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车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6666发布日期:2020-11-06 12:2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车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牵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车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公路建设的大力投入,公路运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半挂牵引车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装备,以其专业化强、装载量大、运输快捷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牵引车在使用时,由于需要牵引的车辆高低不同,在对不同的牵引车进行牵引时,需要更换不同高度的牵引件,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车牵引装置,用以实现对需要牵引的不同高度的车进行调节,由此减少多个高度车辆配置多种牵引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车牵引装置,包括设在牵引车的尾部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包括:升降板、牵引连板、锁紧装置和底座,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牵引车的尾部,所述升降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升降板的右侧滑动设置所述牵引连板,所述牵引连板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牵引连板远离升降板的一端用于牵拉车辆。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牵引连板的一侧设有滑道,所述牵引连板靠近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在所述滑道内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竖板、限位柱和卡杆,所述竖板的其中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竖板的一端周向外壁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限位孔,各所述限位柱的所述第一限位孔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孔用于贯穿插入所述卡杆;所述卡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远离所述卡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拉手;所述升降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从所述滑板的一侧贯穿所述滑板至所述第二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竖板远离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拉手。

优选的,所述牵引连板远离所述锁紧装置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被牵引车辆的牵引杆,所述底座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在牵引车上的第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牵引连板设为u型结构,所述牵引连板对称设在所述滑板的两侧,所述牵引连板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牵拉杆,所述牵引连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牵拉杆贯穿两个牵引连板的贯穿孔,并通过螺栓将所述牵拉杆固定在所述牵引连板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靠近被牵拉车辆的一侧还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周向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用于抵在被牵拉车辆的牵拉杆下方。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内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连接有电磁铁,所述顶板设为亲磁材料,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2、r13、r14、r17、电容c1、c2、c3、c4、c5、二极管d1、d2、d4、d5、d6、d7和三极管v1、v2、v3,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d阴极连接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7,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电阻r2远离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8和电阻r10之间并联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包括二极管d5和电阻r11,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8和电阻r10之间,所述二极管d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电阻r2和电阻r6之间并联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和电阻r3之间,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和电容c3之间;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阻r4之间并联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3和电阻r5之间,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3和电容c4之间,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连接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二极管d7的阳极之间,所述电阻r7还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在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阻r8之间,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3,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5和电阻r17之间,所述电阻r13和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和电阻r1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用时,所述底座是固定在牵引车的尾部,所述升降板用于对所述牵引连板进行上下升降,当通过被牵引车辆的高度将所述升降板和所述牵引连板的高度调节好之后,利用锁紧装置将所述牵引连板和升降板进行连接,使得两者能够固定为一体,由此就能实现根据被牵引车辆的高度随时调节所述牵引件的高度,大大提高了所述牵引件的使用率,极大的方便了在野外拖车时能够根据被拖车高度随时调整所述牵拉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连板和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其中,1-升降板,2-锁紧装置,3-牵引连板,4-滑道,5-滑板,6-第一拉手,7-竖板,8-限位柱,9-卡杆,10-第一限位孔,11-第二拉手,12-第三限位孔,13-第二限位孔,14-牵引杆,15-底座,16-牵拉杆,17-螺栓,18-延伸板,19-伸缩杆,20-弹簧,2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牵引车的尾部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包括:升降板1、牵引连板3、锁紧装置2和底座15,所述升降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用于固定在牵引车的尾部,所述升降板1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表面,所述升降板1的右侧滑动设置所述牵引连板3,所述牵引连板3通过锁紧装置2固定在所述升降板1上;所述牵引连板3远离升降板1的一端用于牵拉车辆。

使用时,所述底座是固定在牵引车的尾部,所述升降板用于对所述牵引连板进行上下升降,当通过被牵引车辆的高度将所述升降板和所述牵引连板的高度调节好之后,利用锁紧装置将所述牵引连板和升降板进行连接,使得两者能够固定为一体,由此就能实现根据被牵引车辆的高度随时调节所述牵引件的高度,大大提高了所述牵引件的使用率,极大的方便了在野外拖车时能够根据被拖车高度随时调整所述牵拉件的高度。

根据图1所示,所述升降板1连接所述牵引连板3的一侧设有滑道4,所述牵引连板3靠近所述升降板1的一侧设有滑板5,所述滑板5在所述滑道4内往复运动。

使用时,所述牵拉连板通过滑板在所述滑道上来回活动,实现所述牵拉连板的高度可调目的;并且所述滑道能够将所述牵拉连板的两侧进行夹紧,限制所述牵拉连板在牵引车拐弯过程中出现摆动幅度较大,造成被牵拉车辆出现翻车的情况。

