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5642发布日期:2021-08-17 13:3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花纹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轮胎花纹结构。



背景技术:

轮胎作为车辆上唯一与路面接触的零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保证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同时作为耗损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车辆运行成本,同时轮胎作为汽车与道路之间的圆形弹性连接体,是汽车的行走结构。首先,轮胎它向地面传递汽车的驶动、牵引、加速、转向和刹车的作用力,如:驱动力、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等功能;其次,轮胎必需能使汽车在各种气候、路面和速度下行驶自如、操纵稳定和高速安全的功能;再次,轮胎必需起到缓冲震动、减少噪音,乘坐舒适的功能。而轮胎花纹结构是轮胎体现这些功能的主要表达形式。

传统的轮胎花纹千变万化,但是防滑性能欠缺,当路面有水时,目前所用轮胎的花纹沟槽不利水的排出,而在轮胎下形成水垫,降低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噪音且长时间驾驶汽车轮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在驾驶过程中轮胎会与汽车本身产生共振,降低了安全系数。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抗湿滑性能好、减少轮胎共振和降噪效果好的轮胎花纹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优化方案,一种轮胎花纹结构,包括沟槽;

所述的沟槽设有多个;

所述的沟槽沿轮胎的竖直方向的中线两侧均匀交错分布;

所述的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

所述的第一沟槽与所述的第二沟槽连通设置;

所述的第一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的第二沟槽的深度

所述的第一沟槽与所述的第二沟槽倾斜设置;

所述的第一沟槽与所述的第二沟槽倾斜方向相同;

所述的轮胎的中线两侧的第一沟槽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的轮胎的中线两侧的第二沟槽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央肋骨花纹块、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

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沿轮胎外圈的周向环绕分布;

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设置于轮胎的外圈中间位置;

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分别设有2个;

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沿中央肋骨花纹块的两侧依次对称分布;

所述的沟槽设置于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和第一胎肩花纹块之间设有第一排水纵槽;

所述的第一排水纵槽沿轮胎的外圈纵向分布;

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之间设有第二排水纵槽,所述的第二排水纵槽沿轮胎的外圈纵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胎肩花纹块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减震槽;

所述的减震槽包括第一减震槽、第二减震槽和第三减震槽;

所述的第一减震槽设置于靠近第一胎肩花纹块的一端;

所述的第二减震槽和第三减震槽依次设置于第一减震槽的后部;

所述的第一减震槽、第二减震槽和第三减震槽连通设置;

所述的第一减震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减震槽的深度;

所述的第二减震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的第三减震槽的深度;

所述的第一减震槽、第二减震槽和第三减震槽的底部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内镶嵌有多个钢片;

所述的钢片沿轮胎外圈的轴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四条纵向设置的排水沟槽为轮胎的湿地排水性能提供保证并保证其操控性,有效防止了轮胎的侧向水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轮胎的抗湿滑性;

曲折的沟槽设计连通相邻的两个排水沟槽进一步加强了轮胎的排水能力,沟槽的倾斜设计同时加大了轮胎对弈地面的抓着力,加强了轮胎抗滑性;

减震槽的多节距排列与位移的设计,有效的降低了行驶中的噪音;

轮胎外表面镶嵌的钢片能够有效降低生热,同时降低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共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b-b'截面示意图;

图4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c-c'截面示意图;

图5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e-e'截面示意图;

图6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f-f'截面示意图;

图7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g-g'截面示意图;

图8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h-h'截面示意图;

图9是一种轮胎花纹结构的h-g截面示意图;

图中,

1-中央肋骨花纹块,2-第一胎肩花纹块,3-第二胎肩花纹块,4-第一排水纵槽,5-第二排水纵槽,6-摩擦纵槽,7-钢片,21-沟槽,31-减震槽,211-第一沟槽,212-第二沟槽,311-第一减震槽,312-第二减震槽,313-第三减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轮胎花纹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轮胎花纹结构,包括中央肋骨花纹块1、第一胎肩花纹块2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中央肋骨花纹块1设置于轮胎的外圈中间位置,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1、第一胎肩花纹块2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沿轮胎的周向环绕分布,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2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分别设有2个,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2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沿中央肋骨花纹块1的两侧依次对称分布;

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1和第一胎肩花纹块2之间设有第一排水纵槽4,所述的第一排水纵槽4沿轮胎的外圈纵向分布,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2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之间设有第二排水纵槽5,所述的第二排水纵槽5沿轮胎的外圈纵向分布;

