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5346发布日期:2023-10-22 02:4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涉及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汽车中,位于车身后部的侧围钣金上一般会开设一个连通车厢内部与外界的通风口,同时在通风口中铰接若干叶片,在进行使用时,叶片能够随气压的增大或减小相应的进行转动动作,使得通风口被打开或关闭,以此达到在开闭车门时平衡车厢内气压,避免乘客不舒适,同时也能够起到换气通风的功能。

2、但在实际情况中,尤其是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在各叶片被气流的气压顶推使通风口打开时,流动的气流会通过通风口涌入车厢内,该状态下流动的气流由于气流流量以及气流流速等客观原因,会使得车厢内存在一定得风噪,严重影响乘客与驾驶员的乘坐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正常泄压、通风以及换气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气流流动所造成的噪音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包括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内安装开设有扰流口的扰流板,扰流板的一侧板面朝向进风口,外侧壁朝向出风口,且扰流板上的扰流口与出风口相连通。

3、本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包括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罩体,罩体通过可拆卸安装的方式装配在汽车的后围钣金上,且罩体将开设于后围钣金上的通风口进行遮盖,在车外气流通过后围钣金上的通风口进入车厢内时,气流能够先进入到罩体中,该状态下气流被分成多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直接通过出风口排出,以保证车厢内的空气能够及时与外界交换,确保车厢内空气流通,而另一部分气流在与罩体内壁撞击后冲击在安装于罩体内的扰流板上,该部分气流进入到扰流板上开设的扰流口中,通过扰流口对气流进行缓冲,使得该部分的气流流速降至一定程度,然后再由于后续由进风口不断通入的气流作用下,逐渐通过出风口过渡到车厢中,从而使得气流分为多段依次导入车厢中,使得各段气流的流速更加柔和,进而确保气流在流动过程中降低车厢内的风噪现象。

4、将已经进行缓冲的气流由出风口压入至车厢内,扰流板板面上开设有若干所述扰流口,且每个扰流口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过风孔。

5、扰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扰流口,从而保证扰流板对气流的缓冲效果,且作为优选方案,各个扰流口可设置成贯穿扰流板的两侧侧面,从而使得每个扰流口的容积更大,以保证能够使更多气流能够进入到扰流口中进行缓冲,同时也能够适当减小扰流板的重量,此外,每个扰流口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过风孔,从而使得各相邻设置的扰流口能够通过过风孔相连通,从而使得气流被分成多股并进入到各个扰流口进行缓冲时,每股气流能够依次通过过风孔进入到多个扰流口内,从而达到多次缓冲的目的,确保滞留在罩体中的气流流速更加柔和,且缓冲完毕后的气流最终进入扰流板边缘的扰流口,并通过其内壁上的过风孔向罩体的出风口方向排出,确保后续气流能够依次有序的通入车厢。

6、在上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中,每个扰流口均呈六边形状,每个扰流口内壁上至少开设有两个所述过风孔,且每个扰流口内的两个过风孔对称设置。

7、每个扰流口均设置呈六边形状,使得扰流板整体呈蜂窝状,进一步提高各扰流口的容积量,同时在每个扰流口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一一对称设置的过风孔,从而使得各个相邻的扰流孔能够相连通,进而保证进入扰流口的气流能够多次缓冲,且最终能够通过位于边缘扰流孔中的过风孔向出风口排出。

8、在上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中,罩体截面呈梯形且敞口一侧为所述进风口,且罩体其中相邻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所述出风口,其中一个出风口呈矩形,另一个出风口呈三角形。

9、罩体具体呈梯形状,其敞口一侧,即与斜面相对的一侧呈敞口状,该敞口即为进风口,斜面一侧的面积要大于平面一侧的面积,从而保证能够所安装的扰流板面积更大,所能够开设的扰流口数量更多,保证能够容纳更多气流的同时提高对气流的缓冲效果,此外,出风口开设于罩体其中相邻的两侧侧壁上,其中一个呈矩形状,另一个呈三角形状,通过两个出风口的设置,从而保证气流在流速更缓慢的前提下能够有序排出,同时通过将其中一个出风口设置呈三角形状,从而确保在罩体上开设更多出风口的同时保证罩体的结构稳定性。

10、在上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中,罩体与进风口相对的一侧外壁呈四边形,且罩体该侧自其中一个边角处至相对的另一个边角处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11、罩体与进风口相对的一侧外壁自其中一个边角处至相对的另一个边角处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罩体开设有三角形出风口的一侧板面面积小于与该侧板面相对的另一侧板面,由此尽可能缩小三角形出风口的尺寸,从而在保证车厢内空气流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直接通过通过进风口、出风口直接通入车厢的其流量,避免车厢内产生风噪。

12、在上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中,罩体具有进风口的一侧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扣,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口。

13、罩体通过间隔设置在进风口的一侧侧壁上的若干卡扣与车身后围钣金上的卡口进行卡接,并通过间隔设置在进风口的另一侧侧壁上的若干卡口与车身后围钣金上的卡扣进行卡接,从而实现超体问题安装在车身后围钣金上的同时,后续拆装维修更加方便。

14、在上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中,罩体具有进风口的一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15、通过在罩体具有进风口的一侧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加强筋,从而使得罩体该侧的结构强度更高。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具备以下优点:

17、本后围通风口装饰罩通过在罩体内安装开设有扰流口的扰流板,气流在通过后围钣金上的通风口后,能够进入到罩体内,通过罩体将气流分段输送,一部分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向车厢内排出,以保证车厢内通风性能,另一部分在通过扰流板上的扰流口进行缓冲,然后再通过罩体的出风口向车厢内过渡,从而确保气流的整体流速更加柔和,避免车厢中出现风噪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包括具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罩体(1),其特征在于,罩体(1)内安装开设有扰流口(131)的扰流板(13),扰流板(13)的一侧板面朝向进风口(11),外侧壁朝向出风口(12),且扰流板(13)上的扰流口(131)与出风口(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其特征在于,扰流板(13)板面上开设有若干所述扰流口(131),且每个扰流口(131)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过风孔(1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扰流口(131)均呈六边形状,每个扰流口(131)内壁上至少开设有两个所述过风孔(1311),且每个扰流口(131)内的两个过风孔(1311)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其特征在于,罩体(1)截面呈梯形且敞口一侧为所述进风口(11),且罩体(1)其中相邻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所述出风口(12),其中一个出风口(12)呈矩形,另一个出风口(12)呈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其特征在于,罩体(1)与进风口(11)相对的一侧外壁呈四边形,且罩体(1)该侧自其中一个边角处至相对的另一个边角处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其特征在于,罩体(1)具有进风口(11)的一侧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扣(14),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其特征在于,罩体(1)具有进风口(11)的一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在保证正常泄压、通风以及换气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气流流动所造成的噪音问题。本后围通风口装饰罩包括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罩体,罩体内安装开设有扰流口的扰流板,扰流板的一侧板面朝向进风口,外侧壁朝向出风口,且扰流板上的扰流口与出风口相连通。本后围通风口装饰罩能够在保证正常泄压、通风以及换气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气流流动造成车厢内风噪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詹宏元,金亚平,李伟平,孙佳欢,桂博翔,孙安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