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9747发布日期:2020-12-01 10:3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也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如何提高车身安全,尤其是乘员的安全,已经成为最为炽热的研究方向之一。按照当今汽车安全理论,可将车身分为“吸能区域”和“乘员安全区域”。“乘员安全区域”也称为乘员的“生存空间”,它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允许有较大的变形,再配合安全气囊以及三点式安全带来保护乘员的安全;而“吸能区域”要求能按照预想的方式进行压溃或者变形,以充分吸收碰撞能量,使传递到乘员舱的能量能够被充分的削弱,从而降低对乘员身体的伤害。

吸能盒是磁能区域的重要部件,它能够吸收碰撞时的相当部分的碰撞能量,对车辆和乘员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吸能盒强度差,且缓冲能力差,导致吸能效果不佳,仍然容易给乘员带来身体伤害,已经不适合继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它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它具有高强度、缓冲能力好的优点,提高了整体的吸能效果,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吸能盒上板1、第一内置容置腔2、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第二内置容置腔5、第二溃缩诱导槽6、安装孔7、固定块8,吸能盒上板1内设有第一内置容置腔2,吸能盒上板1上设有若干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内设第二内置容置腔5,吸能盒下板4上设有若干第二溃缩诱导槽6,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上均设有安装孔7、固定块8,固定块8内设有固定孔81。

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均为“u”形盒体,且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2均采用钣金焊接而成或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

所述的第一内置容置腔2与第二内置容置腔5内部均填充设置吸能泡沫。

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的安装孔7的位置与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的安装孔7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的固定块8的位置与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的固定块8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背靠背连接,通过螺钉使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连接,螺钉通过安装孔或固定孔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它具有高强度、缓冲能力好的优点,提高了整体的吸能效果,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吸能盒上板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吸能盒下板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吸能盒上板1、第一内置容置腔2、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第二内置容置腔5、第二溃缩诱导槽6、安装孔7、固定块8、固定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吸能盒上板1、第一内置容置腔2、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第二内置容置腔5、第二溃缩诱导槽6、安装孔7、固定块8组成,吸能盒上板1内部设有第一内置容置腔2,吸能盒上板1与第一内置容置腔2,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内部设有第二内置容置腔5,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溃缩诱导槽6,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上均设置安装孔7、固定块8,固定块8内设有固定孔81,固定孔81与固定块8一体成型设置。第一溃缩诱导槽3与第二溃缩诱导槽6的设置提高了吸能盒的缓冲能力与吸能效果。

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均为“u”字形结构的盒体,并且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均采用钣金焊接而成或者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

所述的第一内置容置腔2与第二内置容置腔5内部填充设置有吸能泡沫。可以增加吸能盒的吸能能力。

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的安装孔7的位置与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的安装孔7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的固定块8的位置与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的固定块8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背靠背连接,通过螺钉使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连接,螺钉通过安装孔或固定孔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它具有高强度、缓冲能力好的优点,提高了整体的吸能效果,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吸能盒上板(1)、第一内置容置腔(2)、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第二内置容置腔(5)、第二溃缩诱导槽(6)、安装孔(7)、固定块(8),吸能盒上板(1)内设有第一内置容置腔(2),吸能盒上板(1)上设有若干第一溃缩诱导槽(3),吸能盒下板(4)内设第二内置容置腔(5),吸能盒下板(4)上设有若干第二溃缩诱导槽(6),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上均设有安装孔(7)、固定块(8),固定块(8)内设有固定孔(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均为“u”形盒体,且吸能盒上板(1)与吸能盒下板(4)均采用钣金焊接而成或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置容置腔(2)与第二内置容置腔(5)内部均填充设置吸能泡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的安装孔(7)的位置与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的安装孔(7)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上板(1)上设置的固定块(8)的位置与吸能盒下板(4)上设置的固定块(8)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一种高强度且缓冲的吸能盒,它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包含吸能盒上板、第一内置容置腔、第一溃缩诱导槽、吸能盒下板、第二内置容置腔、第二溃缩诱导槽、安装孔、固定块,吸能盒上板内设有第一内置容置腔,吸能盒上板上设有若干第一溃缩诱导槽,吸能盒下板内设第二内置容置腔,吸能盒下板上设有若干第二溃缩诱导槽,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上均设有安装孔、固定块,固定块内设有固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它具有高强度、缓冲能力好的优点,提高了整体的吸能效果,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营;于涛;刘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长瑞通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