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臂及车辆悬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6888发布日期:2023-03-29 19:0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臂及车辆悬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臂及车辆悬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2.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3.车辆的后悬架为了保证良好的操稳性能,一般会采用五连杆悬架结构,五连杆悬架结构通常包括上摆臂、下摆臂、前束控制臂和减振器总成等部件,一般的车辆中,减振器的上端会连接至车身,其下端连接至转向节上,而为了满足汽车整体悬架性能要求,减振器受标准要求和受力传递等限制需要保持一定的长度,容易导致连接后的减振器的上端侵入车身乘员舱的内部空间,乘员舱内的坐垫上抬,减小了乘员舱乘坐空间,影响乘客乘坐体验。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方式一般是将减振器相对下摆臂错位后再向下伸入设置,但受到减振器本身轴径尺寸影响,减振器相对下摆臂错位靠车身前方布置时,减振器容易与轮辋的侧壁干涉;减振器相对下摆臂错位靠车身后方布置时,下摆臂和转向节之间的间隙较小,不足以使减振器伸入该间隙继续向下,上述两种布置方式为了能够满足减振器相对靠下布置,均会增加车身前后方向的装配长度,增加不必要的车身装配空间。
5.因此,目前亟需解决车辆减振器的下端连接点在连接至转向节时容易与车体部件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摆臂及车辆悬架和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7.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臂,其一端适于与副车架连接,另一端适于与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适于与减振器的下端连接,所述摆臂朝向所述转向节的一端设有避让结构,所述减振器的下端穿过所述避让结构后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避让结构包括用以围构形成中空避让区域的过渡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转向节铰接的安装件。
9.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连接部围构的所述中空避让区域为闭合的环形。
10.进一步地,所述摆臂包括摆臂主体,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摆臂主体的轴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连接部围构的所述中空避让区域为开口的环形。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连接部对应开口的位置具有两个自由端,各所述自由端上分别设有所述安装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转向节通过衬套铰接。
1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车辆悬架,包括如上所述的摆臂,还包括减振器和转向节,减振器的上端与车身连接,所述减振器的下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且所述减振器的下端和
所述转向节的连接点位于轮心下方。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臂,所述导向臂的一端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导向臂位于轮心靠近车尾的一侧。
16.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悬架。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臂及车辆悬架及车辆,其中,通过在摆臂朝向转向节的一端设置避让结构,减振器的下端能够穿过避让结构后与转向节连接,设置的避让结构可以让减振器的下端沿其轴向方向继续向下延伸,相比减振器的下端在车身的前后方向相对摆臂错位向下,能够避免减振器与车体的轮辋或其他装配部件发生干涉,保证整车装配布置合理。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摆臂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摆臂和减振器的配合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和转向节的配合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转向节;2、减振器;3、乘员舱;4、轮心;5、中空避让区域;6、过渡连接部;7、安装件;8、连接点;9、副车架;10、摆臂主体;导向臂1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其可以应用于车辆底盘的多连杆悬架构式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以应用在五连杆悬架进行说明。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摆臂的一端适于与副车架9连接,另一端适于与转向节1连接,所述转向节1适于与减振器2的下端连接,所述摆臂朝向所述转向节1的一端设有避让结构,所述减振器2的下端穿过所述避让结构后与所述转向节1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摆臂设置的避让结构可以让减振器的下端沿其轴向方向继续向下延伸,相比减振器的下端在车身的前后方向相对摆臂错位向下布置,能够避免减振器与车体的轮辋或其他装配部件发生干涉,保证整车装配布置。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副车架9及转向节1等相关车辆底盘部件,可以
