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8936发布日期:2021-08-24 12:1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也在提倡绿色出行节能环保,电动自行车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深受民众青睐,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需求旺盛,近几年中国电动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轮胎是电动车的关键部件,而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的设计对于电动车来说十分重要,需要从其重量、强度以及散热性等方面综合性考虑设计。

随着使用人员的需求以及一些工厂为了表现其创意性,普通的电动车轮毂已经不足为奇,需要设置一种新型的电动车轮毂,能够符合现代化的创新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包括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所述轮毂主体呈环形排列,所述轮毂主体的内部对称焊接有连接耳,且连接耳上活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末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片,且第一连接片之间共同焊接有中轴,所述轮毂主体的内部且位于连接耳的外侧对称焊接有一组第二连接片,且第二连接片上贴合有支架,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的中心处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直径和中轴的直径相等,所述支架的前端设置y状结构,且支架的前端结构之间开设有水滴状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的前端内部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片,且伸缩片上等距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架通过伸缩片和连接耳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的下端和其输出端的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环,并且连接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气缸的下端和输出端的连接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毂主体的顶部铺贴有碳素胎,且碳素胎和轮毂主体之间喷涂有粘合层,所述碳素胎的内部呈蜂窝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素胎的顶部铺设有编织层,且编织层由钢丝帘线编织而成,所述编织层的顶部包裹有橡胶层,且橡胶层的外表面刻蚀有防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毂主体为铝合金材质构件,且轮毂主体的内侧沿其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微动调节轮毂的直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轮毂的大小,通常轮毂的直径大则在车辆拐弯的时候倾侧幅度更小,起到提升操控的作用,轮胎宽了,扁平率小了,在高速驾驶的时候车辆更稳,捉地力更大,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加大轮胎内径,轮胎胎壁变小,刚性提高,胎面加宽,接地面积增加,行驶更加稳定,转向盘路感增加,抓地力增加,加强对路面的全面掌控感、提高了中高速的操控稳定性,因此本装置将传统的圆形轮毂分割成多块扇形轮毂,扇形轮毂可以拼接成圆形轮毂,同时也能够向外扩张,从而增大轮毂的直径,利用气缸将扇形轮毂固定在中轴之上,同时配合支架进行稳定连接,使扇形轮毂形成一个整体,防止其强度不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由于采用分段式轮毂,因此传统的轮胎不宜在本申请内使用,故本申请采用每个轮毂具有独立的轮胎结构,采用碳纤维制作成蜂窝状轮胎,从而满足其弹性需求,同时也不需要对其进行充气,同时在碳纤维轮胎外铺贴,有用于保护轮胎的编织层,最后在外表面贴合橡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中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中支架的轮胎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主体;2、支架;3、螺栓;4、中轴;5、第一连接片;6、气缸;7、弹簧;8、第二连接片;9、连接耳;10、伸缩片;11、容纳槽;12、连接孔;13、橡胶层;14、碳素胎;15、粘合层;16、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加强型轮径可调节式电动车轮毂,包括轮毂主体1,其特征在于:轮毂主体1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轮毂主体1呈环形排列,轮毂主体1的内部对称焊接有连接耳9,且连接耳9上活动连接有气缸6,气缸6的末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片5,且第一连接片5之间共同焊接有中轴4,轮毂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连接耳9的外侧对称焊接有一组第二连接片8,且第二连接片8上贴合有支架2,第二连接片8和支架2的连接处设置有螺栓3。

在图2中,支架2的中心处开设有连接孔12,且连接孔12的直径和中轴4的直径相等,支架2的前端设置y状结构,且支架2的前端结构之间开设有水滴状通槽,连接孔12用于将支架2在中轴4的两侧,从而在使用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而且也能够防止大颗粒的石块触碰到气缸6造成气缸6磨损,设置成外y状结构是为了增加接触点,从而承担更多的压力,水滴状的通槽用于释放压力。

在图3中,支架2的前端内部开设有容纳槽11,且容纳槽11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片10,且伸缩片10上等距开设有固定孔,支架2通过伸缩片10和连接耳9固定连接,容纳槽11用于为伸缩片10提供安装空间,伸缩片10的作用是当轮毂主体1的直径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伸缩片10的收放使支架2能够安装在轮毂主体1之上。

在图2中,气缸6的下端和其输出端的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环,并且连接环之间设置有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气缸6的下端和输出端的连接环上,该设计是为了承担轮毂主体1对气缸6一部分的缓冲力。

在图2中,轮毂主体1的顶部铺贴有碳素胎14,且碳素胎14和轮毂主体1之间喷涂有粘合层15,碳素胎14的内部呈蜂窝状结构,由于轮毂主体1是分开式的,因此传统的充气整体轮胎不适用本装置,所以在每个轮毂主体1上设置单独的不需要充气的轮胎,蜂窝状的碳素胎14可以满足弹性需求和强度需求,粘合层15用于连接。

在图4中,碳素胎14的顶部铺设有编织层16,且编织层16由钢丝帘线编织而成,编织层16的顶部包裹有橡胶层13,且橡胶层13的外表面刻蚀有防滑槽,编织层16可以为碳素台胎14提供保护,而橡胶层13用于外部装饰以及刻蚀防滑槽,轮毂主体1为铝合金材质构件,且轮毂主体1的内侧沿其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来扩大或缩小轮毂主体1的直径,其操作方法是直接通过气缸6(型号为:cda2hb40-50)推动或拉动轮毂主体1,从而使轮毂主体1整体扩张或收缩,在此过程完成以后,将支架2通过连接孔12套接在中轴4上,然后根据轮毂主体1的扩张和缩小尺寸移动伸缩片10,当伸缩片10和轮毂主体1内部的连接耳9接触时通过螺栓3进行固定,由于轮毂主体1是分开式的,因此传统的充气整体轮胎不适用本装置,所以在每个轮毂主体1上设置单独的不需要充气的轮胎,蜂窝状的碳素胎14可以满足弹性需求和强度需求,粘合层15用于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