根据图1所示,所述锁紧装置2包括:竖板7、限位柱8和卡杆9,所述竖板7的其中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柱8,所述限位柱8远离所述竖板7的一端周向外壁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限位孔10,各所述限位柱8的所述第一限位孔10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孔10用于贯穿插入所述卡杆9;所述卡杆9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远离所述卡杆9的一端设有第一拉手6;所述升降板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孔13,所述限位柱8从所述滑板5的一侧贯穿所述滑板5至所述第二限位孔13。

使用时,通过将所述滑板在所述升降板的滑道上来回活动,由此实现所述牵引件的高度进行可调的目的,当确定好所述牵引件的高度时,手握所述第二拉手,并将所述卡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滑板的贯穿孔和所述升降板上设置的第二限位孔内;此时,所述牵引件的高度就被固定;接着,手拿所述卡杆,并将所述卡杆的第一拉手位于上方,将所述卡杆的下方插入所述限位柱的第一限位孔内,从而使得所述缩紧装置将所述升降板和所述滑板进行固定,由此实现牵引连板在实现高度调节后并固定在升降板的目的。

根据图1所示,所述竖板7远离所述限位柱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拉手11。在对牵引件和升降板进行固定时,通过拉取或者握住所述第二拉手将所述锁紧装置插入所述滑板5,进一步贯穿所述升降板的第二限位孔。或者是在对牵引件和升降板进行拆卸时,能够方便的把握所述缩紧装置的目的。

根据图1所示,所述牵引连板3远离所述锁紧装置2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被牵引车辆的牵引杆14,所述底座1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在牵引车上的第三限位孔12。通过第三限位孔12,可以很方便的将所述底座固定在牵引车的尾部,使得所述牵引件能够一端连接牵引车,另一端连接被牵引车辆的目的。

根据图2所示,所述牵引连板3设为u型结构,所述牵引连板3对称设在所述滑板5的两侧,所述牵引连板3远离所述滑板5的一端通过螺栓17可拆卸连接牵拉杆16,所述牵引连板3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牵拉杆16贯穿两个牵引连板3的贯穿孔,并通过螺栓17将所述牵拉杆16固定在所述牵引连板3上。所述牵拉杆用于将需要牵引的车辆进行挂设或固定在所述牵拉连杆的端部,并由此实现快速安装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牵拉过程中的施工效率。

根据图3所示,所述底座15靠近被牵拉车辆的一侧还连接有延伸板18,所述延伸板18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的周向外壁套设有弹簧20,所述伸缩杆19的顶部连接有顶板21;所述顶板21用于抵在被牵拉车辆的牵拉杆16下方。

所述伸缩杆和所述弹簧用于对被牵拉车辆的牵拉端进行减震,减少因被牵拉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路面不平造成被牵拉车辆和牵拉杆之间出现硬性碰撞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牵拉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图3和图4所示,所述延伸板18内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连接有电磁铁,所述顶板21设为亲磁材料,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2、r13、r14、r17、电容c1、c2、c3、c4、c5、二极管d1、d2、d4、d5、d6、d7和三极管v1、v2、v3,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d阴极连接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7,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电阻r2远离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8和电阻r10之间并联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包括二极管d5和电阻r11,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8和电阻r10之间,所述二极管d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电阻r2和电阻r6之间并联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和电阻r3之间,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和电容c3之间;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阻r4之间并联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3和电阻r5之间,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3和电容c4之间,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连接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二极管d7的阳极之间,所述电阻r7还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在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阻r8之间,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3,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5和电阻r17之间,所述电阻r13和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和电阻r10之间。

当不需要使用所述牵拉连板时,所述弹簧和所述伸缩杆就会来回的随着牵引车的运行出现上下晃动的情况,由此会使得所述伸缩杆长时间来回活动造成磨损的情况,通过在所述延伸板上设置电磁铁,当不需要牵拉车辆时,将所述电磁铁进行通电,即可实现所述电磁铁将设为亲磁材料的顶板进行吸附,减少所述弹簧和所述伸缩杆出现来回晃动的情况,提高了所述弹簧和所述伸缩杆的使用寿命;

而通过设置的控制电路,能够使得所述电磁铁更稳定的进行工作,减少所述电磁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接触不良时,造成在牵引车辆过程中,使得所述电磁铁误将所述顶板吸附的情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