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车辆的辅助驱动装置

文档序号:30057971发布日期:2022-05-17 19:4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车辆的辅助驱动装置

1.本发明涉及车辆辅助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车辆的辅助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起步的过程中,会由于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太小而造成打滑无法正常起步;针对此状况,目前行业内采用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trc)等技术;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驱动轮打滑情况及时施加制动,并适当减小燃油供给以改善起步与加速稳定性,降低操作难度。
3.然而,就目前传统扑翼辅助驱动装置,其设计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时不便于根据车辆底盘的高度对驱动装置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且车辆在起步时可能会出现溜车的现象,使得驾驶安全性降低,并且现有的驱动装置在使用时不能简单便捷的防止车辆出现溜车的现象,降低了辅助驱动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车辆的辅助驱动装置,其具有调节装置和辅助机构,能够使驱动装置根据车辆底盘的具体高度进行高度位置调节,并且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在起步时出现溜车的现象,增强了辅助驱动装置的实用性。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车辆的辅助驱动装置,具体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承重板,承重板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转动架,转动架转动设置于承重板底部,且转动架数量设置有四组;横杆,横杆安装于转动架内部;横杆数量设置为四组,且横杆两组之间呈对称结构;固定架,固定架固定设置于转动架底部,且固定架主体设置为u形结构;固定架数量设置有四组;驱动轴,驱动轴安装于固定架内部,且驱动轴位于两组固定架内部之间;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安装有控制机构,且装置主体外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外侧安装有辅助机构,且装置主体顶部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
6.可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驱动轴外侧安装有锥形齿轮;驱动辊,驱动辊固定设置于驱动轴外侧,且驱动辊位于固定架内侧;驱动块,驱动块固定设置于驱动辊外侧,且驱动块呈阵列式固定,并且驱动块顶端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形齿轮a,锥形齿轮a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锥形齿轮a与驱动轴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
7.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竖杆,竖杆滑动设置于承重板内部,且竖杆顶部与承重板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控制块,控制块固定设置于竖杆底部;双头螺杆a,双头螺杆a安装于控制块内部,且双头螺杆a外侧安装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b,锥形齿轮b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锥形齿轮b与双头螺杆a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连接块,连接块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双头螺杆a两侧,且连接块固定设置于两组横杆之间。
8.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设置于固定架顶部;连接轴,连接轴固定设置于固定块外侧;滑动块,滑动块安装于连接轴外侧;衔接块,衔接块固定设置于
滑动块外侧,且衔接块主体设置为梯形结构,并且衔接块数量设置为四组。
9.可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辅助架,辅助架滑动设置于两组衔接块外侧之间;辅助杆,辅助杆滑动设置于辅助架内部,且辅助杆顶端于辅助架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辅助板,辅助板固定设置于辅助杆底部;辅助块,辅助块固定设置于辅助板底部,且辅助块主体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并且辅助块呈路径阵列设置。
10.可选的,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固定设置于辅助架内部,且固定杆滑动设置于衔接块内部,并且固定杆顶端于衔接块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
11.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纹杆,螺纹杆安装于承重板顶部,且螺纹杆顶端固定设置有同步轮;调节架,调节架固定设置于承重板顶部,且调节架安装于螺纹杆外侧;同步轮a,同步轮a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同步轮a与螺纹杆顶端同步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
12.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a,调节杆a转动设置于调节架顶部内侧;调节杆b,调节杆b转动设置于调节杆a内侧,且调节杆b数量设置为八组,并且调节杆b两组之间呈对称设置;调节块,调节块转动设置于两组调节杆b底部之间,且调节块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杆外侧。
13.可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转动设置于四组调节杆b顶部之间,且安装板内部开设有通孔,并且安装板内部通孔内侧滑动设置有竖杆;双头螺杆b,双头螺杆b安装于安装板顶部;安装架,安装架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双头螺杆b两侧;安装架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架数量设置为两组;导向杆,导向杆固定设置于安装板顶部,且导向杆滑动设置于安装架内部,且导向杆顶端与安装架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
14.有益效果1.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与传统驱动装置相比,其驱动装置能够简单快捷的根据车辆底盘的具体高度进行高度位置调节,并且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在起步时出现溜车的现象,增强了辅助驱动装置的实用性。
