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5293发布日期:2022-12-20 21: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关于轿车或者suv的车顶总成通常有三种方案,分别是全钣金车顶、全玻璃车顶以及活动天窗与钣金结合的车顶。
3.参照图1,全钣金车顶主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车身上,全钣金车顶结合车身侧围和玻璃等部件,形成一个封闭的车身舱体。但是全钣金车顶既不具备透光功能,车顶也不能打开,不具备车舱的z向空间拓展功能。这种车顶现如今多用于低配置车型。
4.参照图2,全玻璃车顶主要通过pu胶粘接在车身上,全玻璃车顶在全钣金车顶的基础上大大改善了车顶透光的功能,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车型常选方案,如特斯拉model-y, model-3,小鹏p7等。但因玻璃的制造工艺特性,尺寸较大的全玻璃车顶对车顶的造型有很大的限制。尤其对于拱高较大的车顶,全玻璃车顶制造工艺的难度较大。同样,全玻璃车顶也是封闭式车顶,不能够打开,不具备车舱的z向空间拓展功能。
5.参照图3,活动天窗与钣金结合的车顶虽然同时具备透光功能和天窗开启功能。但是通常情况下,天窗设计的开口的横向宽度小于500mm,一般只用于车内的通风换气,也无法较大程度地拓展车舱的z向空间。
6.此外,随着消费者观念越来越时尚化、年轻化,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空间拓展、功能拓展有了更多的需求,而依靠上述三种常规的汽车车顶结构设计,无法实现汽车空间的灵活多变,整车的车舱空间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车顶总成及车辆,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常规的车顶结构设计,无法实现汽车空间的灵活多变,无法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顶总成,所述车顶总成包括:
10.顶盖前横梁总成,安装在车辆顶部靠近车头的一端;
11.车顶框架,安装在车辆的顶部,且所述车顶框架靠近车头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前横梁总成连接;
12.车顶前玻璃总成,安装在所述车顶框架靠近车头的一侧;
13.车顶中玻璃总成,安装在所述车顶框架的中侧,且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靠近车头的一端与所述车顶框架铰接;
14.中玻璃翻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车顶中玻璃总成围绕铰接端翻转;
15.车顶后玻璃总成,活动安装在所述车顶框架靠近车尾的一侧,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与所述车顶前玻璃总成和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相互配合,能够将车辆的顶部封盖;以及
16.后玻璃滑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沿所述车顶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顶前玻璃总成、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能够将车辆的顶部封盖,并且车顶中玻璃总成能够翻转,车顶后玻璃总成能够滑动,从而实现三种车舱空间拓展方式,第一种是单独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使车舱的中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二种是单独打开车顶后玻璃总成,将车顶后玻璃总成移动至车顶框架的前部位置,使车舱的后部空间暴露在外,此时可实现皮卡车功能,能够实现车舱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三种是同时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将车舱的中部和后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和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车舱空间的灵活多变,使得车舱空间的形式多样化,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18.此外,本技术中将车顶的天窗玻璃分成车顶前玻璃总成、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三段玻璃总成,不仅能够实现车辆顶部的全景天窗效果,并且这种分段式构造极大地降低了玻璃的制造工艺,即使车顶的设计拱高较大,也容易实现。
19.进一步限定,所述车顶框架包括前侧横梁、中侧横梁和两根边侧长梁,所述前侧横梁与所述中侧横梁平行设置,两根所述边侧长梁对称设置在所述前侧横梁和所述中侧横梁的两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顶框架既能够作为安装车顶前玻璃总成、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的基础结构,又能够与顶盖前横梁总成相互配合,作为连接车身两侧之间的横梁,加强车身两侧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能。
21.进一步限定,所述前侧横梁、所述中侧横梁和两根所述边侧长梁的部分结构共同围成前透光区域,所述车顶前玻璃总成的边侧分别粘接在所述前侧横梁、所述中侧横梁和两根所述边侧长梁上,将所述前透光区域封盖。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顶前玻璃总成能够正常地将前透光区域封盖,发挥车顶前玻璃总成的透光效果。
23.进一步限定,所述中侧横梁和两根所述边侧长梁的部分结构共同围成后透光区域,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和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在关闭状态下能够将所述后透光区域封盖。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能够正常地将后透光区域封盖,发挥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的透光效果。
25.进一步限定,所述中玻璃翻转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上,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边侧长梁上。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车顶中玻璃总成的自动打开或者关闭。
