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结构及装配有该悬置结构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5229发布日期:2023-12-13 23:2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悬置结构及装配有该悬置结构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悬置结构及装配有该悬置结构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电动车为例,虽然电机的扭矩波动相较于发动机而言较低,但是在出现蠕行、加速、减速和制动工况时,电机产生的扭矩波动较大。由于电机与车身之间通过悬置架连接,故而电机的扭矩波动会对悬置架产生冲击,从而导致车身容易出现抖动。同时,当电动车行驶至颠簸路面,例如过坑或是过减速带时,会车身容易产生颠簸晃动,并会通过悬置架传递至电机,导致电机承受振动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悬置结构,能够缓解电机在大扭矩下产生的振动传递以及颠簸路面时产生的振动传递,提高驾驶稳定性。

2、一种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架和液压衬套;所述悬置架构造有装配通孔;所述液压衬套安装于所述装配孔内并与所述悬置架连接;所述液压衬套具有上液室、下液室和惯性通道,所述上液室和所述下液室沿所述液压衬套的周向间隔布置;其中,所述惯性通道的长度绕所述液压衬套的轴线延伸,且所述惯性通道的延伸长度覆盖至所述上液室的至少部分和所述下液室的至少部分;所述惯性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液室靠近所述下液室的一侧,并与所述上液室连通;所述惯性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液室靠近所述上液室的一侧,并与所述下液室连通。

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悬置架的装配通孔内安装液压衬套,以利用液体阻尼进行减振。其中,由于液压衬套中惯性通道的设置,以将上液室和下液室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内的液体均能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沿惯性通道流动,以形成阻尼减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惯性通道的两端延伸至上液室和下液室靠近的部分,且惯性通道的延伸长度可以覆盖至上液室和下液室。这样的设置,一方面,相当于延长了惯性通道自身的长度,进而延长液体在惯性通道内的流动轨迹,以便于在液压衬套周向上分布有液体阻尼,提高减振效果;另一方面,在惯性通道与上液室、下液室覆盖的位置处形成双层液体阻尼,从而形成双层减振。如此,相当于在该液压衬套中形成多处阻尼减振,进而有效衰减振幅,提高减震性能,缓解了电机在大扭矩下产生的振动传递以及颠簸路面时产生的振动传递,提高驾驶稳定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衬套包括内芯、缓冲套、外管和流道板;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内芯的外周侧,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缓冲套的外周侧,所述流道板压设于所述缓冲套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上液室和所述下液室均形成于所述流道板和所述缓冲套之间,所述流道板构造有沿自身周向延伸的弧形孔以形成所述惯性通道。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套的外侧壁凹设有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流道板环绕于所述缓冲套的外周侧,所述流道板与所述缓冲套之间构造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沿所述缓冲套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二凹腔沿所述缓冲套的周向分隔开;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流道板对应的部分围设成所述上液室,所述第二凹腔与所述流道板对应的部分围设成所述下液室。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套的外侧壁凸设有装配限位凸,所述装配限位凸位于所述上液室与所述下液室之间;所述流道板呈具有缺口的环形结构,所述缺口沿所述流道板的轴向贯穿,以使所述流道板形成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抵接于所述装配限位凸沿锁住缓冲套周向的两侧,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沿所述流道板的径向,所述流道板与所述缺口相对的一侧内壁压接于所述缓冲套,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惯性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流道板于所述弧形孔的延伸末端构造有坡口;和/或,所述弧形孔于所述缓冲套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为a,则180度<a<300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衬套还包括主簧骨架,所述主簧骨架围设于所述内芯的外侧,所述缓冲套包覆于所述主簧骨架的外侧;和/或,所述缓冲套沿自身轴向的两端构造有环形槽,且所述缓冲套的外侧壁构造有粗糙齿牙,所述粗糙齿牙压设于所述外管的内壁。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衬套还包括撞块,所述撞块套设于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液压衬套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内芯沿所述内芯轴向的一侧,并沿所述内芯的径向延伸凸出所述撞块,所述限位板能够与所述撞块抵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置架包括支撑主体、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成角度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装配通孔形成与所述支撑主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圆弧过渡;和/或,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连接臂或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延伸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悬置架厚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沿自身轴向凹陷以形成罩设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置架采用铸铝结构制成;和/或,所述液压衬套与所述悬置架过盈配合。

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上述的悬置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结构(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衬套(20)包括内芯(21)、缓冲套(22)、外管(23)和流道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22)的外侧壁凹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流道板(24)环绕于所述缓冲套(22)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22)的外侧壁凸设有装配限位凸(221),所述装配限位凸(221)位于所述上液室(201)与所述下液室(20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惯性通道(203)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流道板(24)于所述弧形孔的延伸末端构造有坡口(243);和/或,所述弧形孔于所述缓冲套(22)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为a,则180度<a<30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衬套(20)还包括主簧骨架(25),所述主簧骨架(25)围设于所述内芯(21)的外侧,所述缓冲套(22)包覆于所述主簧骨架(25)的外侧;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衬套(20)还包括撞块(26),所述撞块(26)套设于所述外管(23)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架(10)包括支撑主体(11)、第一连接臂(12)和第二连接臂(13),所述第一连接臂(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13)成角度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11),所述装配通孔(101)形成与所述支撑主体(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1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13)之间圆弧过渡;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架(10)采用铸铝结构制成,和/或,所述液压衬套(20)与所述悬置架(10)过盈配合。

1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悬置结构及装配有该悬置结构的电动车。该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架和液压衬套;悬置架构造有装配通孔,液压衬套安装于装配孔内并与悬置架连接;液压衬套具有上液室、下液室和惯性通道,上液室和下液室沿液压衬套的周向间隔布置,惯性通道的长度绕液压衬套的轴线延伸,且惯性通道的延伸长度覆盖至上液室的至少部分和下液室的至少部分;惯性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上液室靠近下液室的一侧,并与上液室连通;惯性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液室靠近上液室的一侧,并与下液室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悬置结构在液压衬套中形成多处阻尼减振,提高减震性能,缓解了电机在大扭矩下的振动传递以及颠簸路面时的振动传递,提高驾驶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金飞,陈磊,宫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