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4703发布日期:2023-06-04 08: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驾驶过程中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在汽车安装被动安全装置(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安全气囊装置被引发,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其表面的排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2、但是,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弹出后,安全气囊的六点钟位置与人体胸部接触,人体胸部在安全气囊六点钟位置受到的压缩量很大,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现有技术中在六点钟位置选用短拉带或异形气囊控制气囊点爆姿态,将气囊往回拉,以增加气囊与人体胸部的距离。但是,该方式不能将气囊与胸部完全分开,在碰撞时仍旧容易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而且短拉带位置会增加加强布,导致成本增加。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安全气囊弹出后,人体胸部在安全气囊六点钟位置受到的压缩量很大,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的问题。

2、为此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该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的导气通道,所述气囊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所述导气通道从所述气囊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排气孔,使得所述气囊内底端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气通道从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至所述气囊外侧。

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被弹出点爆,气体发生器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底部的气体能够通过导气通道排出,从而能够减小气囊底部区域的压力,在人体胸部与气囊底部接触后,能够减少人体胸部被挤压的压缩量,从而避免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提高安全性。

4、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后侧壁顶端被所述导气通道覆盖的区域上;

5、并且/或者,

6、所述第一排气孔的个数与所述导气通道的个数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7、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气囊底端的六点钟位置。

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将导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六点钟位置,能够使正对人体胸部的六点钟位置的气体率先从导气通道内排出,有利于快速降低六点钟部位的气囊压力,从而减小了人体胸部被挤压的压缩量,避免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提高安全性。

9、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孔位于所述气囊的后侧壁顶端的十二点钟位置。

10、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后侧内壁或前侧内壁上。

11、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的后侧壁顶端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孔的一侧。

12、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内缝合有导气布,所述导气布与所述气囊的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导气通道。

1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导气通道采用导气布制成,导气布柔性好,能够跟随气囊一起收纳起来,不占用空间,而且制成成本低。

14、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内缝合有加强布,所述导气布缝合在所述加强布上,所述导气布与所述加强布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导气通道。

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增加加强布,使导气通道撑开口不容易撕裂,牢固性好,同时也提高了气密性。

16、在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能够与所述气囊连通以便向所述气囊内充气,所述导气通道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侧部。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的导气通道,所述气囊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所述导气通道从所述气囊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排气孔,使得所述气囊内底端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气通道从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至所述气囊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后侧壁顶端被所述导气通道覆盖的区域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气囊底端的六点钟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位于所述气囊的后侧壁顶端的十二点钟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后侧内壁或前侧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后侧壁顶端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孔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缝合有导气布,所述导气布与所述气囊的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导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缝合有加强布,所述导气布缝合在所述加强布上,所述导气布与所述加强布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导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能够与所述气囊连通以便向所述气囊内充气,所述导气通道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侧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安全气囊弹出后,人体胸部在安全气囊六点钟位置受到的压缩量很大,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技术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设置在气囊内部的导气通道,气囊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导气通道从气囊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排气孔,使得气囊内底端的气体通过导气通道从第一排气孔排出至气囊外侧。本技术设计的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被弹出点爆,气体发生器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底端的气体通过导气通道排出,从而能够减小气囊底部区域的压力,在人体胸部与气囊底部接触后,能够减少人体胸部被挤压的压缩量,进而避免对人体胸部造成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