所述的第二胎肩花纹块3靠近第二排水纵槽5的一侧设有摩擦纵槽6,所述的摩擦纵槽6可增加轮胎的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增加轮胎对地面的抓着力。

所述的第一胎肩花纹块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沟槽21,所述的沟槽21沿轮胎的外圈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的沟槽21包括第一沟槽211和第二沟槽212,所述的第一沟槽211靠近第一排水纵槽4设置,所述的第一沟槽211倾斜设置,所述的第一沟槽211与所述的第一排水纵槽4连通设置;

所述的第二沟槽212靠近第二排水纵槽5设置,所述的第二沟槽212倾斜设置,所述的第二沟槽212倾斜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沟槽211的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二沟槽212与所述的第一沟槽211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二沟槽212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一沟槽211的长度。

如图7所示,所述的第一沟槽211的两侧壁面与法线的夹角分别为∠g和∠g’,所述的∠g和∠g’的角度大小相同,所述的∠g和∠g’的角度大小范围为5°到10°;

所述的第一沟槽211的底壁与侧壁设有r角r6,r6大小为0.5mm;

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二沟槽212的两侧壁面与法线的夹角分别为∠f和∠f’,

所述的∠f和∠f’的角度大小相同,所述的∠f和∠f’的角度大小范围为1°到4°;

所述的第二沟槽212的底壁与侧壁设有r角r5,r5大小为0.3mm;

如图8所示,第一沟槽211的深度小于所述的第二沟槽212的深度;

所述的2个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的第一沟槽211和第二沟槽212大小形状相同;

所述的2个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的第一沟槽211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的2个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第二沟槽212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的2个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沟槽21的交错分布。

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排水纵槽4的两侧壁面与法线的夹角分别为∠a和∠a’,所述的∠a和∠a’大小相同,所述的∠a和∠a’的角度范围为3°到10°;

所述的第一排水纵槽4的底壁与侧壁设有r角r1,r1大小为2.0mm。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排水纵槽5靠近第二胎肩花纹块3一侧壁面与法线的夹角为∠b,所述的第二排水纵槽5靠近第一胎肩花纹块2一侧壁面与法线的夹角为∠b’,所述的∠b的大小范围为10°到15°,所述的∠b’大小范围为5°到10°,所述的第二排水纵槽5的底壁与两侧壁设有r角r2,所述的r1大小为2.0mm。

如图5所示,所述的摩擦纵槽6的两侧壁面与底面垂直设置,摩擦纵槽6的两侧壁面与底面设有r角r4,所述的r4大小为0.5mm。

如图4和9所示,第二胎肩花纹块3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减震槽31,所述的减震槽31沿轮胎的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的减震槽31的一端与所述的摩擦纵槽6连通设置,所述的减震槽31的另一端延伸至轮胎两侧壁面,所述的减震槽31的两侧壁面与法线的夹角分别为∠c和∠c’,所述的∠c和∠c’大小相同,所述的∠c和∠c’范围为1°到5°,所述的减震槽31的两侧壁面与底面设有r角r3,r3大小为1.0mm;

所述的减震槽31包括第一减震槽311、第二减震槽312和第三减震槽313,所述的第一减震槽311设置于靠近摩擦纵槽6的一端,所述的第二减震槽312设置于第一减震槽311的后部,所述的第三减震槽313设置于第二减震槽312的后部,所述的第一减震槽311、第二减震槽312和第三减震槽313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一减震槽311的深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减震槽312的深度,所述的第二减震槽312的深度大于所述的第三减震槽313的深度,所述的第一减震槽311、第二减震槽312和第三减震槽313的底部平滑过渡。

所述的中央肋骨花纹块1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内镶嵌有多个钢片7,所述的钢片7沿轮胎外圈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的钢片7用于散热和减少汽车共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轮胎在雨天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第一排水纵槽4和第二排水纵槽5四条最佳的排水沟为轮胎的湿地排水性能提供保证并保证其操控性,有效防止了轮胎的侧向水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轮胎的抗湿滑性;

摩擦纵槽6能够有效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车辆的地面抓着力,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形状相同倾斜方向相反的沟槽21进一步加大轮胎对地面抓着力;

沟槽21的第一沟槽211和第二沟槽212曲折设计在增加地面抓着力的同时加强了轮胎的排水能力;

减震槽31的多节距排列与位移的设计,有效的降低了行驶中的噪音;

中央肋骨花纹块1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内镶嵌有多个钢片7可以有效的降低轮胎转动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也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共振,提高驾驶舒适性。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