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2734发布日期:2020-06-30 19:4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压力检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故障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保证安全驾驶,在轮胎中使用胎压传感器成为轮胎防爆和预警的有效手段之一。胎压监测传感器是在汽车静止或者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高压、低压、高温进行及时报警,避免因轮胎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以确保行车安全。汽车轮胎大多是充满气体的,胎压传感器的安装很方便,但是针对一些大型车辆,如大型煤矿车等具有巨型轮胎的车辆,其轮胎内常装有防锈液体,针对这些车辆,在安装胎压传感器时,需要避免胎压传感器进水,因此,需要保证胎压传感器能够始终浮在水面。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胎压传感器安装在一个球体内,球体的密度小于防锈液体的密度,且球体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使得球体能够浮在水面上,同时,在球体的顶部开设有与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连通的气体通道,使得胎压传感器能够对胎压进行检测,另外,还可以在球体的两侧开设液体通道,使得通过气流通道进入球体内的液体能够从液体通道流出。

但是,现有的胎压传感装置通常是接近实心球体,虽然设置有降低其重心的配重块,但随着汽车轮胎的滚动以及轮胎内防锈液体的翻滚,胎压传感装置还是容易翻转,影响胎压检测的精准度,同时,在防锈液体通过气流通道进入球体内时,由于球体内空间较小,防锈液体流出较慢,胎压传感器会被防锈液体浸泡较长时间,容易造成胎压传感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能够稳定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不会随汽车轮胎的滚动以及轮胎内防锈液体的翻滚而翻转,避免影响检测的精准度,同时,能够在防锈液体通过通气孔进入球体内时,使防锈液体流到内部空腔的外围,再通过导流孔快速流出,可以防止胎压传感器被防锈液体浸泡,避免造成胎压传感器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包括:

球体,所述球体为空心球体,且所述球体的密度小于轮胎内防锈液体的密度,使得所述球体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

胎压传感器,所述胎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球体内,用于检测轮胎内的胎压;

其中,所述球体包括实心状的底部以及空腔状的顶部;

所述球体的底部底端设置有配重块,且所述球体的底部顶面向上凸起呈一凸台,所述胎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球体的底部顶面中央处;

所述球体的顶部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将所述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与所述球体的外部连通;

所述球体的底部顶面与所述球体的顶部侧壁底端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用于将从所述通气孔进入内部空腔的防锈液体导出。

通过将球体设置为空心球体,且球体的底部为实心状,顶部为空腔状,球体的密度小于轮胎内防锈液体的密度,球体的底部底端设置有配重块,使得球体的重心能够下移,并稳定的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不会随汽车轮胎的滚动以及轮胎内防锈液体的翻滚而翻转,能够避免影响检测的精准度;同时,通过在球体的顶部侧壁设置若干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孔,用于将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与球体的外部连通,球体的底部顶面与球体的顶部侧壁底端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孔,且球体的内部有较大的空腔,使得通过通气孔进入球体内部的防锈液体能够流到内部空腔的外围,再通过导流孔流出,可以防止胎压传感器被防锈液体浸泡,避免造成胎压传感器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的底部包括半球形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半球形体顶部的圆台体,且所述半球形体的顶面与所述圆台体的底面为同一平面;

所述圆台体的顶面用于安装所述胎压传感器;

所述圆台体的侧面与所述球体的顶部侧壁底端之间形成所述导流孔。

通过将球体的底部设置为半球形体和圆台体,圆台体的顶面用于安装胎压传感器,能够使胎压传感器的高度大于球体内部空腔的底端高度,从而使得防锈液体进入内部空腔时,能够顺着圆台体的侧面流到空腔的底端,再从导流孔流出,避免胎压传感器被防锈液体浸泡。

进一步地,所述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5°-60°之间。

通过将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在15°-60°之间,能够使防锈液体顺着圆台体的侧面流到空腔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圆台体的顶面设置有向所述半球形体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胎压传感器;

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用于所述胎压传感器的防水;

