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饰板上本体及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6314发布日期:2023-12-07 01:0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门内饰板上本体及门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内饰板上本体及门板。


背景技术:

1、门内饰板上本体位于汽车门板内侧,为汽车门板内侧的汽车内饰件。门内饰板上本体包括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门内饰板上本体在开门侧包覆有pu面料。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部位为面料的搭接区域,这样面料在门内饰板上本体上包覆后,在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部位存在褶皱或面料堆积的问题,从而造成了面料包覆在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部位不平展、具有褶皱,影响了门内饰板上本体的外观美观程度和触摸的舒适程度等,汽车门内饰板的生产质量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门内饰板上本体及门板,以解决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部位包覆的面料具有褶皱、不平展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门内饰板上本体,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设有用于容纳面料上暗缝线的线槽。

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门内饰板上本体外侧包裹有面料,面料包裹在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的部位设有暗缝线,暗缝线位于线槽中。

4、综上方案,本申请中,通过在面料包裹在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的部位处设置暗缝线,面料包裹在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部位不再是简单的搭接,暗缝线的设置能够减少面料褶皱的产生;同时,通过在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位置设置线槽,这样面料包覆在门内饰板上本体上,线槽能够对暗缝线进行隐藏、容纳,从而减少暗缝线的凸出,进而减少了面料在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的部位产生褶皱、不平展的问题,使得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部位外侧包裹的面料更加的平展、平顺,门内饰板更加美观,触摸的手感更好,提高了门内饰板的质量。

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门内饰板上本体包括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水切支架位于上本体骨架的下方,上本体骨架的端部向下弯折并位于水切支架端部的外侧,线槽位于上本体骨架的边缘处。

6、由此,上本体骨架和水切支架安装完成后,上本体骨架的端部位于水切支架端部的外侧,水切支架端部不会外露,故线槽只需设置在上本体骨架的端部边缘处即可。

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本体骨架侧面底部与水切支架侧面顶部之间的间隙为0-0.2mm。

8、现有技术中,上本体骨架侧面底部与水切支架侧面顶部之间的间隙较大,间隙在1-2mm,间隙较大,这样面料包覆在门内饰板上本体上会凹陷形成一条缝,较大的间隙使得门内饰板上本体具有外观缺陷,为此,发明人将间隙缩小为0-0.2mm,这样大大减少了间隙值,面料包覆在门内饰板上本体上不易凹陷产生一条缝,减少了外观缺陷的产生,从而使得外观更加的平展、平顺。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线槽的深度为1-2mm。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线槽的宽度为1-2mm。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线槽的边缘圆滑设置。由此,圆弧设置使得线槽的边缘不至于锋利,减少对面料的损伤,提高触摸的舒适感。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焊接固定。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门板,设有上述任一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

15、由此,本申请不仅对门内饰板上本体进行保护,同时还对应用该门内饰板上本体的汽车门板也进行保护,保护范围大。



技术特征:

1.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设有用于容纳面料上暗缝线的线槽;门内饰板上本体外侧包裹有面料,所述面料包裹在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的部位设有暗缝线,所述暗缝线位于线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门内饰板上本体包括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所述水切支架位于上本体骨架的下方,上本体骨架的端部向下弯折并位于水切支架端部的外侧,所述线槽位于上本体骨架的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骨架侧面底部与水切支架侧面顶部之间的间隙为0-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深度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宽度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边缘圆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骨架与水切支架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9.门板,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门内饰板上本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内饰板上本体及门板,门内饰板上本体的边缘设有用于容纳面料上暗缝线的线槽。通过本方案,解决了门内饰板上本体边缘部位包覆的面料具有褶皱、不平展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邓千,邓浩,杨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