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5930发布日期:2022-06-18 00:3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由动力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电池自燃事故也在显著增加。电池冷却方案采用通过空调制冷剂与电池冷却液换热冷却方案,当发生热失控时,压缩机无法工作,冷却回路失效,电池模块热量无法散出,模块温度快速上升后发生明火。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当发生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后,能有效抑制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快速上升,抑制或延迟电池起火的时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阀和电池冷却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输入端、第一水泵、动力电池、电池冷却器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第二水泵、电源三合一、电机控制器、电机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输入端、散热器、第二水泵、电源三合一、电机控制器、电机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
5.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或散热器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与动力电池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冷却液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二水泵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6.进一步,还包括蓄水瓶,所述蓄水瓶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散热器和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连接,所述蓄水瓶的输出端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器与蓄水瓶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与蓄水瓶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
7.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控制模块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0.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当发生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后,通过散热器进行冷却,可以有效抑制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快速上升,抑制或延迟电池起火的时间,为消防救援争取时间,通过试验对比,未开启协助散热冷却循环时,电池模块冒烟起火,开启协助散热冷却循环时,电池模块冒烟未起火。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
13.1-动力电池,2-第一水泵,3-第一三通阀,4-电池冷却器,5-散热器,6-第二水泵,7-电源三合一,8-电机控制器,9-电机,10-第二三通阀,11-蓄水瓶,12-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3-第二过渡冷却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15.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1、第一水泵2、第一三通阀3和电池冷却器4,所述第一三通阀3的输入端、第一水泵2、动力电池1、电池冷却器4和第一三通阀3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5、第二水泵6、电源三合一7、电机控制器8、电机9和第二三通阀10,所述第二三通阀10的输入端、散热器5、第二水泵6、电源三合一7、电机控制器8、电机9和第二三通阀10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
16.所述第一三通阀3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水泵6的输入端或散热器5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2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10的第二输出端与动力电池1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冷却液管道13连接;所述第一水泵2、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10和第二水泵6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17.正常情况下,第一三通阀3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方向导通,第二三通阀10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方向导通,电池冷却系统与电机冷却系统分别进行工作。当检测到动力电池热失控发生后,控制第一三通阀3的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方向导通以及第二三通阀3的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方向导通,启动第一水泵2和风扇,关闭第二水泵6。冷却液通过第一水泵2驱动经过第一三通阀3流经到散热器5,通过第二三通阀3回到动力电池1冷却回路。通过散热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持续给动力电池1进行降温,以实现协助散热。
1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蓄水瓶11,所述蓄水瓶1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散热器5和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2连接,所述蓄水瓶11的输出端与第二水泵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器5与蓄水瓶11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2与蓄水瓶11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蓄水瓶11能够达到溢气补水的作用。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5上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控制模块连接。
20.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21.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当发生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后,通过散热器进行冷却的方案,可以有效抑制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快速上升,抑制或延迟电池起火的时间,为消防救援争取时间,通过试验对比,未开启协助散热冷却循环时,电池模块冒烟起火,开启协助散热冷却循环时,电池模块冒烟未起火。
2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1)、第一水泵(2)、第一三通阀(3)和电池冷却器(4),所述第一三通阀(3)的输入端、第一水泵(2)、动力电池(1)、电池冷却器(4)和第一三通阀(3)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5)、第二水泵(6)、电源三合一(7)、电机控制器(8)、电机(9)和第二三通阀(10),所述第二三通阀(10)的输入端、散热器(5)、第二水泵(6)、电源三合一(7)、电机控制器(8)、电机(9)和第二三通阀(10)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水泵(6)的输入端或散热器(5)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2)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10)的第二输出端与动力电池(1)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冷却液管道(13)连接;所述第一水泵(2)、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10)和第二水泵(6)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瓶(11),所述蓄水瓶(1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散热器(5)和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2)连接,所述蓄水瓶(11)的输出端与第二水泵(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器(5)与蓄水瓶(11)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过渡冷却液管道(12)与蓄水瓶(11)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5)上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控制模块连接。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包括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和控制模块,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阀和电池冷却器,第一三通阀的输入端、第一水泵、动力电池、电池冷却器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第二水泵、电源三合一、电机控制器、电机和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输入端、散热器、第二水泵、电源三合一、电机控制器、电机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与散热器输入端或散热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与动力电池输入端连接。该系统在发生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后,有效抑制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快速上升。有效抑制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快速上升。有效抑制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快速上升。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 魏亚平 陈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