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隐藏式脚轮用升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5038发布日期:2022-01-26 21:0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可隐藏式脚轮用升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脚轮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隐藏式脚轮用升降组件。


背景技术:

2.脚轮分为固定脚轮、万向脚轮和刹车脚轮,是用来移动物品的媒介,通过在一些设备和车辆下安装脚轮,可以将其移动到特定的位置,方便了物质和材料的运输,是大多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目前,专利号为cn201922295071.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脚轮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安装有脚轮支架,脚轮支架的下方安装有脚轮,胶轮支架通过弹性件竖向活动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上安装有由驱动件联动的活动轴,活动轴上安装有凸轮;当活动轴带动凸轮正向转动一定角度时,凸轮下压脚轮支架,使脚轮下移到第一位置:当活动轴带动凸轮反向转动一定角度时,弹性件上拉脚轮支架,使脚轮回位到第二位置。在转运箱需要移动时,通过驱动件控制活动轴旋转,进而控制凸轮旋转,可以下压脚轮支架使脚轮伸出,脚轮伸出后,即可推动转运箱自由移动。在转运箱需要装车或者固定摆放时,可以反向转动活动轴,使弹性件带动脚轮支架、脚轮上移回位,使转运箱可以平稳摆放。但是该申请方案无法满足脚轮升降的问题,只能将脚轮收回,但是无法改变整个设备的整体的高度,不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而且在脚轮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
4.因此,针对上述升降组件无法满足脚轮升降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升降组件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隐藏式脚轮用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无法满足脚轮升降的问题,只能将脚轮收回,但是无法改变整个设备的整体的高度,不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而且在脚轮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可隐藏式脚轮用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壳、安装于所述固定壳内部用于防护的防护模块、安装于所述防护模块内侧用于滚动的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上侧用于支撑的支撑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上侧用于安装整个升降组件的安装模块;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模块下移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外侧设有用于整体升降的第二气缸,所述安装模块内部设有可弹性伸缩的弹性元件。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升降组件时,先将防护模块固定在固定壳内部,然后再把移动模块安装在防护模块内侧,使得第一气缸与移动模块相连,再把安装模块安装在支撑模块上侧,使得第二气缸与安装模块相连,再通过安装模块把整个装置安装在设备的最下侧,需
要移动的时候,驱动第一气缸下移,使得移动模块向下延伸至固定壳下侧,再推动整个设备移动,当需要调整高度的时候,通过第二气缸带动安装模块以及其上侧的设备向上或向下移动,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第一气缸将移动模块收回即可;通过第一气缸的设置,可以将移动模块露出来,方便移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将移动模块收回,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整个设备发生偏移,通过安装模块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安装在需要的位置,通过弹性元件可以缓冲上侧传来的作用力,更好地保护整个装置,通过第二气缸可以实现整体的上升或下降,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10.优选地,所述防护模块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外侧连接有用于缓冲所述固定壳压力的缓冲垫,所述防护板下侧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颗粒,所述防护板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移动模块的滑槽。通过在防护板上开设滑槽,可以限制住移动模块的移动位置,避免移动模块发生偏移,使得移动模块移动起来更加顺畅。
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外侧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移动板移动方向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侧。通过限位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得移动板始终保持在垂直方向移动,避免移动板与防护板脱离而发生偏移的情况。
12.更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下侧连接有用于转动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下侧连接有用于支撑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侧通过轴安装有用于滚动的滚轮。通过转动座的设置,使得滚轮可以任意方向转动,从而任意方向移动设备,使得设备能够更平稳地移动到需要摆放的位置。
13.优选地,所述安装模块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连接有用于安装的安装板,所述支撑架内部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元件的下固定块。通过支撑架的设置,可以增加整个升降组件的高度,同时也能放置弹性元件,对升降组件进行保护。
1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上侧连接有与所述下固定块相对应的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上侧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齐平。通过固定板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支撑所要安装的设备,分散安装板所承受的压力,使整个结构更加牢固。
15.优选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上侧连接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侧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气缸的上支撑板。通过支撑柱将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隔开一定的距离,方便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时也能方便对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进行维修和更换。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通过第一气缸的设置,可以将移动模块露出来,方便移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将移动模块收回,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整个设备发生偏移,通过安装模块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安装在需要的位置,通过弹性元件可以缓冲上侧传来的作用力,更好地保护整个装置,通过第二气缸可以实现整体的上升或下降,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移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记为:1、固定壳;2、防护模块;3、移动模块;4、支撑模块;5、安装模块;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防护板;9、缓冲垫;10、防滑颗粒;11、滑槽;12、下支撑板;13、支撑柱;14、上支撑板;15、移动板;16、限位块;17、转动座;18、固定件;19、滚轮;20、支撑架;21、安装板;22、下固定块;23、弹性元件;24、上固定块;2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5.实施例1
26.本具体实施方式是可隐藏式脚轮用升降组件,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剖视图如图2所示,该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壳1、安装于固定壳1内部用于防护的防护模块2、安装于防护模块2内侧用于滚动的移动模块3、连接于固定壳1上侧用于支撑的支撑模块4、设置于支撑模块4上侧用于安装整个升降组件的安装模块5;其中,支撑模块4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移动模块3下移的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外侧设有用于整体升降的第二气缸7,安装模块5内部设有可弹性伸缩的弹性元件23。
27.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7的型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8.其中,防护模块2包括防护板8,防护板8外侧连接有用于缓冲固定壳1压力的缓冲垫9,防护板8下侧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颗粒10,防护板8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移动模块3的滑槽11,移动模块3包括移动板15,移动板15外侧连接有用于固定移动板15移动方向的限位块16,限位块16设置在滑槽11内侧,移动板15下侧连接有用于转动的转动座17,转动座17下侧连接有用于支撑的固定件18,固定件18内侧通过轴安装有用于滚动的滚轮19。滚轮19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防滑颗粒10可以更改成凹槽,也可以是防滑垫,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9.同时,安装模块5包括支撑架20,支撑架20上端连接有用于安装的安装板21,支撑架20内部连接有用于固定弹性元件23的下固定块22,弹性元件23上侧连接有与下固定块22相对应的上固定块24,上固定块24上侧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固定板25,固定板25的上端面与安装板21的上端面齐平。弹性元件23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气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30.另外,支撑模块4包括下支撑板12,下支撑板12上侧连接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柱13,支撑柱13上侧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二气缸7的上支撑板14。上支撑板12和下支撑板14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31.该升降组件其移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32.在此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移动模块3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同时固定壳1和防护板8的尺寸做出相应的更改。
33.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升降组件时,先将防护模块2固定在固定壳1内部,然后再把移动模块3安装在防护模块2内侧,使得第一气缸6与移动模块3相连,再把安装模块5安装在支撑模块4上侧,使得第二气缸7与安装模块5相连,再通过安装模块5把整个装置安装在设备的最下侧,需要移动的时候,驱动第一气缸6下移,使得移动模块3向下延伸至固定壳1下侧,再推动整个设备移动,当需要调整高度的时候,通过第二气缸7带动安装模块5以及其上侧的设备向上或向下移动,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第一气缸6将移动模块3收回即可。
34.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