27.进一步限定,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靠近车头的一端安装有中玻璃铰链,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通过所述中玻璃铰链铰接在所述中侧横梁上。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车顶中玻璃总成顺利翻转。
29.进一步限定,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的边侧上设有扣件,所述边侧长梁上安装有与所述扣件相适配的锁件。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顶中玻璃总成关闭时,可通过锁件和扣件的相互配
合作用,将车顶中玻璃总成锁紧在车顶框架上,防止车顶中玻璃总成随意移动。
31.进一步限定,所述后玻璃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滑动螺杆、驱动齿轮、驱动电机和连杆抬升组件,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边侧长梁上并沿所述边侧长梁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连杆抬升组件滑动安装所述滑轨上,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安装在所述连杆抬升组件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顶盖前横梁总成上,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滑动螺杆的部分结构卡接在所述滑轨内,且所述滑动螺杆可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动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抬升组件连接,所述滑动螺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顶盖前横梁总成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然后通过滑动螺杆带动连杆抬升组件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车顶后玻璃总成移动。
33.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杆抬升组件包括连接板、两个转动臂和两个滑块,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固定;两个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上,两个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铰接,两个所述滑块均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且靠近车头一端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螺杆连接。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顶后玻璃总成在初始开启阶段能够抬升一定高度,以及使得车顶后玻璃总成在最终关闭阶段能够降低高度而复位,便于车顶后玻璃总成的顺利开启和关闭。当滑动螺杆朝向车头一侧滑动,而带动与其连接的滑块朝向车头一侧滑动时,由于车顶后玻璃总成受到车顶中玻璃总成的阻挡,使得转动臂转动,从而使得车顶后玻璃总成升高,当车顶后玻璃总成的水平高度高于车顶中玻璃总成时,车顶后玻璃总成便能够顺利开启和关闭。
35.进一步限定,所述滑动螺杆的一端固定有卡块,靠近车头一端的所述滑块上具有适配所述卡块的卡槽。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卡入卡槽内时,可实现滑动螺杆与滑块的连接,便于滑动螺杆与滑块之间的固定和拆卸。
37.进一步限定,所述车顶框架上安装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将所述滑轨遮盖。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装饰件将滑轨遮盖,使得车辆的外形更加美观。
39.进一步限定,所述车顶框架上与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和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的连接部位布置有密封条,所述车顶前玻璃总成与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连接的部位布置有密封条,所述车顶中玻璃总成与所述车顶后玻璃总成连接的部位布置有密封条。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些部位设置密封条,能够提升该车顶总成对车辆顶部的密封效果。
4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包括车辆本体和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顶总成,所述车顶总成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的顶部。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辆本体共有三种车舱空间拓展方式。第一种是单独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使车舱的中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二种是单独打开车顶后玻璃总成,将车顶后玻璃总成移动至车顶框架的前部位置,使车舱的后部空间暴露在外,此时可实现皮卡车功能,能够实现车舱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三种是同时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将车舱的中部和后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和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车舱空间的灵活多变,使
