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枕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6458发布日期:2022-09-17 10:1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汽车头枕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上,为了方便用户观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通常会在头枕上设置支架,支架两端的卡持件分别与头枕的两个支撑杆连接,使得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可以固定在支架上供用户观看和操作。
3.现有技术的汽车头枕支架,通过操作支架两端设置的卡持件分别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卡接,以将支架安装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上,但是在操作两个卡持件时,两个卡持件是相对独立控制的,因此,用户需要分别操作支架两端的卡持件才能完成支架的安装和拆卸,其操作麻烦,使用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汽车头枕支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头枕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汽车头枕支架操作麻烦、使用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汽车头枕支架,包括有外壳本体、齿轮机构、两卡持件以及至少一弹性复位件;所述齿轮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上;两所述卡持件能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上,所述卡持件具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机构啮合连接,两所述卡持件通过所述齿轮机构联动而同步相向或背向活动;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上并促使两所述卡持件复位。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本体包括有支撑座和架体;所述架体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齿轮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两所述卡持件沿所述架体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架体上。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架体内具有一空腔,所述架体的侧面开设有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空腔,所述卡持件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主体部和钩部,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抵接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空腔中并能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来回活动,所述齿条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连接,并位于所述空腔中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钩部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外侧。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置于所述空腔中的导向杆,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孔。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架体的两端均具有端盖,两所述端盖分别封盖住所述空腔的两端开口并分别与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定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两个,且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定位件,两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定位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端盖和所述主体部
上,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抵靠所述定位件,所述钩部上具有夹持口,并且两所述钩部上的夹持口彼此相对。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定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两个,且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定位件,两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定位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定位件和所述主体部上,并且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抵靠所述端盖,所述钩部上具有夹持口,并且两所述钩部上的夹持口彼此相背。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座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上下拼合并夹住所述架体,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轮机构包括有两齿轮,两所述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上并彼此啮合连接,两所述齿轮分别与两所述卡持件的齿条啮合连接。
15.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移动终端夹具及汽车头枕支架,所述移动终端夹具安装于所述外壳本体上。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7.通过外壳本体上设置有齿轮机构,卡持件上设置有与齿轮机构啮合传动的齿条,以利用齿轮机构将两卡持件联动在一起,使两卡持件在外壳本体上能同步相向或背向活动,用户只需要操作其中一个卡持件就能实现将支架安装或拆卸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无需单独操作两个卡持件,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头枕支架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21.图3是图2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2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23.图5是图3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24.图6是图2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25.图7是图2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头枕支架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27.图9是图8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8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29.图11是图9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30.图12是图8所示的汽车头枕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识说明:
32.10、外壳本体
ꢀꢀꢀꢀꢀꢀꢀꢀꢀꢀꢀꢀꢀꢀꢀꢀꢀꢀꢀꢀꢀꢀꢀ
11、支撑座
33.111、上壳
ꢀꢀꢀꢀꢀꢀꢀꢀꢀꢀꢀꢀꢀꢀꢀꢀꢀꢀꢀꢀꢀꢀꢀꢀꢀꢀ
112、下壳
34.113、螺丝
ꢀꢀꢀꢀꢀꢀꢀꢀꢀꢀꢀꢀꢀꢀꢀꢀꢀꢀꢀꢀꢀꢀꢀꢀꢀꢀ
