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4955发布日期:2021-01-05 17:3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用车车门防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碰撞性能、提高商用车安全性的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伤亡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商用车驾驶室的碰撞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车门防撞梁作为车身双a碰撞过程中力的主要传递路径及侧面碰撞过程中主要受力构件,在提升车身强度、刚度、模态,防止碰撞时车门严重变形,对成员造成伤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提高商用车的安全性是我国车辆技术研究的重点,但传统的车门防撞梁结构比较固定,强度难以保证,碰撞发生时吸收能力有限,防撞梁截面形状在碰撞发生时一压溃展开失效,吸能效果大大降低,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商用车乘员保护的各项标准日趋完善,驾驶室内部生存空间及要求也愈加严苛。对车门防撞梁的强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商用车车车门防撞梁结构已满足不了双a柱碰撞要求,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车门防撞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该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能够提升碰撞性能,尤其是提升双a柱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整体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包括防撞分梁总成,所述防撞分梁总成前端连接有车门内板前加强板,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上侧设置有车门外板加强板,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下侧连接有车门外板竖加强板,所述车门外板竖加强板后侧连接有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下侧与所述车门外板竖加强板前侧之间倾斜连接有车门外板斜加强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撞分梁总成包括并列连接在一起的上车门防撞杆和下车门防撞杆,所述上车门防撞杆和下车门防撞杆的前端分别连接有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所述上车门防撞杆和下车门防撞杆的后端分别连接有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所述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连接所述车门内板前加强板,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与车门内板前加强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车门防撞杆和下车门防撞杆与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和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牢靠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车门防撞杆和下车门防撞杆分别为无缝钢管,且两所述无缝钢管通过焊接并列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门外板斜加强板和车门外板竖加强板与所述下车门防撞杆连接。车门外板斜加强板和车门外板竖加强板与下车门防撞杆连接也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牢靠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车门防撞杆和下车门防撞杆向后上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的前部与所述上车门防撞杆的前部并列设置,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的后部向后上倾斜并与所述上车门防撞杆的后部之间构成一夹角。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门内板前加强板、车门外板竖加强板和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连接,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前端与所述车门内板前加强板焊接连接而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包括防撞分梁总成,所述防撞分梁总成前端连接有车门内板前加强板,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上侧设置有车门外板加强板,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下侧连接有车门外板竖加强板,所述车门外板竖加强板后侧连接有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下侧与所述车门外板竖加强板前侧之间倾斜连接有车门外板斜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各件相互配合可防止双a柱碰撞时车门严重变形,提升碰撞性能,尤其是提升双a柱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整体安全性,防止对乘员造成伤害,保证了乘员的生存空间。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与车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门内板前加强板;2-车门外板加强板;3-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4-上车门防撞杆;5-下车门防撞杆;6-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7-车门外板斜加强板;8-车门外板竖加强板;9-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10-车门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结构以及功能基本相同的组成部分,并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简明,省略了关于基本上相同的组成部分的冗余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商用车车门防撞梁总成,与车门内板10固定连接,包括防撞分梁总成,所述防撞分梁总成前端连接有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上侧设置有车门外板加强板2,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下侧连接有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所述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后侧连接有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9,所述防撞分梁总成下侧与所述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前侧之间倾斜连接有车门外板斜加强板7。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各件相互配合可防止双a柱碰撞时车门严重变形,提升碰撞性能,尤其是提升双a柱碰撞性能,防止对乘员造成伤害,保证了乘员的生存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撞分梁总成包括并列连接在一起的上车门防撞杆4和下车门防撞杆5,所述上车门防撞杆4和下车门防撞杆5的前端分别连接有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3,所述上车门防撞杆4和下车门防撞杆5的后端分别连接有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6,所述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3连接所述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3与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车门防撞杆4和下车门防撞杆5与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3和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6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牢靠性。所述上车门防撞杆4和下车门防撞杆5分别为无缝钢管,且两所述无缝钢管通过焊接并列连接在一起。所述车门外板斜加强板7和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与所述下车门防撞杆5连接。车门外板斜加强板7和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与下车门防撞杆5连接也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牢靠性。所述上车门防撞杆4和下车门防撞杆5向后上倾斜设置。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2的前部与所述上车门防撞杆4的前部并列设置,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2的后部向后上倾斜并与所述上车门防撞杆4的后部之间构成一夹角。

所述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和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9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10焊接连接,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2前端与所述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焊接连接而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10焊接连接。所述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6与所述车门内板10焊接连接。

焊接时,将车门防撞杆前连接板3、上车门防撞杆4、下车门防撞杆5和车门防撞杆后连接板6在一套焊接夹具上焊接成防撞分梁总成。将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与防撞分梁总成、车门外板加强板2、车门外板斜加强板7、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9在一套夹具上焊接成防撞梁总成,再将其与车门内板10焊接连接。使用时与车门外板构成车门的主体用于整车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车门内板前加强板1与车门内板10在车身a柱处形成一个腔体结构的扭矩盒,起到加强车门总成结构强度,并能在碰撞时有效吸能,同时也可以快速的将a柱处撞击力分散到后部各个连接件上;2、上车门防撞杆4、下车门防撞杆5作为主要受力及传力路径,为两根焊接到一起的无缝钢管,且向后上倾斜设置,在提高车门整体强度的同时,将a柱撞击力从前传到b柱处,并有效避开门锁位置;3、车门防撞梁总成作为多件紧密连接结构,其中,下车门防撞杆5、车门外板斜加强板7、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焊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车门外板加强板2、上车门防撞杆4、车门内板10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9、车门内板10焊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下车门防撞杆5、车门外板竖加强板8、车门外开手柄加强板9、车门内板10连接,形成一个近三角形结构,上述多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在提升车门强度的同时有效吸能,并将a柱处的力进行合理分散。综上,此种防撞梁结构可防止双a柱碰撞时车门严重变形,对乘员造成伤害,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