得车舱空间的形式多样化,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44.1、本发明通过设置车顶框架、车顶前玻璃总成、车顶中玻璃总成、中玻璃翻转驱动件、车顶后玻璃总成和后玻璃滑动机构,车顶中玻璃总成能够翻转,车顶后玻璃总成能够滑动,从而实现三种车舱空间拓展方式,第一种是单独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使车舱的中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二种是单独打开车顶后玻璃总成,将车顶后玻璃总成移动至车顶框架的前部位置,使车舱的后部空间暴露在外,此时可实现皮卡车功能,能够实现车舱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三种是同时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将车舱的中部和后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和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车舱空间的灵活多变,使得车舱空间的形式多样化,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45.2、本发明通过设置车顶前玻璃总成、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不仅能够实现车辆顶部的全景天窗效果,实现车顶的全透光效果,并且这种分段式构造极大地降低了玻璃的制造工艺,即使车顶的设计拱高较大,也容易实现。
46.3、本发明通过设置装饰件,将滑轨遮盖,使得车辆的外形更加美观。
47.4、本发明通过在车顶框架上与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的连接部位布置有密封条,在车顶前玻璃总成与车顶中玻璃总成连接的部位布置有密封条,在车顶中玻璃总成与车顶后玻璃总成连接的部位布置有密封条,能够提升该车顶总成对车辆顶部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49.图1为现有技术中全钣金车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现有技术中全玻璃车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现有技术中活动天窗与钣金结合的车顶的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本发明中车顶总成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本发明为展示顶盖前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54.图6为本发明中车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7为本发明中车顶中玻璃总成单独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56.图8为本发明中车顶中玻璃总成、中玻璃铰链、中玻璃翻转驱动件和锁件的爆炸示意图;
57.图9为本发明中车顶中玻璃总成和车顶后玻璃总成同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0为本发明中后玻璃滑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59.图11为本发明中为展示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滑动螺杆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61.图13为本发明中连杆抬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63.图15为本发明中为展示连杆抬升组件两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65.1、顶盖前横梁总成;2、车顶框架;21、前侧横梁;22、中侧横梁;23、边侧长梁;24、前透光区域;25、后透光区域;26、锁件;3、车顶前玻璃总成;4、车顶中玻璃总成;41、中玻璃铰链;5、中玻璃翻转驱动件;6、车顶后玻璃总成;7、后玻璃滑动机构;71、滑轨;72、滑动螺杆;721、卡块;73、驱动齿轮;74、驱动电机;75、连杆抬升组件;751、连接板;752、转动臂;753、滑块;754、卡槽;8、装饰件;9、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6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67.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的具体含义。
68.实施例一
69.如图4~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顶总成,应用于车辆,主要设置在车辆的顶部,车顶总成与车辆侧围、玻璃等部件相互配合,能够形成一个完整密封的车舱。该车顶总成包括顶盖前横梁总成1、车顶框架2、车顶前玻璃总成3、车顶中玻璃总成4、中玻璃翻转驱动件5、车顶后玻璃总成6和后玻璃滑动机构7。
70.如图5所示,顶盖前横梁总成1安装在车辆顶部靠近车头的一端,顶盖前横梁总成1的两端主要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车身的两侧上,作为车身两侧之间的横梁,以此加强车身两侧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能。
71.如图6所示,车顶框架2安装在车辆的顶部,并且车顶框架2靠近车头的一端与顶盖前横梁总成1连接。具体的,车顶框架2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前侧横梁21、中侧横梁22和两根边侧长梁23。其中,前侧横梁21与中侧横梁22平行设置,前侧横梁21通过粘接和螺栓连接的混合固定方式安装在顶盖前横梁总成1上。具体的,顶盖前横梁总成1上设置挤胶面,前侧横梁21上也设置有挤胶面,而前侧横梁21的挤胶面通过pu胶粘接在顶盖前横梁总成1 的挤胶面上。中侧横梁22布置在车辆顶侧靠近中部的位置,两根边侧长梁23对称设置在前侧横梁21和中侧横梁22的两端,边侧长梁23从顶盖前横梁总成1位置一直延伸至车辆后背门的顶端位置。两根边侧长梁2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分别安装在车辆顶部的两侧。车顶框架2的其中一个作用也是作为车身两侧之间的横梁,和顶盖前横梁总成1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强车身
两侧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能。
72.如图6所示,此外,车顶框架2上具有两个透光区域,分别是前透光区域24和后透光区域25。其中,前侧横梁21、中侧横梁22和两根边侧长梁23的部分结构共同围成前透光区域24,前透光区域24是一个类似口字型的封闭式区域。中侧横梁22和两根所述边侧长梁 23的部分结构共同围成后透光区域25,后透光区域25是一个后侧未封闭的开放式区域。