12、架体
35.13、导向杆
ꢀꢀꢀꢀꢀꢀꢀꢀꢀꢀꢀꢀꢀꢀꢀꢀꢀꢀꢀꢀꢀꢀꢀꢀꢀ
14、端盖
36.15、螺钉
ꢀꢀꢀꢀꢀꢀꢀꢀꢀꢀꢀꢀꢀꢀꢀꢀꢀꢀꢀꢀꢀꢀꢀꢀꢀꢀꢀ
16、装饰片
37.17、定位件
ꢀꢀꢀꢀꢀꢀꢀꢀꢀꢀꢀꢀꢀꢀꢀꢀꢀꢀꢀꢀꢀꢀꢀꢀꢀ
101、空腔
38.102、导向槽
ꢀꢀꢀꢀꢀꢀꢀꢀꢀꢀꢀꢀꢀꢀꢀꢀꢀꢀꢀꢀꢀꢀꢀꢀ
103、螺孔
39.104、通孔
ꢀꢀꢀꢀꢀꢀꢀꢀꢀꢀꢀꢀꢀꢀꢀꢀꢀꢀꢀꢀꢀꢀꢀꢀꢀꢀ
20、齿轮机构
40.21、齿轮
ꢀꢀꢀꢀꢀꢀꢀꢀꢀꢀꢀꢀꢀꢀꢀꢀꢀꢀꢀꢀꢀꢀꢀꢀꢀꢀꢀ
30、卡持件
41.31、齿条
ꢀꢀꢀꢀꢀꢀꢀꢀꢀꢀꢀꢀꢀꢀꢀꢀꢀꢀꢀꢀꢀꢀꢀꢀꢀꢀꢀ
32、主体部
42.33、钩部
ꢀꢀꢀꢀꢀꢀꢀꢀꢀꢀꢀꢀꢀꢀꢀꢀꢀꢀꢀꢀꢀꢀꢀꢀꢀꢀꢀ
331、夹持口
43.301、导向孔
ꢀꢀꢀꢀꢀꢀꢀꢀꢀꢀꢀꢀꢀꢀꢀꢀꢀꢀꢀꢀꢀꢀꢀꢀ
40、弹性复位件
44.50、移动终端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45.实施例一:
46.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本体10、齿轮机构20、两卡持件30以及至少一弹性复位件40。
47.外壳本体10包括有支撑座11和架体12;架体12的中部安装于支撑座11上,架体12为方管结构,其朝向垂直于支撑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架体12内具有一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101,架体12的侧面开设有沿架体12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02,导向槽102连通空腔101,架体12上安装有置于空腔101中的导向杆13,并且架体12的两端均具有端盖14,两端盖14分别封盖住空腔101的两端开口并分别与导向杆13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及,导向杆13为中空圆管结构,导向杆13的两端均开设有螺孔103,端盖14上开设有通孔104,一螺钉15穿过通孔104与螺孔103螺合连接固定,具体地,端盖14的外侧面粘贴有装饰片16,该装饰片16覆盖住螺钉15,另外,空腔101内设置有固定于架体12上的定位件17,定位件17位于空腔101的中心位置,导向杆13穿过定位件17。此外,支撑座11包括有上壳111和下壳112,上壳111与下壳112上下拼合并夹住架体12,上壳和111下壳112通过螺丝113固定连接。
48.齿轮机构2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本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齿轮机构20包括有两齿轮21,两齿轮21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本体10上并彼此啮合连接,并且,具体而言,齿轮机构20设置于支撑座11内。
49.两卡持件30能活动地设置于外壳本体10上,两卡持件30均具有齿条31,齿条31与齿轮机构20啮合连接,两卡持件30通过齿轮机构20联动而同步相向或背向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7所示,两齿轮21分别与两卡持件30的齿条31啮合连接。并且,两卡持件30沿架体1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架体12上,具体地,卡持件3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主体部32和钩部33,主体部32设置于空腔101中并能沿导向槽102的延伸方向来回活动,齿条31与主体部32一体成型连接,并位于空腔101中沿导向槽102的延伸方向延伸,钩部33位于导向槽102的外侧;以及,主体部32上开设有导向孔301,导向杆13穿过导向孔301,使得主体部32沿导向杆301的轴向方向来回平稳移动,钩部33上具有夹持口331,并且两钩部33上的夹持口331彼此相背。
50.至少一弹性复位件40设置于外壳本体10上并促使两卡持件30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40设置于架体12上,具体是,弹性复位件40设置于空腔101内并抵接主体部
32,且弹性复位件40套设于导向杆13上,并且,弹性复位件40为两个,且弹性复位件40为弹簧,两弹性复位件40分别位于定位件17的相对两侧,弹性复位件40的两端分别抵于定位件17和主体部32上,主体部32在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下抵靠端盖14,使两个钩部33相互远离,其中一个钩部33在克服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时,另一个钩部33同时移动,使两个钩部33能同时相互靠近。
51.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52.使用时,原始状态下,两卡持件30的钩部33彼此远离并分别位于架体12的两端,当操作其中一个卡持件30的夹持口311套在汽车头枕的其中一个支撑杆上,并对卡持件30施力时,卡持件30克服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向定位件17移动,同时,另一卡持件30在齿轮机构20的联动下,从而使两个卡持件30同步相向移动,当两个卡持件30之钩部33的距离小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时,可将两个卡持件30的钩部33置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之间,接着,撤去对卡持件30的施力,在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下,两卡持件30分别向架体12的两端相互远离移动复位,使得两钩部33的夹持口331卡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上,从而能够只需操作其中一个卡持件30即可方便地将该汽车头枕支架卡持在汽车头枕的支撑杆上。
5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移动终端夹具50及前述汽车头枕支架,移动终端夹具50安装于外壳本体10上,利用移动终端夹具50可将手机等移动终端夹紧固定,利用夹持件30将汽车头枕支架卡持在汽车头枕的支撑杆上,以将手机等移动终端固定在车内,方便观看。
54.实施例二:
55.请参照图8至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头枕支架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头枕支架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56.在本实施例二中,两卡持件30之钩部33的夹持口331彼此相对,弹性复位件40的两端分别抵于端盖14和主体部32上,主体部32在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定位件17,以使两个钩部33相互靠近,其中一个钩部33在克服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时,另一个钩部33同时移动,使两个钩部33能同时相互远离。
57.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58.使用时,原始状态下,两卡持件30的钩部33彼此靠近并分别位于架体12的中部位置,当操作其中一个卡持件30的夹持口311套在汽车头枕的其中一个支撑杆上,并对卡持件30施力时,卡持件30克服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向架体12侧端处的端盖14移动,同时,另一卡持件30在齿轮机构20的联动下,从而使两个卡持件30同步背向移动,当两个卡持件30之钩部33的距离大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时,可将两个卡持件30的钩部33置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的外侧,接着,撤去对卡持件30的施力,在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下,两卡持件30分别向定位件17相互靠近移动复位,使得两钩部33的夹持口331卡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上,从而能够只需操作其中一个卡持件30即可方便地将该汽车头枕支架卡持在汽车头枕的支撑杆上。
59.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外壳本体10上设置有齿轮机构20,卡持件30上设置有与齿轮机构20啮合传动的齿条31,以利用齿轮机构20将两卡持件30联动在一起,使
两卡持件30在外壳本体10上能同步相向或背向活动,用户只需要操作其中一个卡持件30就能实现将支架安装或拆卸于汽车头枕的两个支撑杆,无需单独操作两个卡持件,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