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25206发布日期:2023-04-06 00:1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乘车安全,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1、汽车作为现代人出行的基本工具,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成为每个家庭的必要代步工具,人们对车内环境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平均每年就有40名儿童在汽车内中暑死亡。在夏日汽车因高温暴晒车内温度快速升高,导致婴幼儿等生物体因高温而窒息甚至死亡。冬季在停车状态下开暖风,时间长了,车内人员也可能一氧化碳中毒。目前汽车安全防护系统都是防止在汽车行驶时发生的意外事故,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360全景影像、倒车雷达等。而在汽车驻车时,车内的安全保护装置少之又少,即使某些系列的车型配备了车内监视系统,但因造价昂贵并不普及。

2、公开号为cn113511138a的“一种车内滞留人员自动报警装置”,其公开了通过在座椅下方安装压力传感器实现驾驶人员离开后,判断车内是否有人员滞留,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报警,对于座椅压力传感器,需要在每个座椅下面安装,导致传感器的安装数量较多,如果座椅上面有重物会误检测为人体,容易误报,且对于儿童或宠物,存在离开座椅或攀爬至车内其他位置的情况,同时,驾驶人员离开驾驶位接听电话或在车内午休等情况会存在误报,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通过毫米波雷达模块对车内人员进行检测,并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报警,降低误判率,同时不影响其他正常情况下的车内人员停留。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基于检测装置实现,其中,检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的报警方式包括遗留报警与危险报警,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高温阈值,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车辆启动后,采集车辆启停信息,判断车辆是否熄火,若未熄火则重复本步骤;

4、s2、车辆熄火后,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采集车内信息,并判断车内是否存在人员;

5、s3、判断为车内存在人员后,所述报警模块进行遗留报警,同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对车内进行实时测温,若检测车内温度达到高温阈值,则所述报警模块进行危险报警。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s2中还包括延迟等待时间,所述延迟等待时间为2-5min,若车辆熄火并在延迟等待时间内重新启动,则回到步骤s1,若车辆熄火,并经过延迟等待时间后,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开始采集车内信息。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正常工作模式与低功耗模式,在步骤s1中,车辆判断为未熄火,则检测装置处于低功耗模式,若车辆判断为熄火,则检测装置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8、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中,判断车内不存在人员时,所述检测装置进入低功耗模式。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模式为毫米波雷达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报警模块均正常工作,所述检测装置的低功耗模式为毫米波雷达模块停止工作,且温度检测模块不读取温度数据。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一氧化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内一氧化碳含量,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一氧化碳浓度阈值,所述一氧化碳浓度阈值为30-50ppm,所述检测装置实时读取一氧化碳含量数据,当读取参数大于一氧化碳浓度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进行危险报警。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遗留报警包括app弹窗、短信提醒和指示灯提醒的其中至少一种,所述危险报警包括电话提醒。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设置有若干个紧急报警电话a1、a2...an,电话提醒时依次对紧急报警电话进行拨打,直至电话接通。

13、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持续检测时间,所述持续检测时间为10-40min,毫米波雷达模块在持续检测时间内实时采集车内信息,直至经过持续检测时间后,仍判定车内不存在人员,所述检测装置进入低功耗模式。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步骤s1之后,还包括启动检测时间,所述启动检测时间为10-30秒,车辆震动或移动,并经过启动检测时间后,则判定为车辆启动,若在启动检测时间内车辆停止震动或停止移动超过延迟等待时间2-5min则判定为车辆未启动。

15、本发明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置毫米波雷达模块对车内人员是否存在进行判断,避免了乘员不在座位上导致检测不到的情况,降低了误判率,同时,设置不同的报警方式,可避免在驾驶人员离开驾驶位接听电话或在车内午休等情况时,影响驾驶人员或乘员的正常活动;

17、(2)设置温度检测模块,并设置高温阈值,可避免车上遗留人员后,车内温度过高的危险情况发生,进一步保障车内滞留人员的安全;

18、(3)设置的启动检测时间可避免因路面震动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车辆震动或轻微移动,使主控模块错误判断为车辆启动;

19、(4)设置的延迟等待时间可避免临时停靠导致检测装置进入正常工作模式产生报警,同时可降低检测装置的耗电量;

20、(5)设置的持续检测时间,不论车内是否有人员存在,毫米波雷达模块均持续采集车内信息,避免出现误判或遗漏,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21、(6)设置的多个紧急报警电话,在紧急报警时,按照顺序依次拨打,直至电话被接通,避免单个电话无法接通,对车内滞留人员造成危害,同时为防止误接听等意外情况,将紧急报警设置为间隔报警,进一步保障车内滞留人员的安全。



技术特征:

1.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检测装置实现,其中,检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的报警方式包括遗留报警与危险报警,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高温阈值,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延迟等待时间,所述延迟等待时间为2-5min,若车辆熄火并在延迟等待时间内重新启动,则回到步骤s1,若车辆熄火,并经过延迟等待时间后,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开始采集车内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正常工作模式与低功耗模式,在步骤s1中,车辆判断为未熄火,则检测装置处于低功耗模式,若车辆判断为熄火,则检测装置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判断车内不存在人员时,所述检测装置进入低功耗模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模式为毫米波雷达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报警模块均正常工作,所述检测装置的低功耗模式为毫米波雷达模块停止工作,且温度检测模块不读取温度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一氧化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内一氧化碳含量,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一氧化碳浓度阈值,所述一氧化碳浓度阈值为30-50ppm,所述检测装置实时读取一氧化碳含量数据,当读取参数大于一氧化碳浓度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进行危险报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遗留报警包括app弹窗、短信提醒和指示灯提醒的其中至少一种,所述危险报警包括电话提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设置有若干个紧急报警电话a1、a2...an,电话提醒时依次对紧急报警电话进行拨打,直至电话接通。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持续检测时间,所述持续检测时间为10-40min,毫米波雷达模块在持续检测时间内实时采集车内信息,直至经过持续检测时间后,仍判定车内不存在人员,所述检测装置进入低功耗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启动检测时间,所述启动检测时间为10-30秒,车辆震动或移动,并经过启动检测时间后,则判定为车辆启动,若在启动检测时间内车辆停止震动或停止移动超过延迟等待时间2-5min则判定为车辆未启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乘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提出了一种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车辆启动后,采集车辆启停信息,判断车辆是否熄火,若未熄火则重复本步骤;S2、车辆熄火后,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采集车内信息,并判断车内是否存在人员;S3、判断为车内存在人员后,所述报警模块进行遗留报警,同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对车内进行实时测温,若检测车内温度达到高温阈值,则所述报警模块进行危险报警。该车内滞留人员判断报警方法,通过设置毫米波雷达模块对车内人员是否存在进行判断,降低了误判率,且通过设置不同的报警方式,可避免在驾驶人员离开驾驶位接听电话或在车内午休等情况时,影响驾驶人员或乘员的正常活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民,段文强,冉林,梁明川,李金鹏,代鑫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腾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