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2625阅读:2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两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用于陆地和水上两用的运载工具-水陆两用摩托车。
目前,有水陆两用坦克,水陆两用汽车,但是没有水陆两用摩托车。而无论是海域、水库、湖泊,现有小型运载工具是小型人力船和动力船,而在陆地上小型运载工具为二轮或三轮摩托车。如果研究出即能在陆地上行驶而在水域上也能行驶的两用摩托车用于旅游、水上运输、水域养殖和水产品捕捞等作业,则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较为实用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即能在水上行驶又能在路上行驶的水陆两用摩托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方案是,在一个壳形车体上两侧安装上两个上浮翼,在两上浮翼的下侧分别安装两个支柱,在支柱下面分别安装上两个车轮,两车轮之间用轴连接,在轴外面包扁平轴套做为下后浮翼,在轴套的中间位置装有伞型齿轮,在伞形齿轮的上面安装有动力转动轴,转动轴与安置在车体后端的发动机相连。在伞形齿轮的一侧安装有螺旋浆轴和螺旋浆。在摩托车的前部安装有车把和把轴,把轴的下面为前轮支架,在前轮支架上安装有导向前轮。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制成的水陆两用摩托车,驾驶员坐在车体内部,在陆地行走时,前轮为导向轮,在水中行走时,前轮为方向舵。与后轴相连的螺旋桨,当车体在陆地上行走时,不起动力推进作用,而是空转,在水中行驶时则起推进作用,为水中动力驱动装置。车轮在水中行驶时也在转动。
这种水陆两用摩托车,在陆地上行驶为三轮摩托车,在水中行驶时则为摩托船。即适合陆地使用,又适合水中使用,而且无论在陆地使用,还是在水中使用,均不改变操作方式,也不增加或减少结构配件或是改变某些装置,既实用又方便,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船体两侧的浮翼还可防止翻沉,安全性有保障。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外形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传动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轮结构图
图1中,(1)为车体,发动机(2)安装在车体(1)的后部舱内,浮体(3)通过上后浮翼与身体后部外侧相连。车轮(6)通过后轮支架(6a)与车体的上后浮翼相连,螺旋桨(5)设在车体后部下侧并与后轮轴相连。方向把(7a)装在车体(1)的前侧里面,前轮支架7b上端连方向把(7a)下端安装有前车轮(7),前下浮翼(8),安装在前轮支架(7b)的下端两侧。坐(9)安装在车体内部。
图2中,(1)为车体,在车体前端安装有方向把(7a),在车体内安装有坐(9),在车体内后部安装有发动机(2),在车体后部两侧分别安装有浮体(3),浮体(3)通过上后浮翼(3a)与车体(1)相连。在两上后浮翼(3a)后端分别安装有水平舵(10)。
图3中,在下后浮翼(4)内安装有后轮轴(6b),在中间位置安装有伞齿轮(6c),在伞齿轮(6c)的后部安装有螺旋桨(5),螺旋桨安装在螺旋桨轴(5a)上,在螺旋桨(5)相对方向的螺旋桨轴(5a)一端安装有螺旋桨锥齿轮(5b)。螺旋桨锥齿轮(5b)与伞齿轮(6c)啮合。在伞齿轮(6c)上部安装有动力锥齿轮(6e),动力锥齿轮(6e)与伞齿轮(6c)啮合,与动力锥齿轮连接的是动力输出轴(6f),动力输出轴(6f)与发动机(2)相连。
图4中,(1)为车体,在车体(1)的前方穿过车体壁安装有方向把(7a),在方向把(7a)的下面连接有前轮支架(7b),在前轮支架(7b)下端安装有前车轮(7),在前轮支架(7b)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前下浮翼(8)。
实施例说明车体(1)设计成流线形,在上面开口,在车体(1)的前端安装方向把(7a),在方向把(7a)的下面安装有前轮支架(7b),在前轮支架(7b)下端安装有前车轮(7),在前轮支架车轮(7)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具有升力结构特征的上弧、下平的前下浮翼(8)。在车体内设坐(9)一排或二排。发动机(2)安装在车体后侧。在车体后端分别安装有二个上后浮翼(3a),上后浮翼也为具有升力结构特征的上弧、下平的结构,上后浮翼(3a)一端与车体(1)相连,另一端安装有浮体(3),呈流线形。在上后浮翼(3a)下侧分别安装有后车轮支架(6a),在后车轮支架(6a)下面与下后浮翼(4)相连,后车轮轴(6b)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伞形齿轮(6c),在伞形齿轮(6c)上端安装有动力锥齿轮(6e),动力锥齿轮(6e)与动力输出轴(6f)相连,动力输出轴(6f)与发动机(2)相连。在伞形齿轮(6c)的后侧安装有螺旋桨(5),螺旋桨(5)通过螺旋桨轴(5a)连接,并通过螺旋桨锥齿轮(5b)与伞形齿轮(6c)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在陆地上行驶状态当发动机(2)工作时,动力通过动力输出轴(6f)将动力传动给动力输出轴锥齿轮(6e),动力输出锥齿轮(6e)转动,与伞齿轮(6c)啮合,驱动伞齿轮(6c)转动,带动后轮轴(6b)转动,由于后轮轴(6b)上端安装有后车轮(6),所以,后车轮(6)在转动力的作用下沿地面滚动,驱使车体(1)向前行驶。在陆地行驶状态下,螺旋桨(5)也随伞齿轮(6c)的转动而转动,但由于在空气中转动,起到的推力较小,因而,在陆地上行驶时,在地面上位移是靠车轮来实现的,在陆地上行驶,通过扭动方向把(7a)即可操纵车体(1)的前进方向,从而完成陆地行驶。
