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组行驶系统及路面轨道交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0205发布日期:2022-11-18 22:1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轮组行驶系统及路面轨道交通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组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轮组行驶系统及设有上述轮组行驶系统的路面轨道交通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出行中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立体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路面立体交通的车体下方能够形成过车通道,运行时不影响下方的车辆通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路拥堵问题。
3.现有的立体轨道交通的行驶系统一般采用以下方式,两边的轮对通过中间的车轴连接,可以将动力传输到每一个轮子上。对于窄路面而言,上述结构难以实现车辆的调头,对车辆的行驶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组行驶系统及路面轨道交通设备,能够通过双向行驶解决车辆的调头问题,提高了车辆的适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轮组行驶系统,用于设置于车身的侧部下方,包括:
6.平衡梁,沿前后方向延伸,用于承托车身,平衡梁的下方设有在车身的走向上间隔排布的动力架和刹车架;
7.动力轮,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于动力架的下方,能够沿车身的走向双向移动;
8.刹车轮,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于刹车架的下方;
9.制动器,连接于平衡梁的下方,且位于动力轮和刹车轮之间,制动器靠近刹车轮设置;
10.两个导向轮,分别通过导轮臂连接于动力架和刹车架上,且两个导向轮分别位于动力轮和刹车轮相背离的一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衡梁上设有向车身内侧延伸的铰接轴,铰接轴上设有径向延伸以承托于车身下方的承托柱,承托柱的顶部设有与车身的底部相连的阻尼减震器。
12.一些实施例中,铰接轴的外周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套筒,承托柱贯穿铰接轴和套筒设置,且与铰接轴和套筒滑动配合,平衡梁的下方还铰接有用于驱动承托柱沿套筒的轴向移动的液压泵。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轮臂与动力架或刹车架之间还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器,高度调节器连接于导轮臂的中部,用于向下伸缩以调节导向轮的高度。
14.一些实施例中,导轮臂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轴或第二轴的外周。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通过导力横梁相连,导力横梁的两端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转动配合。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轮和刹车轮的外径相等。
17.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轮向下凸出于动力轮以及刹车轮设置,且导向轮用于滚动连接于轨道槽内。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制动器包括水平驱动件以及连接于水平驱动件外端的刹车盘,刹车轮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轮盘,刹车盘能够在水平驱动件的带动下靠近并抱紧在轮盘的外周壁上。
19.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组行驶系统,动力轮能够进行正向和反向双向移动,实现车辆的双向行驶,避免车辆掉头造成的不便,动力轮和刹车轮分别安装在平衡梁下方,利用动力轮驱动车辆行驶,借助刹车轮对车辆进行刹车操作,两个导向轮分别对车辆两个不同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限位,保证车辆沿轨道槽定向行驶,上述结构使车辆能够双向行驶,避免了掉头带来的不便,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路面轨道交通设备,包括车身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车身两侧下方的轮组行驶系统,该路面轨道交通设备可在轨道上方进行正反双向行驶,保证了行驶和制动过程的有效切换。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组行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面轨道交通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阻尼减震器、套筒以及承托柱);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轮组行驶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6.1、平衡梁;11、动力架;12、刹车架;13、铰接轴;2、动力轮;21、第一轴;22、第二轴;3、刹车轮;31、刹车盘;32、轮盘;4、制动器;5、导向轮;51、导轮臂;6、阻尼减震器;61、套筒;62、承托柱;63、液压泵;7、高度调节器;8、导力横梁;9、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组行驶系统及路面轨道交通设备进行说明。轮组行驶系统,用于设置于车身9的侧部下方,轮组行驶系统包括平衡梁1、动力轮2、刹车轮3、制动器4以及两个导向轮5,平衡梁1沿前后方向延伸,用于承托车身9,平衡梁1的下方设有在车身9的走向上间隔排布的动力架11和刹车架12;动力轮2通过第一轴21转动连接于动力架11的下方,能够沿车身9的走向双向移动;刹车轮3通过第二轴22转动连接于刹车架12的下方;制动器4连接于平衡梁1的下方,且位于动力轮2和刹车轮3之间,制动器4靠近刹车轮3设置;两个导向轮5分别通过导轮臂51连接于动力架11和刹车架12上,且两个导向轮5分别位于动力轮2和刹车轮3相背离的一侧。