73.如图7所示,车顶前玻璃总成3安装在车顶框架2靠近车头的一侧,车顶前玻璃总成3 的四个边侧通过pu胶分别粘接在前侧横梁21、中侧横梁22和两根边侧长梁23上。车顶前玻璃总成3将前透光区域24封盖,实现前透光区域24位置的透光效果。
74.如图7和图8所示,车顶中玻璃总成4安装在车顶框架2的中侧,车顶中玻璃总成4靠近车头的一端与车顶框架2铰接,使得车顶中玻璃总成4能够相对车顶框架2翻转,车顶中玻璃总成4具有关闭和打开两种状态。具体的,车顶中玻璃总成4靠近车头的一端安装有两个中玻璃铰链41,中玻璃铰链41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在车顶中玻璃总成4上,中玻璃铰链 41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在中侧横梁22,即车顶中玻璃总成4通过这两个中玻璃铰链41铰接在中侧横梁22上。当车顶中玻璃总成4为关闭状态时,车顶中玻璃总成4能够将后透光区域25的部分区域遮盖,并且车顶中玻璃总成4靠近车头的一端能够与车顶前玻璃总成3 远离车头的一端抵接。当车顶中玻璃总成4为打开状态时,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相对应的后透光区域25能够被暴露出来,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车舱中部空间的z向拓展。
75.如图7和图8所示,中玻璃翻转驱动件5主要用于驱动车顶中玻璃总成4围绕铰接端翻转,便于自动打开或者关闭车顶中玻璃总成4。在本实施例中,中玻璃翻转驱动件5可以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在车顶中玻璃总成4上,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边侧长梁 23上。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可伸长或者缩短,当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驱动车顶中玻璃总成4围绕铰接端往上翻转,实现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开启,当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缩短时,能够驱动车顶中玻璃总成4围绕铰接端往下翻转,实现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关闭,以此实现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打开和关闭过程的自动化。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两侧,实现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平稳开启或关闭,并且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球铰链连接的方式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和边侧长梁23铰接。此外,电动推杆可以车辆的总控制器电连接,便于驾乘人员对电动推杆的操控。
76.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中玻璃翻转驱动件5还可以采用气动推杆,气动推杆的安装方式与电动推杆的安装方式相同。
77.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边侧上设有扣件,边侧长梁23上安装有与扣件相适配的锁件26。当车顶中玻璃总成4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通过锁件26和扣件的相互配合,将车顶中玻璃总成4锁紧在车顶框架2上,防止车顶中玻璃总成4随意移动。其中,锁件26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和定位,采用电动锁或手动锁的方案,而扣件则选取与电动锁或手动锁相适配的结构。当锁件26为电动锁时,电动锁可与车辆的总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对电动锁的操控。
78.如图4和图7所示,车顶后玻璃总成6活动安装在车顶框架2靠近车尾的一侧,车顶后玻璃总成6也能够将后透光区域25的部分区域遮盖,车顶后玻璃总成6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 相互配合,能够将后透光区域25完全遮盖。当车顶后玻璃总成6将后透光区域25的部分区域遮盖时,车顶后玻璃总成6靠近车头的一端能够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远离车头的一端抵
接,而车顶后玻璃总成6靠近车尾的一端能够与后背门的顶端抵接。因此,车顶后玻璃总成6与车顶前玻璃总成3和车顶中玻璃总成4相互配合,能够将车辆的顶部的敞口部位完全封盖。
79.如图9和图10所示,后玻璃滑动机构7主要用于驱动车顶后玻璃总成6沿车顶框架2 的长度方向滑动。在后玻璃滑动机构7的驱动作用下,车顶后玻璃总成6可从车顶框架2的后部位置移动至车顶框架2的前部位置。当车顶后玻璃总成6从车顶框架2的后部位置移动至车顶框架2的前部位置时,能够实现车舱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并且还可以同时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4,以此实现车舱中部和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
80.如图7和图9所示,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共有三种车舱空间拓展方式。第一种是单独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4,使车舱的中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二种是单独打开车顶后玻璃总成6,将车顶后玻璃总成6移动至车顶框架2的前部位置,使车舱的后部空间暴露在外,此时可实现皮卡车功能,能够实现车舱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三种是同时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4和车顶后玻璃总成6,将车舱的中部和后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和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车舱空间的灵活多变,使得车舱空间的形式多样化,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81.此外,本实施例中将车顶的天窗玻璃分成车顶前玻璃总成3、车顶中玻璃总成4和车顶后玻璃总成6三段玻璃总成,不仅能够实现车辆顶部的全景天窗效果,并且这种分段式构造极大地降低了玻璃的制造工艺,即使车顶的设计拱高较大,也容易实现。
