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0832发布日期:2023-11-17 19:3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


背景技术:

1、该零件受力复杂,随车电动车及车型的不断增大,车重不断提高,受载更加苛刻,需要通过结构设计和选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高强度钢板冲压的工艺难度较高,如何在设计中兼顾设计需求并且减低工艺难度是设计需要提升的一个重点。

2、在现有技术中控制臂能够完成对汽车各部件的连接和承受载荷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的控制臂加工难度较大,冲压与焊接工序较为复杂,焊接疲劳问题较多,导致控制臂的使用寿命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臂冲压难度高、冲压与焊接工序复杂和焊缝疲劳导致零件失效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包括:

3、上板,所述的上板横向放置且中部打通一个凹孔;

4、下板,所述的下板位于上板下方,上板与下板的板边对应相连,且所述的上板与下板的第一端外侧共同连接球铰链连接架,两者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共同连接套管;

5、所述的凹孔内部设置有与下板相连的减震器连接板,所述的减震器连接板周边设置有一圈径向向外的外凸筋,所述的上板在凹孔上端部分内侧安装了一圈径向向内的内凸筋,所述的外凸筋与内凸筋配合固定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板与下板均为“u”型板状结构,且两者在靠近端部的位置均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孔。

7、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板上位于凹孔侧部设置至少一道上板强度凹槽,所述的下板上与上板强度凹槽相对应位置设置一道下板强度凹槽。

8、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板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设置上板第一圆弧与上板第二圆弧,所述的下板在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设置下板第一圆弧与下板第二圆弧,所述的上板第一圆弧与下板第一圆弧之间以及上板第二圆弧与下板第二圆弧之间均对应配合且同直径同心,与套管的侧壁焊接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板侧壁下缘设置有凸边,所述的凸边与下板的侧壁上缘焊接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板上部设置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在高度方向与连接板配合。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紧固件为并排设置的一对,所述的下板上位于一对紧固件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凸包。

12、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板上位于凹孔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杆连接杆连接支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加工简单,通过减震器连接板与上板的配合连接降低冲压难度,上板下缘设置的凸边与下板相焊接降低焊接难度,同时上板设置的长条稳定杆连接杆连接支架减少焊缝疲劳问题,增加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生产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与下板(2)均为“u”型板状结构,且两者在靠近端部的位置均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上位于凹孔(105)侧部设置至少一道上板强度凹槽(104),所述的下板(2)上与上板强度凹槽(104)相对应位置设置一道下板强度凹槽(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设置上板第一圆弧(101)与上板第二圆弧(102),所述的下板(2)在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设置下板第一圆弧(201)与下板第二圆弧(202),所述的上板第一圆弧(101)与下板第一圆弧(201)之间以及上板第二圆弧(102)与下板第二圆弧(202)之间均对应配合且同直径同心,与套管(4)的侧壁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侧壁下缘设置有凸边(106),所述的凸边(106)与下板(2)的侧壁上缘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板(2)上部设置至少一个紧固件(7),所述的紧固件(7)在高度方向与连接板(3)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7)为并排设置的一对,所述的下板(2)上位于一对紧固件(7)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凸包(20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上位于凹孔(105)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杆连接杆连接支架(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冲压控制臂,包括:上板,所述的上板横向放置且中部打通一个凹孔;下板,所述的下板位于上板下方,上板与下板的板边对应相连,且所述的上板与下板的第一端外侧共同连接球铰链连接架,两者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共同连接套管;所述的凹孔内部设置有与下板相连的减震器连接板,所述的减震器连接板周边设置有一圈径向向外的外凸筋,所述的上板在凹孔上端部分内侧安装了一圈径向向内的内凸筋,所述的外凸筋与内凸筋配合固定连接。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臂冲压难度高、冲压与焊接工序复杂和焊缝疲劳导致零件失效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苏苏,季茂旺,季介全,吴肖骏,俞红峰,牛立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拓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