所述防水膜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所述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与内部空腔连通。

通过设置安装槽和防水膜,能够加强胎压传感器的防水效果,通过设置通孔,能够避免影响胎压传感器对轮胎内胎压的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上设置有透气贴,所述透气贴用于所述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与内部空腔之间的气体流通。

透气贴为防水透气贴,通过在通孔上贴上防水透气贴,能够在不影响胎压传感器检测轮胎内胎压的前提下,避免防锈液体进入胎压传感器内,避免胎压传感器损坏。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通气孔和若干个所述导流孔均以所述球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通过将通气孔和导流孔均以球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能够使球体的受力更平衡,从而稳定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避免球体倾斜,影响检测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以及水滴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重力大于防锈液体的浮力;

所述配重块嵌设在所述球体的底部;

或;

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球体的下方,并与所述球体的底端连接。

通过将配重块的重力设置为大于防锈液体的浮力,再结合球体的密度小于防锈液体的密度,能够使球体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且不会因防锈液体的翻滚而翻动,通过将配重块镶嵌在球体的底部,或设置在球体的下方与球体的底端连接,能够提高球体的稳定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通过将球体设置为空心球体,且球体的底部为实心状,顶部为空腔状,球体的密度小于轮胎内防锈液体的密度,球体的底部底端设置有配重块,使得球体的重心能够下移,并稳定的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不会随汽车轮胎的滚动以及轮胎内防锈液体的翻滚而翻转,能够避免影响检测的精准度;同时,通过在球体的顶部侧壁设置若干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孔,用于将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与球体的外部连通,球体的底部顶面与球体的顶部侧壁底端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孔,且球体的内部有较大的空腔,使得通过通气孔进入球体内部的防锈液体能够流到内部空腔的外围,再通过导流孔流出,可以防止胎压传感器被防锈液体浸泡,避免造成胎压传感器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球体,11-配重块,12-通气孔,13-导流孔,14-安装槽,20-胎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浮胎压传感装置,包括球体10和胎压传感器20,胎压传感器20安装在球体10内,用于检测轮胎内的胎压。

球体10为空心球体,且球体10的密度小于轮胎内防锈液体的密度,使得球体10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

在大型轮胎中,使用的防锈液体的密度通常为1.03g/cm3,因此,球体10的密度要小于1.03g/cm3,可选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制成。

其中,球体10包括实心状的底部以及空腔状的顶部,球体10的底部底端设置有配重块11,配重块的密度大于防锈液体的密度,通过将球体10设置为空心球体,且球体10的底部为实心状,顶部为空腔状,球体10的密度小于轮胎内防锈液体的密度,球体10的底部底端设置有配重块11,使得球体10的重心能够下移,并稳定的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不会随汽车轮胎的滚动以及轮胎内防锈液体的翻滚而翻转,能够避免影响检测的精准度。

球体10的底部顶面向上凸起呈一凸台,胎压传感器20安装在球体10的底部顶面中央处,通过将球体10的底部顶面设置为凸台状,胎压传感器20安装在球体10的底部顶面中央处,能够使胎压传感器20的高度大于球体10内空腔底端的高度。

球体10的顶部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孔12,通气孔12用于将胎压传感器20的压力检测气孔与球体10的外部连通,使得球体10内部的空腔中的气体压强能够与球体10外部的气体压强相同,从而使得胎压传感器20能够检测轮胎内的胎压。

球体10的底部顶面与球体的顶部10侧壁底端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孔13,导流孔13用于将从通气孔12进入内部空腔的防锈液体导出,在该可浮胎压传感装置对轮胎内的胎压进行检测时,由于通气孔12的存在,以及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滚动和轮胎内防锈液体的翻动,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防锈液体通过通气孔12进入球体10内,防锈液体浸泡胎压传感器时,容易造成胎压传感器的损坏,因此要及时将防锈液体从球体10内导出,现有方案中,球体10内空间较小,只能保证气体和防锈液体的流动,而通过增大球体10内的空腔,且胎压传感器20的高度大于球体10内空腔底端的高度,使得进入球体10内的防锈液体,能够流到空腔的外侧,最后通过导流孔13流出,从而避免胎压传感器20被防锈液体浸泡。