82.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玻璃滑动机构7包括滑轨71、滑动螺杆72、驱动齿轮73、驱动电机74和连杆抬升组件75。其中,滑轨71、滑动螺杆72和连杆抬升组件7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滑轨71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两个边侧长梁23 上,并且滑轨71沿边侧长梁23的长度方向布设。而两个连杆抬升组件75分别滑动安装两个滑轨71上,车顶后玻璃总成6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杆抬升组件75上,两个连杆抬升组件75带动车顶后玻璃总成6从车顶框架2的后部移动至车顶框架2的前部。驱动电机74通过螺栓安装在顶盖前横梁总成1的中部,驱动齿轮73键连接在驱动电机74的输出轴上,由驱动电机74带动驱动齿轮73转动。两根滑动螺杆72的部分结构分别卡接在两个滑轨71 内,并且滑动螺杆72可沿滑轨71的长度方向滑动。两根滑动螺杆72的一端分别与其同侧的连杆抬升组件75连接,滑动螺杆72的另一端延伸至顶盖前横梁总成1上并与驱动齿轮73 啮合。通过驱动电机74带动驱动齿轮73转动,然后通过滑动螺杆72带动连杆抬升组件75 沿着滑轨7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车顶后玻璃总成6移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滑动螺杆72与驱动齿轮73的配合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中车辆电动天窗的传动结构。
83.由于车顶后玻璃总成6在关闭状态下,为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持平状态,即车顶后玻璃总成6靠近车头的一端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靠近车尾的一端相抵,此时,车顶后玻璃总成6 不便于朝向车头一侧移动。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杆抬升组件75,使得车顶后玻璃总成6 在初始开启阶段能够抬升一定高度,以及使得车顶后玻璃总成6在最终关闭阶段能够降低高度而复位,便于车顶后玻璃总成6的顺利开启和关闭。
84.如图13和图15所示,具体的,连杆抬升组件75包括连接板751、两个转动臂752和两个滑块753,连接板751通过螺栓与车顶后玻璃总成6固定,两个转动臂752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连接板751的两端上,两个转动臂75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753铰接,两个滑块753 均
滑动安装在滑轨71上,并且靠近车头一端的滑块753与滑动螺杆72的一端连接。连杆抬升组件75具有两种状态,分别是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滑动螺杆72朝向车头一侧滑动,而带动与其连接的滑块753朝向车头一侧滑动时,由于车顶后玻璃总成6受到车顶中玻璃总成4的阻挡,使得转动臂752转动,然后迫使连杆抬升组件75变形呈打开状态,从而将车顶后玻璃总成6升高,当车顶后玻璃总成6的水平高度高于车顶中玻璃总成4时;而当滑动螺杆72朝向车尾一侧滑动,使靠近车尾一侧的滑块753滑动到滑轨71靠近车尾的末端时,该滑块753受到阻挡不再前进,此时,连杆抬升组件75会复位成关闭状态,从而将车顶后玻璃总成6降下来,实现车顶后玻璃总成6的关闭。
85.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螺杆72的一端固定有卡块721,而靠近车头一端的滑块753上具有适配卡块721的卡槽754。当卡块721卡入卡槽754内时,可实现滑动螺杆 72与滑块753的连接,便于滑动螺杆72与滑块753之间的固定和拆卸。
86.如图7所示,在本本实施例中,车顶框架2上安装有装饰件8,装饰件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装饰件8分别通过蘑菇贴和若干卡扣安装在两个边侧长梁23上。装饰件8为细长的平滑物件,主要用于遮盖滑轨71,使得车辆的外形更加美观。
87.如图7所示,在本本实施例中,车顶框架2上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和车顶后玻璃总成6 的连接部位布置有密封条9,车顶前玻璃总成3与车顶中玻璃总成4连接的部位布置有密封条9,车顶中玻璃总成4与车顶后玻璃总成6连接的部位布置有密封条9。通过在这些部位设置密封条9,能够提升该车顶总成对车辆顶部的密封效果。
88.实施例二
89.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实施例一中的车顶总成,该车顶总成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的顶部。通过在车辆本体上安装车顶总成,使得车辆本体共有三种车舱空间拓展方式。第一种是单独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4,使车舱的中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二种是单独打开车顶后玻璃总成6,将车顶后玻璃总成6移动至车顶框架2 的前部位置,使车舱的后部空间暴露在外,此时可实现皮卡车功能,能够实现车舱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第三种是同时打开车顶中玻璃总成4和车顶后玻璃总成6,将车舱的中部和后部空间暴露在外,能够实现车舱中部和后部空间的z向拓展。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车舱空间的灵活多变,使得车舱空间的形式多样化,满足日益年轻化客户群体的需求。
90.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顶总成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91.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92.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
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93.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9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