗位、头部清洗位和局部清洗位、全身喷淋清洗位、倒顺开关、置物架、烘干器;眼部清洗位上设有洗眼器22,头部清洗位设有洗头椅20;局部清洗位和全身清洗位设置在一起,局部清洗位有手持喷头23,全身清洗部位设有手持喷头24、混水阀26;倒顺开关23设置在手持喷头24、洗头椅20的连通管路上,供头部清洗、局部清洗、全身清洗的清水或洗消液可自由切换,所述置物架24设置在局部清洗位、洗眼位、头部清洗位、全身清洗位之间;

检测系统用于检测人员洗消是否干净达到标准,包括核辐射检测仪、三孔插座28、网线插座29,所述核辐射检测仪为门柱式辐射检测仪30,安装在双开塞拉门窗侧,人员在通过双开塞拉门时由核辐射检测仪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控制系统包括中控平台27,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系统的工作状态;

信息传输系统包括4g天线及网线接口连接的信息传输系统设备,用于将洗消人员数量和洗消状态传输回总部;

照明系统用于车箱内部的照明,在车厢内安装有照明灯19,电能来源于车体底盘处的发电机的供电;

空调新风系统3安装在车箱内饰顶棚上部设备层中,位于车头1和车身6之间,用于实现车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配电系统32安装在车厢前端、水路系统34、加热系统33安装在车箱底部,配电系统用于供给车内的电能,水路系统包括车底的水泵、洗眼泵,用于车内水的供应,加热系统包括车底的热水箱,用于加热车内所需的水和洗消液;

符合多功能、模块化、智能化、防污染方向的发展,自带水箱盒、洗消液箱,在装满后,能满足125人次的洗消,能够实现对核化生物等物质沾染的人员及伤病员的洗消,并能防止核化污染的扩散,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车,在车底盘连接升降平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