通过在球体10的顶部侧壁设置若干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气孔12,用于将胎压传感器20的压力检测气孔与球体的外部连通,球体10的底部顶面与球体10的顶部侧壁底端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孔13,且球体10的内部有较大的空腔,使得通过通气孔12进入球体10内部的防锈液体能够流到内部空腔的外围,再通过导流孔13流出,可以防止胎压传感器20被防锈液体浸泡,避免造成胎压传感器20损坏。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球体10的底部包括半球形体,以及设置在半球形体顶部的圆台体,且半球形体的顶面与圆台体的底面为同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组成球体10底部的半球形体和圆台体可以采用拼接而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半球形体和圆台体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

圆台体的顶面用于安装胎压传感器20,圆台体的侧面与球体10的顶部侧壁底端之间形成导流孔13。

通过将球体10的底部设置为半球形体和圆台体,圆台体的顶面用于安装胎压传感器20,能够使胎压传感器20的高度大于球体10内部空腔的底端高度,从而使得防锈液体进入内部空腔时,能够顺着圆台体的侧面流到空腔的底端,再从导流孔流13出,可以避免胎压传感器20被防锈液体浸泡。

在本实施例中,将球体10的底部顶端设置为圆台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三棱台状、四棱台状等,只需要保证胎压传感器20的高度大于球体10内部空腔的底端高度,并使得防锈液体在进入球体10的空腔内后,能够沿着球体10的底部顶端台状体的侧面流到空腔的底端即可。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5°-60°之间。

通过将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在15°-60°之间,能够使防锈液体顺着圆台体的侧面流到空腔的底端。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具体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球体10顶部空腔内的体积越大,能够存储的进入球体10内的防锈液体越多,可以更好的避免胎压传感器20被防锈液体浸泡;当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时,能够使防锈液体在在进入球体10顶部的空腔内时,快速流到空腔的底端,因此,圆台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具体夹角,可由汽车的行驶速度、防锈液体的翻滚程度、通气孔12的大小以及导流孔13的大小确定。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圆台体的顶面设置有向半球形体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4,安装槽14用于安装胎压传感器20,安装槽14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水膜,防水膜用于胎压传感器20的防水,防水膜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将胎压传感器20的压力检测气孔与内部空腔连通。

通过设置安装槽14和防水膜,能够加强胎压传感器20的防水效果,通过设置通孔,能够避免影响胎压传感器20对轮胎内胎压的检测。

进一步地,通孔上设置有透气贴,透气贴用于胎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气孔与内部空腔之间的气体流通,透气贴为防水透气贴,通过在通孔上贴上防水透气贴,能够在不影响胎压传感器20检测轮胎内胎压的前提下,避免防锈液体进入胎压传感器20内,避免胎压传感器20损坏。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若干个通气孔12和若干个导流孔13均以球体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通过将通气孔12和导流孔13均以球体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能够使球体10的受力更平衡,从而使球体10稳定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避免球体10倾斜,影响胎压的检测效果。

球体10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以及水滴形中的任意一种,将球体10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在球体10底部为实心、顶部为空腔时,能够保证球体10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而将球体10的纵截面设置为水滴形等,能够使球体10的中心下移,提高球体10的稳定效果。

配重块11的重力大于防锈液体的浮力,配重块11的作用是降低球体10的中心,从而稳定球体10,配重块11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11嵌设在球体10的底部,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配重块11还可以设置在球体10的下方,并与球体10的底端连接。

通过将配重块11的重力设置为大于防锈液体的浮力,再结合球体10的密度小于防锈液体的密度,能够使球体10漂浮在防锈液体的表面,且不会因防锈液体的翻滚而翻动,通过将配重块11镶嵌在球体10的底部,或设置在球体10的下方与球体10的底端连接,能够提高球体10的稳定效果。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