30.本实施例提供的轮组行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轮组行驶系统,动力轮2能够进行正向和反向双向移动,实现车辆的双向行驶,避免车辆掉头造成的不便,动力轮2和刹车轮3分别安装在平衡梁1下方,利用动力轮2驱动车辆行驶,利用刹车轮3对车辆进行刹车操作,两个导向轮5分别对车辆两个不同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限位,保证车辆沿轨道槽定向行驶,上述结构使车辆能够双向行驶,避免了掉头带来的不便,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3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平衡梁1采用如图1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3,平衡梁1上设有向车身9内侧延伸的铰接轴13,铰接轴13上设有径向延伸以承托于车身9下方的承托柱62,承托柱62的顶部设有与车身9的底部相连的阻尼减震器6。
32.平衡梁1的中部设有铰接轴13,承托柱62连接在铰接轴13上,用于对车身9进行支撑,铰接轴13的设置使承托柱62具有一定的竖向摆动幅度,便于在运行过程中配合车身9的震动变化进行微量变形,使承托角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
33.在此基础上,承托柱62的上方还设有阻尼减震器6,利用阻尼减震器6与车身9连接,可实现良好的减震效果。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铰接轴1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铰接轴13的外周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套筒61,承托柱62贯穿铰接轴13和套筒61设置,且与铰接轴13和套筒61滑动配合,平衡梁1的下方还铰接有用于驱动承托柱62沿套筒61的轴向移动的液压泵63。
35.本实施例中,还在铰接轴13上设置了套筒61,通过液压泵63的驱动作用使承托柱62在竖向上的高度可调,便于针对不同路面情况进行车身9高度的调节,以使车身9下方的过车空间的高度可调,便于不同高度的车辆从过车空间内通过,提高了车辆的适用范围。
3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导轮臂51与动力架11或刹车架12之间还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器7,高度调节器7连接于导轮臂51的中部,用于向下伸缩以调节导向轮5的高度。
37.动力架11和刹车架12分别靠近平衡梁1的两端设置,动力轮2通过导轮臂51安装在动力架11或刹车架12上,高度调节器7设置在动力架11与导轮臂51之间或刹车架12与导轮臂51之间,通过高度调节器7的长度调节导向轮5的高度,使导向轮5能够稳定地位于轨道槽
内,实现对车辆的有效导向,保证车辆运行方向的准确。高度调节器7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的幅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路面情况,避免导向轮5与其他物体接触造成的刚性冲撞。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导轮臂51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导轮臂51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轴21或第二轴22的外周。导轮臂51转动连接于第一轴21或第二轴22上,能够在高度调节器7的作用下进行导轮臂51的竖向摆动,实现对导向轮5高度的有效调节,保证导向轮5能够与轨道槽的槽底壁滚动配合,便于对车体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
3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之间通过导力横梁8相连,导力横梁8的两端与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转动配合,导力横梁8不仅将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的相对位置进行了限定,还能够配合动力架11、平衡梁1以及刹车架12形成矩形框架结构,保证使该行车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动力轮2和刹车轮3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动力轮2和刹车轮3的外径相等,使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处于相同的高度,进而保持上方车身9高度的一致,使车辆处于平稳的运行状态。
41.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导向轮5向下凸出于动力轮2以及刹车轮3设置,且导向轮5用于滚动连接于轨道槽内,动力轮2和刹车轮3位于路面上,与路面之间滚动配合,实现对上方车身9的有效承托。导向轮5则滚动连接在轨道槽中,能够沿着导向槽的方向行进,实现对动力轮2以及刹车轮3的导向作用。
4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制动器4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制动器4包括水平驱动件以及连接于水平驱动件外端的刹车盘31,刹车轮3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轮盘32,刹车盘31能够在水平驱动件的带动下靠近并抱紧在轮盘32的外周壁上。轮盘32向远离车身9的一侧凸起,刹车盘31为弧形构件,且位于轮盘32靠近动力轮2的一侧。刹车盘31通过水平驱动件进行水平驱动,向靠近轮盘32的一侧移动,刹车盘31能够抵接顶紧在轮盘32的外周壁上,实现抱紧作用,使轮盘32受到摩擦力停止转动,进而实现对刹车轮3的刹车作用。
4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面轨道交通设备,包括车身9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车身9两侧下方的轮组行驶系统。该路面轨道交通设备可在轨道上方进行正反双向行驶,保证了行驶和制动过程的有效切换。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