15.2.通过设置有同步轮a和螺纹杆顶端同步轮,实现了使两组螺纹杆同时转动的效果,达到了使两组螺纹杆通过调节块带动两组调节杆b转动的目的;起到了对承重板两侧高度进行单独调节的作用;能够更简便的实现了根据车辆底盘实际高度对驱动装置实际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有利于对车辆进行辅助驱动。
16.3.此外,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b和导向杆,实现了使双头螺杆b带动两组安装架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底盘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便于驱动装置进行安装;利用导向杆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增强安装架稳定性的目的。
17.4.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a,实现了使两组连接块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达到了使横杆带动转动架转动的目的,起到了简单快捷将驱动辊以及驱动块收起的效果;利用锥形齿轮a配合驱动轴及其外侧锥形齿轮,达到了使驱动轴带动两组驱动辊同时转动的目的,起到了对车辆进行辅助驱动的作用。
18.5.通过设置有连接轴和固定块以及滑动块和衔接块,实现了使辅助架跟随固定架上下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方便快捷将辅助架抬起或放下的作用;通过弹簧件配合辅助杆,实现了使辅助块始终与地面相贴合的效果;利用辅助块直角三角形结构,达到了防止车辆在起步时出现溜车的目的;利用固定杆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增强固定架以及转动架稳定性的
效果,起到了防止转动架和固定架在移动时出现滑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0.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装置主体与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连接装置与辅助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调节装置与安装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辅助驱动装置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列表1、装置主体;101、承重板;102、转动架;103、横杆;104、固定架;105、驱动轴;106、驱动辊;107、驱动块;108、锥形齿轮a;2、控制机构;201、竖杆;202、控制块;203、双头螺杆a;204、锥形齿轮b;205、连接块;3、连接装置;301、固定块;302、连接轴;303、滑动块;304、衔接块;4、辅助机构;401、辅助架;402、辅助杆;403、辅助板;404、辅助块;405、固定杆;5、调节装置;501、螺纹杆;502、调节架;503、同步轮a;504、调节杆a;505、调节杆b;506、调节块;6、安装机构;601、安装板;602、双头螺杆b;603、安装架;60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24.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10: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道路车辆的辅助驱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承重板101、转动架102、横杆103、固定架104、驱动轴105、驱动辊106、驱动块107与锥形齿轮a108,承重板101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转动架102转动设置于承
重板101底部,且转动架102数量设置有四组,并且转动架102主体设置为t形结构;横杆103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侧配合安装于转动架102内部;横杆103数量设置为四组,且横杆103两组之间呈对称结构;固定架104固定设置于转动架102底部,且固定架104主体设置为u形结构;固定架104数量设置有四组;驱动轴105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固定架104内部;驱动轴105位于两组固定架104内部之间,且驱动轴105数量设置为两组;驱动轴105外侧安装有锥形齿轮;驱动辊106固定设置于驱动轴105外侧,且驱动辊106位于固定架104内侧;驱动辊106数量设置为四组;驱动块107固定设置于驱动辊106外侧,且驱动块107呈阵列式固定,并且驱动块107顶端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形齿轮a108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固定架104外侧;锥形齿轮a108与驱动轴105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a203,实现了使两组连接块205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达到了使横杆103带动转动架102转动的目的,起到了简单快捷将驱动辊106以及驱动块107收起的效果;利用锥形齿轮a108配合驱动轴105及其外侧锥形齿轮,达到了使驱动轴105带动两组驱动辊106同时转动的目的,起到了对车辆进行辅助驱动的作用;装置主体1内部安装有控制机构2,且装置主体1外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控制机构2包括:竖杆201、控制块202、双头螺杆a203、锥形齿轮b204与连接块205,竖杆201滑动设置于承重板101内部,且竖杆201顶部与承重板101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控制块202固定设置于竖杆201底部;双头螺杆a203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控制块202内部;双头螺杆a203外侧安装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b204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控制块202外侧;锥形齿轮b204与双头螺杆a203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连接块205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双头螺杆a203两侧,且连接块205数量设置为两组,并且连接块205固定设置于两组横杆103之间;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a203,实现了使两组连接块205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达到了使横杆103带动转动架102转动的目的,起到了简单快捷将驱动辊106以及驱动块107收起的效果;连接装置3外侧安装有辅助机构4,且装置主体1顶部安装有调节装置5;辅助机构4包括:辅助架401、辅助杆402、辅助板403、辅助块404与固定杆405,辅助架