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1912发布日期:2023-04-29 22:4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安全气囊门在安全气囊被触发后由安全气囊充气而被动打开,以实现安全气囊的弹出。安全气囊门包括安全气囊门铰链,安全气囊门铰链在安全气囊打开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安全气囊门的承载部件以及安全气囊门铰链仍在安全气囊弹出后破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破损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包括:

4、气囊盖板;

5、承载壳体,所述承载壳体连接所述气囊盖板,且所述承载壳体围绕于所述气囊盖板的四周,所述承载壳体与所述气囊盖板的三侧边形成有撕裂缝;

6、铰链,所述铰链的一侧连接所述气囊盖板的另一侧边,所述铰链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承载壳体,所述气囊盖板至少一侧面上设有横向加强筋与多个第一加强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肋之间形成有铰链走廊,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一端连接所述铰链,所述承载壳体与所述气囊盖板相应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加强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肋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

7、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盖板上还设有延伸缝,所述延伸缝连接所述撕裂缝的末端,所述延伸缝的末端位于所述铰链走廊内。

8、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缝为圆弧形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盖板上设有肋条,所述肋条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

10、进一步的,所述肋条包括横向肋条与纵向肋条,所述横向肋条与纵向肋条垂直且交错设置,所述延伸缝的末端朝向所述纵向肋条。

11、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端部呈圆弧坡面、波浪形或长方形。

12、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的端面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端面相对应。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均垂直于所述铰链。

14、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包括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的端部均匀连接所述加强筋。

15、进一步的,所述撕裂缝的延长线相交于所述加强筋上。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该气囊门装置通过在铰链的两侧分别连接多个相对应的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以及在气囊盖板上设有横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第一加强肋之间形成有铰链走廊,铰链走廊起到主动铰链的作用,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形成较为坚固的能量反射带,以使得强大压力迁移至铰链走廊区域,减小了气囊盖板的变形与铰链处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气囊盖板发生飞溅和铰链断裂的风险,同时提高气囊爆破时气囊盖板的一体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盖板上还设有延伸缝,所述延伸缝连接所述撕裂缝的末端,所述延伸缝的末端位于所述铰链走廊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缝为圆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盖板上设有肋条,所述肋条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包括横向肋条与纵向肋条,所述横向肋条与纵向肋条垂直且交错设置,所述延伸缝的末端朝向所述纵向肋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端部呈圆弧坡面、波浪形或长方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的端面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端面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均垂直于所述铰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的端部均匀连接所述加强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缝的延长线相交于所述加强筋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安全气囊门装置,该安全气囊门装置包括气囊盖板、承载壳体和铰链,承载壳体与气囊盖板的三侧边形成有撕裂缝;铰链的一侧连接气囊盖板的另一侧边,另一侧连接承载壳体,气囊盖板至少一侧面上设有横向加强筋与多个第一加强肋,第一加强肋的一端连接铰链,承载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二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对应第一加强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气囊门装置中铰链走廊起到主动铰链的作用,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形成较为坚固的能量反射带,以使得强大压力迁移至铰链走廊区域,减小了气囊盖板的变形与铰链处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气囊盖板发生飞溅和铰链断裂的风险,同时提高气囊爆破时气囊盖板的一体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琳琳,栾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吉亚(南京)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