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66685发布日期:2023-11-23 18:5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车辆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因此,人们对车辆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车辆上的座椅为例,在车辆开始驾驶前,驾驶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车辆座椅对应的位置,比如座椅前后距离、座椅靠背倾斜角度等,来满足安全舒适的驾驶需求。

2、目前,车辆上大多采用传统手动调节和电动记忆调节两种方式来实现座椅的调节。电动记忆调节方式相比于传统手动调节方式更加便捷、智能,可以记忆两个驾驶员的座椅参数。但是,当第三个驾驶员入座后,仍需自行手动调节,无法实现电动记忆调节,并且电动记忆调节的方式也无法根据不同驾驶员来进行相应的座椅参数调节,给驾驶员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能够根据不同驾驶员进行车辆座椅的调节,以满足安全舒适的驾驶需求。

2、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姿态特征包括乘坐姿态、腿部位置、躯干位置、头部位置以及眼球位置;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体型分级,得到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根据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进行体重分级,得到当前驾驶员的体重类别;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基于各类姿态类别和各类体重类别的不同组合对应的座椅参数,得到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并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

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检测当前是否存在碰撞风险;若当前存在碰撞风险且碰撞强度超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一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第一参数为安全气囊碰撞试验标定开发过程中确定的座椅参数;若当前存在碰撞风险且碰撞强度未超于预设阈值且后排无乘员,则根据第二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以控制座椅后移至最大极限位置。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包括:向当前驾驶员推送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若接收到当前驾驶员返回的确认指令,则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当前驾驶员推送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之后,还包括:若接收到当前驾驶员返回的拒绝指令,则接收当前驾驶员输入的第三参数,根据第三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并将各类姿态类别和各类体重类别的不同组合对应的座椅参数中,该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更新为第三参数。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之前,还包括:检测当前记录的各历史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中,是否存在当前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若不存在,则获取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检测当前记录的各历史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中,是否存在当前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之后,还包括:若存在,则根据当前记录的当前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

7、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姿态特征包括乘坐姿态、腿部位置、躯干位置、头部位置以及眼球位置;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体型分级,得到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根据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进行体重分级,得到当前驾驶员的体重类别;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基于各类姿态类别和各类体重类别的不同组合对应的座椅参数,得到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并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是否存在碰撞风险;第一调节模块,用于若当前存在碰撞风险且碰撞强度超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一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第一参数为安全气囊碰撞试验标定开发过程中确定的座椅参数;第二调节模块,用于若当前存在碰撞风险且碰撞强度未超于预设阈值且后排无乘员,则根据第二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以控制座椅后移至最大极限位置。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向当前驾驶员推送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若接收到当前驾驶员返回的确认指令,则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若接收到当前驾驶员返回的拒绝指令,则接收当前驾驶员输入的第三参数,根据第三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并将各类姿态类别和各类体重类别的不同组合对应的座椅参数中,该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更新为第三参数。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检测当前记录的各历史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中,是否存在当前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若不存在,则获取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若存在,则根据当前记录的当前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

12、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前的方法。

13、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前的方法。

14、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的方法。

15、本技术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中,首先获取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姿态特征包括乘坐姿态、腿部位置、躯干位置、头部位置以及眼球位置;然后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体型分级,得到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再根据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进行体重分级,得到当前驾驶员的体重类别;最后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基于各类姿态类别和各类体重类别的不同组合对应的座椅参数,得到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并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本技术的方案,通过获取驾驶员的姿态特征、座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值以及安全带的伸长长度值对驾驶员进行姿态类别和体重类别的分级,并基于各类姿态类别和各类体重类别的不同组合对应的座椅参数得到该驾驶员对应的座椅参数,对车辆的座椅进行调节,实现了无需将驾驶员信息进行提前录入,即可根据不同驾驶员来进行座椅的调节,在确定了座椅参数后,也可以将后视镜进行联动调节,使得驾驶员乘坐最舒适、视野最佳、最安全。同时,本方案还根据车辆碰撞风险强度,匹配开发过程中预设的座椅参数,使得在碰撞过程中对驾驶员的保护程度最大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