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1144发布日期:2022-05-11 09:08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滑动式打开的侧滑门,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行业内,车辆的滑动式打开的侧滑门基本都采用有轨道的结构,通过在轨道内滑动而打开侧门,一种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该侧滑门的结构主要是右滑动轨道,通过有轨道的技术方案实现:通过在侧围上部和下部布置目标轨迹的导轨(1),车门通过带有导向轮的铰链总成(2)结构,使导向轮(21)在导轨上沿着轨迹滑动,从而实现车门向后侧开。其中导轨(1)通过定位销(11)和焊点将其固定于车身侧围的上下两端,车门上下两个铰链总成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门钣金上,另外一端导向轮(21)匹配在导轨(1)内部实现与侧围的连接。
3.随着近些年用户对于车身外观的美观感上的需求愈发强烈,对于整车的线条感的要求尤为突出,尾部的溜背造型成为各个主机厂吸引客户的主要卖点,尤其因为侧滑打开的车门通常都配置在较为中、高级的车辆上,这一层次的用户对车身外观的美观关注度更高。而有轨滑门由于导轨作为功能性部件,首先必须与车门滑动轨迹相吻合,导轨曲线直接决定了车门只能形成侧滑平直的轨迹,因此侧围顶部的轨道曲线必须平直,无法实现溜背曲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车身外观的多种美观设计,难以满足购买中、高级车辆这一层次的用户对车身外观美观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通过该机械结构带动侧滑门无轨式滑动打开或关闭,既以实现侧滑打开的高级感和品质感,还不占用车身或车门上端的设计空间,以能兼容车身外观线条整体设计的需求。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包括车辆的侧滑门,其特征在于:在侧滑门上设置有主牵引臂和辅助牵引臂;所述主牵引臂包括依次连接的侧围端支架、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支架、主臂连杆、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加强件和车门内板支架: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支架的一端与侧围端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主臂连杆连接,主臂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杆支架的旋转轴围绕连接杆支架转动;主臂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加强件可转动连接,连接杆加强件与车门内板支架的支架安装点连接,车门内板支架固定在侧滑门的车门钣金上;所述的辅助牵引臂由侧围端支架、带有旋转轴的辅助臂连杆、车门内板端支架构成:辅助臂连杆的一端通过旋转轴与侧围支架可转动式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车门内板端支架可转动式连接,车门内板端支架固定在侧滑门的车门钣金上;还包括导向结构,由带有导向槽的支架、带有导向滚轴的门锁连接杆、门锁、电动
撑杆构成;支架固定,门锁连接杆上设置的导向滚轴插入支架的导向槽内,沿着导向槽的轨迹滑动;门锁连接在门锁连接杆一端,可伸缩的电动撑杆与门锁连接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侧滑门前端配合设置的锁销杆能滑入门锁的开口与门锁卡接。
6.这样,本发明本发明利用主牵引臂、辅助牵引臂和导向机构,摆脱导轨对造型的束缚,实现车门向后侧滑开门,向前平稳关闭,结构新颖,稳定性强,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7.进一步的:主牵引臂通过侧围端支架焊接在侧滑门后方的车身上。主牵引臂位于侧滑门向后打开的后方,便于承受重量和便于滑动。
8.进一步的:辅助牵引臂通过侧围端支架焊接在侧滑门后方的车身上。辅助牵引臂位于侧滑门向后打开的后方,便于承受重量和便于滑动。
9.进一步的:辅助牵引臂位于牵引臂的下面。 牵引臂位于上面,是主要的受力部件,承受门体的重量;辅助牵引臂辅助承受门体的重量进一步的:主臂连杆为两根钢管。两根高强度钢管能增强稳定性,提高强度。
10.进一步的:两根主臂连杆对称设置。
11.进一步的:辅助臂连杆的轴线与两条主臂连杆的对称中心线相平行。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固定在侧滑门前方的侧围钣金上。
13.进一步的:主牵引臂和辅助牵引臂、侧围钣金、车门钣金在空间上构成了四连杆的机械结构。这样能够形成四连杆稳定的受力结构,能增强稳定性,提高强度。
14.一种汽车,具有侧滑门,在侧滑门上设置有前述的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牵引臂通过侧围端支架焊接在侧滑门后方的车身上,辅助牵引臂通过侧围端支架焊接在侧滑门后方的车身上,所述导向结构通过支架固定在侧滑门前方的侧围钣金上。这样,能带动侧滑门无轨式滑动打开或关闭,既以实现侧滑打开的高级感和品质感,还不占用车身或车门上端的设计空间,以能兼容车身外观线条整体设计的需求。
15.总之,本发明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机械结构带动侧滑门无轨式滑动打开或关闭,既以实现侧滑打开的高级感和品质感,还不占用车身或车门上端的设计空间,以能兼容车身外观线条整体设计的需求。
16.2、本发明利用主牵引臂、辅助牵引臂和导向机构,摆脱导轨对造型的束缚,实现车门向后侧滑开门,向前平稳关闭,结构新颖,稳定性强,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17.3、本发明由于没有采用导轨这个功能性部件,不占用车门上端以及车身的设计空间,便于车身外观线条整体设计,非常方便实现溜背曲线。
附图说明
