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21056发布日期:2023-10-05 17:2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统可以对乘客舱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和对电池进行热管理。

2、相关技术中,制冷模式下,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经水冷冷凝器和室外换热器后流入节流阀,通过水冷冷凝器传递一部分热量至用于电机散热的冷却液回路的冷却液,能够降低节流前的制冷剂的温度,使得节流后的制冷剂温度较低,制冷效果较好。但是当制冷需求较低,电机负载较大时,水冷冷凝器的制冷剂流道中的制冷剂温度较低,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温度较高,制冷剂反而会被冷却液加热,会使得系统的能效降低。发明人认为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较为节能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阀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四换热器、电机换热装置、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和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阀装置、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阀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一阀装置的入口前,所述第三换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一阀装置的出口后;其中,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泵、所述第四换热器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在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器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加热所述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

3、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运行第一制冷模式时,第一泵、第四换热器及电机换热装置连通,第一换热器中不发生热交换,能够改善第一换热器中冷却液加热制冷剂的问题,能够提升能效;运行第二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加热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降低第一阀装置节流前的制冷剂温度,提升制冷效果,能够提升能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阀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四换热器、电机换热装置、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5、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有制冷需求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或第二制冷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阀装置、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阀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一阀装置的入口前,所述第三换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一阀装置的出口后;其中,在制冷需求相对较低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一制冷模式,所述第一泵、所述第四换热器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在制冷需求相对较高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二制冷模式,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器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加热所述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

6、本申请中,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在制冷需求相对低时运行第一制冷模式,第一泵、第四换热器及电机换热装置连通,第一换热器中不发生热交换,能够改善第一换热器中冷却液加热制冷剂的问题,能够提升能效;在制冷需求相对较高时运行第二制冷模式,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加热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降低第一阀装置节流前的制冷剂温度,提升制冷效果,能够提升能效。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阀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四换热器、电机换热装置、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换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多通装置和第一旁通管路,所述第一多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口或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泵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另一端口或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一端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五换热器,所述第五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二阀装置和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泵、电池换热装置和所述第四换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三阀装置,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六换热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二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三阀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沿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三阀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三阀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及所述第六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器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多通装置,所述第二多通装置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能够与所述电机换热装置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能够与所述第六换热器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六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三阀装置,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六换热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三阀装置和第四阀装置,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六换热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在所述第四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部及所述电池换热装置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或,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部及所述加热装置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或,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电池换热装置连通且流通冷却液。

10.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阀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四换热器、电机换热装置、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下,压缩机、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装置、第三换热器连通,第一阀装置处于节流状态;在第一制冷模式下,第一泵、第四换热器及电机换热装置连通;在第二制冷模式下,第一泵、第二换热部、第四换热器及电机换热装置连通,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加热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运行第一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中不发生热交换,能够改善第一换热器中冷却液加热制冷剂的问题,能够提升能效;运行第二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加热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降低第一阀装置节流前的制冷剂温度,提升制冷效果,能够提升能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叶奇昉,请求不公布姓名,贾明雨,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