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3933发布日期:2023-05-17 20:2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产品生产后,为了保障产品能够及时销售以此扩大产品销售量以及销售范围的目的,厂家通常需要将产品通过运输货车来进行远距离的输送,而产品在长期输送过程中产品可能会因为路况或者意外导致产品损坏,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到一种货物的固定装置。

2、现有的固定装置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66597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稳定性高的半挂车车厢内货物固定结构,“包括车厢本体,其固定连接在半挂车顶部,且车厢本体的内壁嵌设有限位弹簧。该稳定性高的半挂车车厢内货物固定结构,通过设置的固定支架,使得该装置能够对货物的左右两侧提供优良的限位固定,以此来避免货物在运输时发生左右移动,通过设置的稳定支架,使得该装置能够对货物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以此来避免货物随着车辆的震动而上下移动,并且通过在固定支架和稳定支架的边侧开设弧形槽,使得固定支架和稳定支架能够对更多种形状的货物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橡胶防滑块,使得固定支架和稳定支架在对货物进行固定时既不会对货物的表面造成磨损,也进一步的加强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3、上述设备在使用时,由于该装置中并未设有多层结构,因此在对货物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只能对单层的货物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进而导致货车司机需要准备多个固定装置来进行货物运输的固定作业,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具备实用性强、稳定性好、能够保障货物在固定过程中晃动的幅度较小,且能够对多层货物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顶部搭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分别固定装配有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的外壁固定装配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的外壁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台的第二固定台的两侧皆固定装配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沿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条形板,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还固定装配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装配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中部滚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中部还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固定装配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固定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末端固定装配有贴合板。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还固定装配有轴承,且丝杆远离马达的一端与轴承的中部固定装配,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板皆沿第一外壳的外壁对称分布。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还固定装配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电动伸缩杆、马达、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块与第二外壳的内壁固定装配。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外壳的底部与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装配,且限位板的外壁开设有齿槽,齿槽的内壁与第一齿轮的外沿啮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齿轮皆沿第一外壳的内壁对称分布,限位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限位板的位置分别与四个第一齿轮的位置相对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远离第一齿轮一端的内壁还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且第二传动轮的中部与传动带的末端滚动连接,第二传动轮的中部还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外沿与齿槽的内壁啮合。

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限位板、齿槽、传动带、第一齿轮、电机装置,使得该固定装置能够在作业过程中,使用者可直接堆叠货物,随后通过第一齿轮与齿槽的配合将该固定装置展开,从而实现该装置能够对多层货物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降低装置的使用成本。

10、2、该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板、电动伸缩杆、贴合板、转动杆、丝杆、滑块装置,使得该装置在固定货物的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杆和丝杆的配合推动条形板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条形板能够紧贴堆叠后的货物,同时利用固定板带动电动伸缩杆与车厢的内壁紧密贴合,进而提高了该装置以及货物的稳定性,减小货物发生晃动的幅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顶部搭接有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壁分别固定装配有第一固定台(6)和第二固定台(8),所述第一固定台(6)的外壁固定装配有固定块(7),所述第一固定台(6)和第二固定台(8)的外壁皆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第一固定台(6)的第二固定台(8)的两侧皆固定装配有马达(15),所述马达(15)的输出轴固定设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的外沿螺纹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远离滑块(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条形板(9),所述第一外壳(1)的外壁还固定装配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装配有第一传动轮(11),所述第一传动轮(11)的中部滚动连接有传动带(13),所述第一传动轮(11)的中部还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外壳(1)的外壁固定装配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外壁固定设有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末端固定装配有贴合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4)的内壁还固定装配有轴承,且丝杆(17)远离马达(15)的一端与轴承的中部固定装配,所述固定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板(3)皆沿第一外壳(1)的外壁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内壁还固定装配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电动伸缩杆(4)、马达(15)、电机(10)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块(7)与第二外壳(2)的内壁固定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外壳(2)的底部与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装配,且限位板的外壁开设有齿槽,齿槽的内壁与第一齿轮(12)的外沿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齿轮(12)皆沿第一外壳(1)的内壁对称分布,限位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限位板的位置分别与四个第一齿轮(12)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远离第一齿轮(12)一端的内壁还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且第二传动轮的中部与传动带(13)的末端滚动连接,第二传动轮的中部还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外沿与齿槽的内壁啮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辆运输货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顶部搭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分别固定装配有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的外壁固定装配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的外壁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台的第二固定台的两侧皆固定装配有马达。通过设置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限位板、齿槽、传动带、第一齿轮、电机装置,使得该固定装置能够在作业过程中,使用者可直接堆叠货物,随后通过第一齿轮与齿槽的配合将该固定装置展开,从而实现该装置能够对多层货物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降低装置的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文,刘利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运输管理局
技术研发日:20230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