18.图1是现有技术有轨道侧滑门结构轨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有轨道侧滑门铰链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主牵引臂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辅助牵引臂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导向结构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主牵引臂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辅助牵引臂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导向结构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车门运动轨迹俯视图。
19.图中: 3—主牵引臂、4—辅助牵引臂、5—导向结构、6—侧围钣金、7—车门钣金、8—车身连接点、9—车门轨迹、31—侧围端支架、32—连接杆支架、33—主臂连杆、34—连接杆加强件、35—车门内板支架、41—侧围支架、42—辅助臂连杆、43—车门内板端支架、51—支架、52—门锁连接杆、53—门锁、54—电动撑杆、55—导向槽、56—导向滚轴、100—侧滑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接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3—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的无轨侧滑门机械结构,包括车辆的侧滑门100,侧滑门100配合设置在车身的安装位置;在侧滑门100上设置有主牵引臂3和辅助牵引臂4,主牵引臂3包括依次设置(连接)的侧围端支架31、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支架32、主臂连杆33、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加强件34和车门内板支架35:主牵引臂3通过侧围端支架31牢固设置(焊接)在车身上,侧滑门100后侧的车身上,具体焊接在车身连接点8上,该车身连接点8可以是车辆的轮毂包加强件;主臂连杆33为两根,具体为两根高强度钢管,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支架32的一端与侧围端支架31连接,另一端与主臂连杆33的两根高强度钢管连接,主臂连杆33的一端通过连接杆支架32的旋转轴围绕连接杆支架32转动;主臂连接杆33的另外一端通过带有旋转轴的连接杆加强件34可转动连接(固定),连接杆加强件34通过铆接的形式与车门内板支架35的支架安装点连接,车门内板支架35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侧滑门100上,图中具体连接在侧滑门100的内板钣金7上。主臂连杆3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加强件34的旋转轴围绕连接杆加强件34转动,即主臂连杆33的前后两端都能围绕旋转轴转动。
21.辅助牵引臂4位于牵引臂3的下面,辅助牵引臂4由侧围端支架41、带有旋转轴的辅助臂连杆42、车门内板端支架43构成:辅助牵引臂4由一端的侧围端支架41牢固设置(焊接)在车身上,侧滑门100后侧的车身上,具体焊接在车身连接点上,该车身连接点可以是车辆的轮毂包加强件;辅助臂连杆42的一端通过旋转轴与侧围支架41可转动式连接;辅助臂连杆42的另外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车门内板端支架43可转动式连接,车门内板端支架43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侧滑门100上,图中具体连接在侧滑门100的内板钣金上。两根主臂连杆33对称设置,辅助臂连杆42的轴线与两条主臂连杆33的对称中心线相平行设置,较佳结构是辅助臂连杆42的长度大于主臂连杆33的长度。
22.这样,本发明通过设置主牵引臂3和辅助牵引臂4,且主牵引臂3和辅助牵引臂4的一端都连接在侧滑门100后侧(侧滑门向后滑动的一侧)的车身上,另一端都连接在侧滑门100上靠前的位置,构成侧滑门100向后滑动打开的受力机械结构,在支撑侧滑门100的同时,也能使侧滑门100向后滑动,进而方便打开。
23.本发明机械机构布置于车身侧围的中间位置,对车身和车门顶部的造型没有约束,不占用车身或车门顶端的设计空间,既可以实现侧滑的高级感和品质感,也可以兼容车身线条的需求。
24.本发明机械机构的主牵引臂3和辅助牵引臂4、侧围钣金6、车门钣金7在空间上构成了类似于四连杆的机械结构,在旋转中可使得车门按照理想的车门轨迹9运动,实现向后
侧滑动运行以打开。
25.考虑到实际情况,由于车门自重、装配误差等因素导致车门下掉或扭转,关闭车门时有可能出现磕碰到车门前方的侧围钣金6,甚至可能无法回位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增加臂长更短,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强的导向结构5,辅助车门按照理论设计的车门轨迹9关闭车门。
26.本发明的导向结构5,由带有导向槽55的支架51、带有导向滚轴56的门锁连接杆52、门锁53、电动撑杆54构成;支架51使用时固定,具体安装固定在车身上,具体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在车辆侧滑门100前方的侧围钣金6上;门锁连接杆52上设置的导向滚轴56插入支架51的导向槽55内,在与支架51连接的同时,可以沿着导向槽55的轨迹滑动,被导向槽55的形状限位;门锁53连接在门锁连接杆52一端,如通过螺钉或焊接而连接;可伸缩的电动撑杆54与门锁连接杆52的另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如嵌套在门锁连接杆52的滚轴上而连接,通过电动装置带动其伸缩,驱动门锁连接杆52伸缩,由于导向滚轴56插入支架51的导向槽55内,故门锁连接杆52沿着导向槽55运动。在车辆侧滑门100打开后需要关闭而向前滑动时,当车门关闭至距离初始位置一段距离,如60mm处,侧滑门100前端配合设置的锁销杆(图中未示出)通过门锁53的开口(鱼嘴口)的导向,滑入开口与棘轮碰撞使其进入半锁状态,即侧滑门100通过锁销杆滑入与门锁53卡接,此时电动撑杆54按照设定的速度回缩,通过门锁连接杆52带动侧滑门100同步回缩,由于导向槽55对导向滚轴56的限位作用,使得侧滑门100按照理论上的轨迹回到初始位置,平稳关闭,并不会与车门前方的侧围钣金6产生磕碰。
27.本发明利用主牵引臂3、辅助牵引臂4和导向机构5,摆脱导轨对造型的束缚,实现车门向后侧滑开门,向前平稳关闭,结构新颖,稳定性强,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2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