采用现有成熟的车辆悬架技术;摆臂的材质可以选用碳素钢或合金钢材料,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31.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结构包括用以围构形成中空避让区域5的过渡连接部6,过渡连接部6上设有适于与转向节1铰接的安装件7,在此,中空避让区域5指减振器2在摆臂上穿过的区域。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连接部6围构形成的中空避让区域5为闭合的环形,在此,摆臂包括摆臂主体10,过渡连接部6与摆臂主体1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保证良好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摆臂主体10和过渡连接部6也可一体冲压或铸造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摆臂主体是指图1所示的呈水平方向布置的摆臂部分,图1中虚线是摆臂主体的轴线。
3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件7位于摆臂的轴线上,具体的,安装件7为相对过渡连接部6的端部水平伸出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套设固定有轴套,并通过固定在安装板上的轴套与转向节1形成铰接。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安装件7上的安装板也可以通过球铰连接至转向节1上。
34.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件7通过焊接固定于过渡连接部6的端部,也可以是直接由过渡连接部6的部分弯折形成。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装配空间和装配部件的尺寸配合避让需要,可以将安装件7偏移摆臂的轴线设置,只要能使安装件7与转向节1保持稳定的铰接连接状态即可。
36.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连接部6围构的中空避让区域5为开口的环形,过渡连接部6对应开口的位置有两个自由端,各自由端上分别设有上述的安装件7,具体的,过渡连接部6由两个趋于半圆弧形的连接板组成,各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摆臂主体10连接,各连接板的凹面相对设置组成中空避让区域5。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相对摆臂的轴线对称设置,从而使摆臂便于加工,并且有利于使摆臂均匀受力。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7相对自由端的端部伸出,并通过固定在安装件7上的轴套与转向节1形成铰接。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安装件7和转向节1之间也可以通过球铰连接。
38.具体的,过渡连接部6的两自由端相对摆臂的轴线对称设置,各自由端上的安装件7所在平面与摆臂的轴线平行,各自由端上的安装件7分别固定设置有轴套,转向节通过轴套与两自由端同轴铰接,此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安装件7与转向节1连接的受力均匀稳定。
39.进一步地,上述的安装件7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各自由端的端部,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安装件7也可以是由过渡连接部的自由端弯折形成。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围构形成环形以外,中空避让区域5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或者是五边形等多边形,只要能使减振器2穿过即可;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减振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到振动衰减作用,中空避让区域与穿过的减振器之间应至少间隔一定间距,以避免减振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中空避让区域干涉。
41.本技术还提供了车辆悬架,如图3所示,包括如上所述的摆臂,还包括减振器2和转向节1,减振器2的上端与车身连接,减振器2的下端与转向节1连接,且减振器2的下端和转向节1的连接点8位于轮心4下方。
42.在此,减振器2的下端穿过摆臂后连接至转向节1上,相比于减振器2相对摆臂在车
身前后方向错位后连接至转向节1,能够进一步避免减振器2在车身前后方向与轮辋或转向节1本身等相关部件的干涉;
43.另外,由于转向节1上具有多个用于与部件连接的连接点,当减振器2的下端穿过摆臂后继续向下伸入时,能够使减振器2和转向节1的连接点相对下移,在减振器2的高度一定时,减振器2的上端连接点也会相对下移,与减振器的上端连接点连接的车身连接点也对应下移,从而避免了减振器2的上端侵入车体空间,有利于保证乘员舱的乘坐空间。
44.在此,减振器2的下端穿过摆臂的避让结构连接至转向节1上后,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减振器2的下端直接装配至转向节的相对靠上侧,能够使乘员舱的y向空间增加150mm以上,有效增大了乘员舱内空间,提升乘员乘坐体验。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悬架还包括导向臂11,导向臂的一端与转向节1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9铰接连接,导向臂11位于轮心4靠近车尾的一侧,也就是轮心4的相对后方。在此,由于轮心4的靠近车头的一侧更靠近车体地板,将导向臂11设置于轮心4靠近车尾的一侧,会更大程度的利用座椅下方的空余空间,从而避免导向臂11前置而侵占地板空间,经过测试表明,导向臂设于轮心4的靠近车尾的一侧相比导向臂11前置能够减少20mm-30mm的侵入高度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车体内部空间的美观效果。
46.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悬架。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