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拖拉机电子前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3147阅读:5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拖拉机电子前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运输车用照明器具,特别是一种手扶拖拉机的前大灯。
为了提高利用率,在农村,手扶拖拉机除用于田间作业外,更多的是用来运输货物。目前,手扶拖拉机在夜间行驶时所使用的前大灯,多采用12伏21-45瓦的灯泡,由手扶拖拉机发动机飞轮直接驱动的小型永磁交流发电机供电。当使用上述灯具的手扶拖拉机在较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速较快,这时前大灯采用12伏45瓦灯泡所发出的亮度较为合适,但如遇路面凹凸不平,车速减慢,发电机输出的电压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12伏45瓦灯泡所发出的亮度很低,无法满足行车照明的需要,这时,若采用8伏21瓦灯泡,其亮度便能符合要求。但采用这种低功率的灯泡,则手扶拖拉机在平坦的路面上高速行驶时,灯丝将立即被烧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随永磁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变化自动变换电丝,使其亮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手扶拖拉机前大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扶拖拉机的前大灯,由护壳(1)、反射镜(2)、灯泡(3)、灯泡座(4)、玻璃护罩(5)、电子自动转换开关(6)和电源线(7)组成。灯泡(3)由玻璃球(8)、金属壳灯泡脚(9)、低功率灯丝(10)和高功率灯丝(11)构成,在灯泡脚(9)的金属壳内,填满绝缘材料(12),使其在低功率灯丝(10)正极端和高功率灯丝(11)的正极端之间,形成绝缘层,并在灯泡脚(9)的下端,分别引出低功率灯丝正极触点(13)和高功率灯丝正极触点(14),两组灯丝的负极皆从内部接在灯泡脚(9)的金属壳上,电子自动转换开关(6)由二条输入电源线(7)、桥式整流器(15)、电磁铁继电器(16)、电阻(17)和电容(18)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交流电源处于低电压状态时,电流经过电磁铁继电器(16)直通低功率灯丝正极触点(13)并与零线形成回路,这时低功率灯丝(10)着亮,当交流电源处于高电压状态时,电流经桥式整流器(15)整流,并通过电阻(17)进入电磁铁继电器(16)的正极,桥式整流器(15)的负极直接进入电磁铁继电器(16)的负极,正负极接通后,在电磁铁继电器(16)的线圈中心的铁芯产生磁性,便能把带金属的触点吸过另一端,从而接通高功率灯丝(11),使高功率灯丝(11)着亮,当交流电源再度处于低电压状态时,由于电阻(17)功率消耗,进入线圈的直流电源减少,电磁铁继电器(16)线圈的磁性不足,金属触点便迅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接通低功率灯丝(10)的回路,低功率灯丝(10)再度着亮而高功率灯丝(11)熄灭。电容(18)的作用是在触点转换时调节电压。这样便实现了随着电源电压的变化,不同功率的灯丝之间的自动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使手扶拖拉机在低速行驶时照明灯光保证足够的亮度,在高速行驶时,输入电源转向高功率灯丝,尽管这时电压升高,也不会烧断灯丝,从而保证手扶拖拉机在夜间行驶时的安全。
以下结合对附图的说明,给出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为电子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图。
一种手扶拖拉机的前大灯,由金属护壳1、抛物线水银反光镜2、灯泡3、灯泡座4、玻璃护罩5、电子自动转换开关6和电源线7组成。灯泡3由玻璃球8、金属壳灯泡脚9、8伏15瓦灯丝10和12伏32瓦灯丝11构成,在灯泡脚9的金属壳中,填满绝缘材料12,使其成为两组灯丝的正极端之间的绝缘层,并在灯泡脚9的下端,分别引出8伏15瓦灯丝的正极触点13和12伏32瓦灯丝的正极触点14,电子自动转换开关6,由二条输入电源线7、桥式整流器15、电磁铁继电器16、电阻17和电容18组成。
权利要求1.一种手扶拖拉机的前大灯,由护壳(1)、反光镜(2)、灯泡(3)、灯泡座(4)、玻璃护罩(5)和电源线(7)组成,其特征在于灯泡(3)内有低功率灯丝(10)和高功率灯丝(11),在输入电源线(7)和灯泡(3)之间,有一个由桥式整流器(15)、电磁铁继电器(16)、电阻(17)和电容(18)组成的电子自动转换开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拖拉机的前大灯,其特征在于低功率灯丝(10)的功率为8伏15瓦,高功率灯丝(11)的功率为12伏32瓦。
专利摘要一种手扶拖拉机的前大灯,由护壳、反光镜、灯泡、玻璃护罩、电子自动转换开关组成,其特点是灯泡中有两组功率高低不同的灯丝,并由电子自动转换开关控制,既能保证低速行驶时的亮度,又不致于在高速行驶时烧断灯丝。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手扶拖拉机在农村或山区凹凸不平的道路上夜间行驶时使用。
文档编号B60Q1/04GK2160573SQ93211888
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5日
发明者梁惠炽 申请人:梁惠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