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

文档序号:37312532发布日期:2024-03-13 21:0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

本发明属于汽车辅助器材,具体是一种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


背景技术:

1、现代工业各类车辆的使用频繁,一些工矿企业因为场地原因受限较多,空间狭小、场地泥泞、上下坡较多,运行车辆在驻车时往往要求在车轮下安设阻车装置,防止车辆前进或后退,发生溜车事故。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车辆都是简单的使用石头、木头等不规范阻车装置进行临时阻车,这些不规范的阻车装置随时可能发生移位而失去阻车作用,阻车效果差,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有些车辆配备了相对专业的铁制、橡胶制成的三角形阻车器,但是该类阻车装置因外形不规则,阻车效果也相对较差;极少数车辆会使用特制的阻车器,但是该类阻车装置随车携带不方便,功能单一,不使用时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3、基于上述各问题,现在很有必要再提出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并且功能更丰富的汽车用阻车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

2、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第一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二框体的左端框边铰接连接,第二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三框体的左端框边铰接连接;第一框体内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框体的左右方向设置,调节杆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调节齿;第三框体的右端框边上连接有向右延设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沿第三框体的左右方向设置且与调节杆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活动套,活动套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卡接支撑调节齿的调节叉,活动套的侧壁固定有吊挂钩。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均采用长方形的日字型框体,其左端框边、右端框边及中部框梁平行设置;第一框体的宽度大于第二框体的宽度,第二框体的宽度大于第三框体的宽度。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二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以及第二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三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均通过铰接块铰接连接;铰接块包括左右方向竖截面为椭圆形的块体,块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通孔,位于块体左侧的框体的框边转动插装其左端的通孔内,位于块体右侧的框体的框边转动插装在其右端的通孔内。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二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通过两个铰接块铰接连接,第二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三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通过两个铰接块铰接连接。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框体内的调节杆固定在左端框边与中部框梁之间。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框体内的调节杆均布设置有两根,第三框体右端框边的固定杆也对应设置有两根;两根调节杆之间的距离以及两根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均与第三框体的宽度相同。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叉采用两侧开叉的两爪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1、现有阻车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一般为铁制或橡胶制成,不能调节,只能固定适应对应车辆轮胎;现有阻车器存放携带不便,存在车斗里影响装卸,易于丢失,并且存在驾驶室无固定地方影响安全驾驶的问题。本发明阻车器结构巧妙、功能多变,至少具有阻车功能、辅助人员上下车辆攀爬功能及辅助车辆脱困功能。本发明阻车器可以调节阻车角度,以适应不同车辆轮胎,达到紧密接触轮胎,起到最佳阻车效果;一方面调节叉卡接支撑在调节齿上使得三个框体形成稳定的三角形阻车结构,而且可以通过支撑在不同的调节齿上达到调节阻车器角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调节叉在支撑调节齿的同时其顶端还可以插入到地面内,从而进一步起到增大摩擦阻力的效果,达到更加有效的阻车目的。本发明阻车器展开后,旋转活动套使其上的吊挂钩朝下,展开的三个框体平铺在车辆轮胎下,吊挂钩插至地面内达到增大摩擦力的效果,车轮与框体上的调节齿接触,起到增大摩擦阻力防止轮胎打滑的作用,最终实现辅助车辆轮胎在泥泞路面防滑脱困的功能。本发明阻车器不使用时,可以旋转活动套,使得吊挂钩转到合适位置后吊挂在车辆车斗上,起到方便携带且不影响车辆装卸和安全驾驶的作用,同时吊挂状态的阻车器由于三个框体均为展开状态,还能利用框体框边及中部框梁起到悬梯作用,方便人员上下车斗。

12、本发明阻车器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制造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携带方便,功能多变,应用广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第一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二框体的左端框边铰接连接,第二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三框体的左端框边铰接连接;第一框体内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框体的左右方向设置,调节杆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调节齿;第三框体的右端框边上连接有向右延设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沿第三框体的左右方向设置且与调节杆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活动套,活动套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卡接支撑调节齿的调节叉,活动套的侧壁固定有吊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均采用长方形的日字型框体,其左端框边、右端框边及中部框梁平行设置;第一框体的宽度大于第二框体的宽度,第二框体的宽度大于第三框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二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以及第二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三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均通过铰接块铰接连接;铰接块包括左右方向竖截面为椭圆形的块体,块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通孔,位于块体左侧的框体的框边转动插装其左端的通孔内,位于块体右侧的框体的框边转动插装在其右端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二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通过两个铰接块铰接连接,第二框体的右端框边与第三框体的左端框边之间通过两个铰接块铰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框体内的调节杆固定在左端框边与中部框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框体内的调节杆均布设置有两根,第三框体右端框边的固定杆也对应设置有两根;两根调节杆之间的距离以及两根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均与第三框体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其特征在于:调节叉采用两爪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汽车用多功能阻车器,属于汽车辅助器材技术领域。该阻车器包括依次铰接的三个框体,第一框体内设置有调节齿,第三框体端部设置有调节叉和吊挂钩。该阻车器至少具备三种功能,阻车功能、脱困功能和攀爬功能;将三个框体翻转折叠,使调节叉卡置在调节齿上,形成三角形的阻车器,实现阻车功能;将三个框体展开,放置在车轮下方,实现车辆在泥泞路面的脱困功能;将三个框体展开,使吊挂钩勾挂在车体上,形成爬梯,方便人员上下车辆,实现攀爬和携带功能。本发明阻车器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制造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携带方便,功能多变,应用广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吴翰,靳亚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