2.在水中行驶状态当发动机(2)工作时,动力通过输出轴(6f)将动力传动给动力输出轴锥齿轮(6e),动力输出轴锥齿轮(6e)转动,与伞齿轮(6c)啮合,驱动伞齿轮(6c)转动,在带动后轮轴(6b)转动的同时,也带动螺旋桨(5)转动,由于螺旋桨(5)浸在水中,则在转动力的作用下向前产生推力,驱使车体在水中前进。在水中行驶时,通过扭动方向把(7a)使前车轮(7)产生与车体前进方向的平行或倾斜,从而使车体(1)向前行驶,或向左、右转向。
本实用新型优越性分析
1.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摩托车由于安装了上后浮翼及浮体,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中,都能起到平衡的作用,使其行驶平稳。上后浮翼及浮体可采用中空密封结构,在水里不会沉没,从而可保证乘员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用摩托车,由于在车体下面前后和左右分别安装了下浮翼和上浮翼,当车体在陆地上行驶时,由于车速的作用,可以受空气动力的作用,而使车体向上浮,从而减少车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减小动力消耗。另外,流线体的车体也会使车体前进空气阻力变小,也有利于减小动力消耗。
3.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摩托车在水中行驶时,由于前、后浮翼在水中产生升力,可使车体前端在接近水面状态下行驶,从而,减少车体在水中的阻力,以降低动力的消耗,并且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4.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用摩托车,由于在水或陆地上行驶时,均使用一套动力输出机构和方向调整机构,因而,具有结构简单和造价低的特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特征,使得它具有现有摩托车和摩托艇所不及的特点。而且,不但在陆地,还是在水中都能正常行驶,所以,它可以用于海域、湖泊、江河、水库等水域用于旅游游玩,也可用于水域的养殖、捕捞、救生等项作业,同时,也可用于近水区域陆陆行驶和水陆行驶运输。
按本实用新型方案还可制成二轮水陆两用摩托艇,也可卸下车轮而成为水上摩托艇。
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在车体(1)前端安装有方向把(7a),在方向把(7a)下面安装有前轮支架(7b),在前轮支架(7b)上安装有前轮(7),在车体(1)内安装有坐(9),在车体(1)内后部安装有发动机(2),发动机(2)通过动力输出轴(6f)和动力输出轴锥齿轮(6e)将动力通过伞齿轮(6c)传动给后车轮轴(6b)上,在后车轮轴(6b)两端分别安装有后车轮(6),其特征是在车体(1)后部两侧分别安装了浮体(3),浮体(3)通过上后浮翼(3a)与车体(1)相连,在上后浮翼(3a)后端分别安装有水平舵(10),在上后浮翼(3a)两侧下面分别安装有后轮支架(6a),后轮支架(6a)与下后浮翼(4)两端相连,在下后浮翼(4)中安装有一后轮轴(6b),后轮轴(6b)中间安装有伞齿轮(6c),伞齿轮(6c)后端安装有一螺旋桨锥齿轮(5b)与之啮合,螺旋桨锥齿轮(5b)通过螺旋桨轴(5a)与螺旋桨(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是后轮轴(6b)安装在下后浮翼(4)中,下后浮翼(4)呈上弧、下平的流线结构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是上后浮翼(3a)为流线体形状,下后浮翼(3a)呈上弧、下平的流线结构断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是前轮(7)通过前轮支架(7b)与方向把(7a)相连的,扭动方向把可以使前轮(7)与车体方向平行或左、右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是前轮(7)两侧安装有前下浮翼8,呈上弧、下平的流线结构断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摩托车。结构特征是在车体后两侧分别安装上后浮翼及浮体还安装有下后浮翼和车轮,在中间位置安装螺旋桨,动力安装在车体内后部,通过转动轴带动车轮和螺旋桨,在车体前面下部安装有前车轮,在其上安装前下浮翼。靠方向把来实现转向。这种摩托车在陆上行驶靠车轮驱动,在水中行驶靠螺旋桨驱动。不易沉没,行驶阻力小,且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0F3/00GK2323990SQ9823717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3日
发明者吴鸿珊 申请人:吴鸿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