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4735发布日期:2023-12-13 23: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载域控制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


背景技术:

1、车载域控制器是汽车每一个功能域的核心,它主要由域主控处理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算法等三部分组成,依托高性能的域主控处理器、丰富的硬件接口资源以及强大的软件功能特性,域控制器能将原本需要很多颗ecu实现的核心功能集成到进来,极大提高系统功能集成度,再加上数据交互的标准化接口,因此能极大降低这部分的开发和制造成本。

2、车载域控制器由于功能较多,因此需要通过多组线束与车连接,而车载与域控制器连接处的位置有差异,此时多组线束会呈现混乱布局,且有些线束因需要预留,所以长度会过长,进而导致了线束布局混乱,不仅不方便后期的维修,还可能因交叉连接影响信号的传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车载与域控制器连接线束布局混乱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容纳理线机构的容纳槽;

5、所述理线机构包括转轴、连接杆和定位件,所述转轴沿其轴心转动连接在容纳槽内,多个所述连接杆首尾铰接形成可折叠的u形支架,该u形支架的两支脚端部连接在转轴上,且在两支脚上设有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定位件。

6、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连接杆通过转动部插入转动槽铰接,所述转动部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槽内对称设有配合限位槽的凸起,所述限位槽中心到铰接轴轴线的垂直距离与凸起中心到铰接轴轴线的垂直距离相同。

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壁具有弹性。

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两支脚通过底部开设的卡槽卡在u形支架上,所述卡槽底部设有外扩部,所述外扩部的内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

9、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外壁具有弹性,其内壁为优弧形结构,其底部开口最窄处的直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

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两侧均匀设有多个弹性半球,多个弹性半球均位于容纳槽内对应开设的半球槽内。

11、(三)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具备以下

13、有益效果:

14、1、将u形支架进行扳折,使u形支架形成特定结构,然后将线束按照该结构进行理线,在理线过程中将定位件卡在连接杆上,对线束进行固定,此时与车连接的线束排列整齐。

15、2、将线束穿设在不同位置的定位件上,此时过长的线束绕在定位件上,进一步提高线束的整齐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包括控制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1)顶部开设有多个容纳理线机构(2)的容纳槽(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连接杆(22)通过转动部(221)插入转动槽(223)铰接,所述转动部(221)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222),所述转动槽(223)内对称设有配合限位槽(222)的凸起(224),所述限位槽(222)中心到铰接轴轴线的垂直距离与凸起(224)中心到铰接轴轴线的垂直距离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223)的两侧壁具有弹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3)两支脚通过底部开设的卡槽(231)卡在u形支架上,所述卡槽(231)底部设有外扩部(232),所述外扩部(232)的内径大于连接杆(22)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31)外壁具有弹性,其内壁为优弧形结构,其底部开口最窄处的直径小于连接杆(22)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两侧均匀设有多个弹性半球,多个弹性半球均位于容纳槽(3)内对应开设的半球槽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载域控制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域控制器理线支架,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容纳理线机构的容纳槽;所述理线机构包括转轴、连接杆和定位件,所述转轴沿其轴心转动连接在容纳槽内,多个所述连接杆首尾铰接形成可折叠的U形支架,该U形支架的两支脚端部连接在转轴上。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将U形支架进行扳折,使U形支架形成特定结构,然后将线束按照该结构进行理线,在理线过程中将定位件卡在连接杆上,对线束进行固定,此时与车连接的线束排列整齐。将线束穿设在不同位置的定位件上,此时过长的线束绕在定位件上,进一步提高线束的整齐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马文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