401滑动设置于两组衔接块304外侧之间,且辅助架401数量设置为两组;辅助杆402滑动设置于辅助架401内部,且辅助杆402顶端于辅助架401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辅助板403固定设置于辅助杆402底部;辅助块404固定设置于辅助板403底部,且辅助块404主体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并且辅助块404呈路径阵列设置;固定杆405固定设置于辅助架401内部,且固定杆405滑动设置于衔接块304内部,并且固定杆405顶端于衔接块304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其具体作用为:通过弹簧件配合辅助杆402,实现了使辅助块404始终与地面相贴合的效果;利用辅助块404直角三角形结构,达到了防止车辆在起步时出现溜车的目的;利用固定杆405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增强固定架104以及转动架102稳定性的效果;调节装置5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6。
25.如图8、图10所示,连接装置3包括:固定块301、连接轴302、滑动块303与衔接块304,固定块301固定设置于固定架104顶部;连接轴302固定设置于固定块301外侧;滑动块303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连接轴302外侧;衔接块304固定设置于滑动块303外侧,且衔接块304主体设置为梯形结构,并且衔接块304数量设置为四组;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连接轴302和固定块301以及滑动块303和衔接块304,实现了使辅助架401跟随固定架104上下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方便快捷将辅助架401抬起或放下的作用。
26.如图6、图7所示,调节装置5包括:螺纹杆501、调节架502、同步轮a503、调节杆a504、调节杆b505与调节块506,螺纹杆501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承重板101顶部;螺纹杆501数量设置为四组,且螺纹杆501顶端固定设置有同步轮;调节架502固定设置于承重板101顶部,且调节架502主体设置为u形结构;调节架502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螺纹杆501外侧;同步轮a503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承重板101顶部;同步轮a503与螺纹杆501顶端同步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调节杆a504转动设置于调节架502顶部内侧;调节杆b505转动设置于调节杆a504内侧,且调节杆b505数量设置为八组,并且调节杆b505两组之间呈对称设置;调节块506转动设置于两组调节杆b505底部之间,且调节块506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杆501外侧;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同步轮a503和螺纹杆501顶端同步轮,实现了使两组螺纹杆501同时转动的效果,达到了使两组螺纹杆501通过调节块506带动两组调节杆b505转动的目的;起到了对承重板101两侧高度进行单独调节的作用;能够更简便的实现了根据车辆底盘实际高度对驱动装置实际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27.如图6所示,安装机构6包括:安装板601、双头螺杆b602、安装架603与导向杆604,安装板601转动设置于四组调节杆b505顶部之间,且安装板601内部开设有通孔,并且安装板601内部通孔内侧滑动设置有竖杆201;双头螺杆b602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安装板601顶部;双头螺杆b602顶端安装有手轮;安装架603主体设置为t形结构,且安装架603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双头螺杆b602两侧;安装架603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架603数量设置为两组,并且安装架603两组之间呈对称设置;导向杆604固定设置于安装板601顶部,且导向杆604滑动设置于安装架603内部,且导向杆604顶端与安装架603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双头螺杆b602和导向杆604,实现了使双头螺杆b602带动两组安装架603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底盘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便于驱动装置进行安装;利用导向杆604配合弹簧件,达到了增强安装架603稳定性的目的。
28.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使用时转动双头螺杆b602,双头螺杆b602通过导向杆604带动两组安装架603同时反方向移动,使得安装架603移动到安装位置;通过安装架603顶部安装孔将两组安装架603固定;启动承重板101顶部电机装置带动同步轮a503转动,同步轮a503通过同步带配合螺纹杆501顶端同步轮带动两组螺纹杆501同时转动,使得调节块506在螺纹杆501外侧滑动,调节块506带动调节杆b505转动,从而使承重板101高度位置得到调节;起到了对承重板101两侧高度进行单独调节的作用;能够更简便的实现了根据车辆底盘实际高度对驱动装置实际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当车辆起步需要辅助驱动时,启动控制块202外侧电机装置带动锥形齿轮b204转动,锥形齿轮b204通过双头螺杆a203外侧锥形齿轮带动双头螺杆a203转动;双头螺杆a203带动两组连接块205同时反方向移动,连接块205通过横杆103带动转动架102转动,转动架102通过固定架104和驱动辊106带动驱动块107移动,使得驱动块107与地面相贴合;起到了简单快捷将驱动辊106以及驱动块107收起的效果;固定架104通过固定块301带动连接轴302在滑动块303内部转动,滑动块303带动衔接块304在固定杆405外侧滑动,从而使得辅助架401向下移动,起到了方便快捷将辅助架401抬起或放下的作用;弹簧件通过辅助杆402和辅助板403带动辅助块404向下移动,使得辅助块404底部与地面相贴合;通过辅助块404直角边防止车辆出现溜车的现象;启
动固定架104外侧电机装置带动锥形齿轮a108转动,锥形齿轮a108通过驱动轴105外侧锥形齿轮带动驱动轴105转动,驱动轴105带动两组驱动辊106转动,驱动辊106带动驱动块107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辅助驱动;当车辆向前行驶时;通过辅助块404斜边带动辅助块404向上移动;达到了防止车辆在起步时出现溜车的目的,增强了辅助驱动装置的实用性。
2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描述各个构件的位置及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时,通常会以一个/一对构件举例而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位置、配合关系等,同样适用于其他构件/其他成对的构件。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