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70671发布日期:2023-08-01 16:1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供电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供电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电动汽车在各种场景下的充电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需要行驶到充电桩充电,如果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没电,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问题,影响车辆的使用。可以通过充电机器人伴随车辆行驶的方式在电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为其充电,此种方式充电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更稳定的供电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

2、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车辆,包括:

3、对外充放电装置,包括电池舱和与所述电池舱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所述电池舱包括电池,用于为用电车辆充电;及

4、车辆控制系统,与所述对外充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所述用电车辆的充电请求信号,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所述充电请求信号表示请求所述供电车辆给所述用电车辆充电;所述车辆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自动驾驶至所述用电车辆附近的设定范围内;控制所述对外充放电装置与所述用电车辆对接,且控制所述对外充放电装置为所述用电车辆充电;及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驾驶信息,根据所述驾驶信息,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行驶。

5、可选的,所述驾驶信息包括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控制所述供电车辆的行驶方向与所述用电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且控制所述供电车辆的车速与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的差值在预设区间内。

6、可选的,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充电控制指令;当所述充电控制指令表示指示中断充电时,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断开对接;当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断开对接时,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跟随所述用电车辆行驶。

7、可选的,所述供电车辆包括前舱、后舱,以及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前舱和所述后舱之间的乘员舱和电池舱,所述电池舱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乘员舱和所述后舱之间;所述电池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池舱的中部。

8、可选的,所述电池舱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池的上方,用于为所述电池散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格栅和散热风扇,所述电池舱包括外壳体,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包括设于其顶部的开口,所述散热格栅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外壳体从所述开口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9、可选的,所述电池舱包括内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内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

10、所述电池舱包括排水管,用于排出所述散热装置内的液体,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散热格栅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车辆外部连通;

11、可选的,所述电池舱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包括安全气囊;所述车辆控制系统与所述安全气囊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所述电池弹出。

12、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应用于供电车辆,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13、响应于用电车辆的充电请求信号,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所述充电请求信号表示请求所述供电车辆给所述用电车辆充电;

14、根据所述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自动驾驶至所述用电车辆附近的设定范围内;

15、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对接充电;

16、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驾驶信息;

17、根据所述驾驶信息,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行驶。

18、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对接充电,包括:

19、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和行驶方向;

20、控制所述供电车辆的行驶方向与所述用电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且控制所述供电车辆的车速与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的差值在预设区间内;

21、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对接充电。

22、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为所述用电车辆对接充电,包括:

23、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充电控制指令;

24、若所述充电控制指令表示指示中断充电,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断开对接;

25、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跟随所述用电车辆行驶。

2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应用于用电车辆,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27、向供电车辆发送充电请求信号,所述充电请求信号表示请求所述供电车辆给所述用电车辆充电;

28、响应于所述供电车辆响应所述充电请求信号发送的对接信号,向所述供电车辆发送所述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所述对接信号表示供电车辆请求与所述用电车辆对接;

29、控制所述用电车辆与所述供电车辆对接充电;

30、向所述供电车辆发送所述用电车辆的驾驶信息,以使所述供电车辆根据所述驾驶信息行驶。

31、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用电车辆与所述供电车辆对接充电,包括:

32、响应于所述供电车辆发送的对接信号,控制所述用电车辆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33、可选的,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34、发送充电控制指令;

35、若所述充电控制指令表示指示中断充电,控制所述用电车辆退出所述自动驾驶模式。

36、可选的,所述用电车辆包括操作开关,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37、获取所述操作开关的电信号,所述操作开关的电信号包括表示指示充电的第一电信号和表示指示不充电的第二电信号;

38、若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发送所述充电请求信号。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电车辆的驾驶信息,并根据驾驶信息,控制供电车辆行驶,可以使供电车辆的行驶状态与用电车辆的行驶状态保持基本一致,从而可以使供电车辆在用电车辆行驶过程中为其充电,并且使供电车辆与用电车辆的对接更稳定,如此充电过程更稳定。

4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信息包括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控制所述供电车辆的行驶方向与所述用电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且控制所述供电车辆的车速与所述用电车辆的车速的差值在预设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车辆的充电控制指令;当所述充电控制指令表示指示中断充电时,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断开对接;当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断开对接时,控制所述供电车辆跟随所述用电车辆行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车辆包括前舱、后舱,以及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前舱和所述后舱之间的乘员舱和电池舱,所述电池舱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乘员舱和所述后舱之间;所述电池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池舱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池的上方,用于为所述电池散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格栅和散热风扇,所述电池舱包括外壳体,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包括设于其顶部的开口,所述散热格栅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外壳体从所述开口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包括内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内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

7.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应用于供电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与所述用电车辆对接充电,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供电车辆为所述用电车辆对接充电,包括:

10.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电车辆,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用电车辆与所述供电车辆对接充电,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车辆包括操作开关,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供电车辆包括对外充放电装置和车辆控制系统。对外充放电装置包括电池舱和与电池舱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电池舱包括电池,用于为用电车辆充电。车辆控制系统与对外充放电装置电连接,车辆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用电车辆的充电请求信号,获取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充电请求信号表示请求供电车辆给用电车辆充电。车辆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用电车辆的实时位置,控制供电车辆自动驾驶至用电车辆附近的设定范围内;控制对外充放电装置与用电车辆对接,且控制对外充放电装置为用电车辆充电;及获取用电车辆的驾驶信息,根据驾驶信息,控制供电车辆行驶。本申请的供电车辆在给用电车辆充电过程中,可以使充电过程更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