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9610发布日期:2023-01-03 23: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


背景技术:

2.散装颗粒料,在从仓库装到罐车时,生产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皮带机、绞龙等传送装置,一种是采用抽吸式风机,前者传送距离有限,而且设备占地大,后者为保证传输力度,风机的叶轮一般设置较多或风机功率大转速快,对于有些颗粒料如饲料,会造成粉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其采用风机配合间歇式泵送的分离机构,保证颗粒料的输送速度同时,不会损伤物料。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所述转运车设置有料仓和投料系统,所述投料系统包括箱架,所述箱架内部设置有风机、副动力源、分离装置、时间继电器、小气泵和控制箱,所述箱架的顶部设置有投料架,所述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料仓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分离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的出口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沿所述投料架布置;所述风机、所述小气泵与所述副动力源电连接,所述风机、所述副动力源、所述时间继电器、所述小气泵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投料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架顶部的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铰接有第一折臂,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折臂之间设置有气缸一,所述第一折臂的前端铰接有第二折臂,所述第一折臂与所述第二折臂之间设置有气缸二,所述软管穿过所述回转支承并沿所述第一折臂、所述第二折臂布置;所述气缸一、所述气缸二与所述小气泵连通,所述回转支承与所述副动力源电连接,所述气缸一、所述气缸二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回转支承的回转角度为≥180
°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臂与所述第二折臂之间设置有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连杆一与所述连杆二铰接,所述连杆一、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臂、所述第二折臂铰接,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端部铰接于所述连杆一与所述连杆二的铰接点。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臂、所述第二折臂采用方管制作,所述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折臂、所述第二折臂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臂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转运车的驾驶室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料仓通过称重模块与所述转运车连接,所述料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分离装置设置有开合门、以及驱动所述开合门开合的气缸三,所述气缸三与所述小气泵连通,所述气缸三与所述时间继电器电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其包括转运车,所述转运车设置有料仓和投料系统,所述投料系统包括箱架,所述箱架内部设置有风机、副动力源、分离装置、时间继电器、小气泵和控制箱,所述箱架的顶部设置有投料架,所述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料仓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分离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的出口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沿所述投料架布置;所述风机、所述小气泵与所述副动力源电连接,所述风机、所述副动力源、所述时间继电器、所述小气泵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分离装置配合所述风机,并采用间隙式输送,配合高压风机,即可在所述分离装置内部产生高压,把物料泵送到罐体,不会对颗粒料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的主视图;
14.图2是所述箱体内部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转运车、2——料仓、21——称重模块、22——进料口、3——投料系统、4——箱架、41——风机、42——副动力源、43——分离装置、431——开合门、432——气缸三、44——时间继电器、45——小气泵、46——控制箱、5——投料架、51——回转支承、52——底座、53——第一折臂、54——气缸一、55——第二折臂、56——气缸二、57——连杆一、58——连杆二、6——软管、7——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1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投料转运车,包括转运车1,所述转运车1设置有料仓2和投料系统3,所述投料系统3包括箱架4,所述箱架4内部设置有风机41、副动力源42、分离装置43、时间继电器44、小气泵45和控制箱46,所述箱架4的顶部设置有投料架5,所述风机41的入口与所述料仓2连通,所述风机41的出口与所述分离装置43的入口连通,所述分离装置43的出口设置有软管6,所述软管6沿所述投料架5布置;所述风机41、所述小气泵45与所述副动力源42电连接,所述风机41、所述副动力源42、所述时间继电器44、所述小气泵45与所述控制箱46电连接;所述分离装置43设置有开合门431、以及驱动所述开合门431开合的气缸三432,所述气缸三432与所述小气泵45连通,所述气缸三432与所述时间继电器44电连接。
19.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风机41把物料从所述料仓2吸入所述风机41,再送到所述分离装置43,正常情况下,所述分离装置43关闭,从而在所述分离装置43内部形成高压空间,然后所述时间继电器44间隙性打开所述分离装置43,此时,物料就被高压泵入所述软管6,进一步的进入罐车;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系统设置于所述转运车1,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把罐车不便于进入的库房的颗粒物料运出,或泵入罐车,或输送到较高的储料仓,使用便捷。所述副动力源42给所述风机41、所述小气泵45提供动力,本实施例的所述副动力源42采用发电机,实际生产中也可以采用内燃机,经过机械传动给所述风机41、所述小气泵45提供动力。
20.所述投料架5包括设置于所述箱架4顶部的回转支承51,所述回转支承51设置有底座52,所述底座52铰接有第一折臂53,所述底座52与所述第一折臂53之间设置有气缸一54,所述第一折臂53的前端铰接有第二折臂55,所述第一折臂53与所述第二折臂55之间设置有气缸二56,所述软管6穿过所述回转支承51并沿所述第一折臂53、所述第二折臂55布置;所述气缸一54、所述气缸二56与所述小气泵45连通,所述回转支承51与所述副动力源42电连接,所述气缸一54、所述气缸二56与所述控制箱46电连接。
21.本实用新型采用折臂结构作为所述软管6的支撑,所述回转支承51可以由所述副动力源42提供电力驱动,也可以由所述小气泵45提供高压气体采用气动马达驱动;所述投料架5在所述箱体4的顶部靠边设置,以防影响所述料仓2顶部的进料口进料;所述投料架5在所述回转支承51的驱动下可在水平面内做≥180
°
回转;为了减轻所述投料架5的重量,所述所述第一折臂53、所述第二折臂55采用方管制作,这样,所述软管6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折臂53、所述第二折臂55的内部,结构紧凑,防止所述软管6在使用中被刮伤。
2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折臂55可完全折叠到与所述第一折臂53平行,为了使所述第二折臂55折叠后不会自锁,所述第一折臂53与所述第二折臂55之间设置有连杆一57和连杆二58,所述连杆一57与所述连杆二58铰接,所述连杆一57、所述连杆二5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臂53、所述第二折臂55铰接,所述气缸二56的活塞杆端部铰接于所述连杆一57与所述连杆二58的铰接点。
23.所述第二折臂55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7,所述摄像头7与所述转运车1的驾驶室电连接,以便于方便监控所述软管6出口的位置,以及监控罐车的装料情况。
24.所述料仓2通过称重模块21与所述转运车1连接,以便于随时掌控所述料仓2的重量,也即掌控所述投料系统5的投料情况。
2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