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4992发布日期:2023-12-30 04:5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


背景技术:

1、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由于发动机本身是一个振动源,同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振动干扰,所以,通常设置动力悬置系统,以减少发动机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支撑部件,或者来自外部的各种振动干扰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2、车辆中主要使用悬置软垫作为动力悬置的主要部件,所以悬置软垫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噪音、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汽车动力总成等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悬置系统还会在螺栓组件和发动机安装中间板之间设置橡胶垫块,可以实现缓冲减振作用。但是,由于发动机安装中间板对橡胶垫块存在剪切作用,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橡胶垫块的开裂受损,降低橡胶垫块的使用寿命。

4、目前,发动机悬置的安装板为金属材料,其重量较大,装配在发动机上,整体结构不够方便。轻量化成为发动机悬置的发展趋势,但使用较轻的复合材料强度不一定能达到要求,并且悬置上安装板与发动机支脚通过螺栓连接,常规的复合材料直接通过螺栓连接,使用时容易产生磨损,从而影响正常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其能极大的减少发动机传递到支撑部件所产生的震动,缓冲效果好,且结构稳定,能保障长时间的使用,提升使用寿命。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其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包覆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所述上安装板间隔设置;以及弹性座,其上开设有缓冲通道组,所述缓冲通道组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弹性座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缓冲通道组的通道由中间往两端逐渐缩小。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弹性座上开设有缓冲通道组,缓冲通道的中间由中间往两端逐渐缩小,因此在常态下,缓冲通道的中部填充有空气,当上安装板受到冲击时,由上安装板传递给弹性座,弹性座受压变形,缓冲通道中部的空气往缓冲通道的开口两端出气,而由于缓冲通道的开口较中部小,因此开口处会发生微小的变形,而缓冲通道的中部会减缓压力并形成缓冲区域,从而避免弹性座一下子形变过大而导致弹性座剪切损坏,不仅增加了缓冲效果,而且提升了使用寿命。

4、作为改进,所述缓冲通道组包括第一缓冲通道和两个第二缓冲通道,所述第一缓冲通道开设于所述弹性座的中心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二缓冲通道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通道的两侧,通过上述改进,第一缓冲通道作为主要受力处分担大部分的冲击力,两个第二缓冲通道则作为平衡第一缓冲通道吸收冲击力时的辅助通道,避免第一缓冲通道形变过大,从而进一步的增加弹性座的使用寿命。

5、作为改进,所述缓冲通道组呈孔型,所述第一缓冲通道包括位于通道中部的集气腔和位于所述集气腔两端的两个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通道的内径大小由所述开口往所述缓冲腔方向逐渐缩小、由所述缓冲腔往所述集气腔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缓冲通道呈梭形,通过上述改进,集气腔能储存较多的空气,当弹性座受压形变时,集气腔内的空气往开口方向逃逸泄压,首先经过缓冲腔使得缓冲腔内的气压段时间增强,从而抵消冲击力,并反馈给弹性座,再经过缓冲腔后往开口处泄压,能有效避免第一缓冲通道内壁破损,并能提高缓冲效果,梭形的第二缓冲通道能够起到平衡第一缓冲通道两侧的压力,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效果。

6、作为改进,所述缓冲腔的孔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孔径,所述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集气腔的孔径,通过上述改进,缓冲腔作为主要的缓冲空间需具有较大的尺寸,方能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因此其孔径大于开口的孔径,而开口的孔径小于集气腔的孔径大于缓冲腔的孔径,则能满足缓冲腔的缓冲效果。

7、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座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弹性座与所述下安装板一体硫化成型,通过上述改进,橡胶富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且一体硫化成型后能避免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形变。

8、作为改进,所述弹性座的顶面与所述上安装板连接,所述弹性座的底面与所述下安装板连接,所述弹性座的顶面与所述弹性座的底面在竖直平面内交错设置,通过上述改进,使得弹性座倾斜设置,从而使弹性座受力能发生较大的形变,并能通过缓冲通道组进行进一步的缓冲,以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

9、作为改进,还包括定位销和螺栓,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螺栓固连于所述弹性座的顶面上,所述上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通过上述改进,定位销和螺栓预安装在弹性座上,使之后成品的装配更为快捷,且过盈配合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能承受冲击载荷。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通道组包括第一缓冲通道和两个第二缓冲通道,所述第一缓冲通道开设于所述弹性座的中心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二缓冲通道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通道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通道组呈孔型,所述第一缓冲通道包括位于通道中部的集气腔和位于所述集气腔两端的两个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通道的内径大小由所述开口往所述缓冲腔方向逐渐缩小、由所述缓冲腔往所述集气腔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缓冲通道呈梭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的孔径小于所述开口的孔径,所述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集气腔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座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弹性座与所述下安装板一体硫化成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座的顶面与所述上安装板连接,所述弹性座的底面与所述下安装板连接,所述弹性座的顶面与所述弹性座的底面在竖直平面内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销和螺栓,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螺栓固连于所述弹性座的顶面上,所述上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涉及充气发动机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弹性座。下安装板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上包覆有减震块,减震块与上安装板间隔设置。弹性座上开设有缓冲通道组,缓冲通道组包括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开设于弹性座的左右两侧,且缓冲通道组的通道由中间往两端逐渐缩小。本申请能极大的减少发动机传递到支撑部件所产生的震动,缓冲效果好,且结构稳定,能保障长时间的使用,提升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令泉,陈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通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