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262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轮胎,具体的是一种防滑轮胎。
在北方,每逢冬季,因雪后路上积雪积冰,车辆在刹车、捌弯、上坡时难免出现打滑现象,严重时造成车辆事故,甚至造成多辆车挤撞一起的事故。为了防止车辆打滑,人们采取各种防滑措施。有在路面上洒盐,或者洒砂石、炉渣等,这些措施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也有从轮胎方面考虑的,从轮胎本身的防滑措施来讲大部分采用履带式防滑装置,这类防滑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某些不足,一是它有局限性,在积雪路面时有一定作用,但在冰质路面时作用不大,二是在没有雪和冰路面,车辆速度增大时塑料防滑链容易断裂、金属防滑链产生的噪音太大,三是这种防滑链拆装比较麻烦。因此,我们看到使用这种防滑装置的车辆很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履带式防滑装置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起到防滑作用,又节省拆装麻烦的防滑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胎体、帘线带、子午线、钢丝带组成,在胎体胎侧的帘线带边上增加一个形状与胎侧相同、外缘带有齿的金属盘,金属盘与胎体内的钢丝带及子午线联接,帘线带、子午线、金属盘与钢丝带一起被嵌入在橡胶材质压注的胎体内,金属盘外缘的齿露在胎体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具体方案实现,金属盘上有孔,内缘有小孔,钢丝带由金属线通过小孔与金属盘联接,金属盘外缘有小孔与子午线联接,以免金属盘与胎体分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具体方案实现,金属盘外缘带齿部分较其它部分厚且齿顶略低于胎体的胎面。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一般的轮胎内加外边缘带齿的金属盘,且金属盘的齿露在胎体外,略低于胎体胎面,冬季在有冰雪的路面将轮胎放掉一些气,使金属盘的齿与胎体的胎面平齐,金属盘的齿与路面接触,起到防滑作用,对于冰和雪路面都适合,平时与正常轮胎一样使用,使用这样的轮胎即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又可以省去安装防滑装置的麻烦,是一种比较专业的防滑轮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胎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胎体1、帘线带4、子午线2、钢丝带5组成,在胎体1胎侧的帘线带4边上增加一个形状与胎侧相同、外缘带有齿的金属盘3,金属盘3与胎体1内的钢丝带5及子午线2联接,帘线带4、子午线2、金属盘3与钢丝带5一起嵌入在橡胶材质压注的胎体1内,金属盘外缘的齿露在胎体1的外部。
如图2所示金属盘3上有孔7,这些孔即可以减轻轮胎的重量又可以减少金属与橡胶的接触面,不影响轮胎的弹性,金属盘3内缘有小孔8,钢丝带5由金属线通过小孔8与金属盘3联接,金属盘3外缘有小孔9与子午线2联接,以免金属盘与胎体1分裂。

图1所示,金属盘外缘带齿部分较其它部分厚且齿顶略低于胎体1的胎面。
当冬季路面有冰雪时将轮的气放掉一些,胎压降低到一定程度,金属盘3外缘的齿与路面接触,有一定的阻力,起防滑作用,当车行驶到没有冰雪路面时,车速适当提高,胎面与地面接触时间减少,胎体1的变形量小,就会避免金属盘磨损过快,同时也减轻车的阻力,待行驶到维修站加气,不会造成车辆能耗太大。
此轮胎另一功能为当车辆意外被扎漏,换备用轮胎又不方便时,这时由于此轮胎两侧有金属盘起到加强作用,使车辆在短时间内中速行驶,坚持到维修站。
当不需要起防滑作用时,给轮胎充气到正常胎压,金属盘3的齿离开路面,车辆正常行驶。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任何场合下使用,整个过程不需要司机拆装,省时省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轮胎,是由胎体(1)内的帘线带(4)、子午线(2)、钢丝带(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胎体(1)胎侧橡胶内的帘线带(4)边上增加一个形状与胎侧相同、外缘带有齿的金属盘(3),金属盘(3)与胎体(1)内的钢丝带(5)及子午线(2)联接,帘线带(4)、子午线(2)、金属盘(3)与钢丝带(5)一起被嵌入在橡胶材质压注的胎体(1)内,金属盘外缘的齿露在胎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金属盘(3)上有孔(7),金属盘(3)内缘有小孔(8),钢丝带(5)由金属线通过小孔(8)与金属盘(3)联接,金属盘(3)外缘有小孔(9)与子午线(2)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金属盘外缘带齿部分较其它部分厚,且齿顶略低于胎体(1)的胎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轮胎,它是在正常轮胎的基础上在胎体胎侧橡胶内的帘线带边上增加一个形状与胎侧相同、外缘带有齿的金属盘,金属盘的齿露在胎体外,略低于胎体胎面,冬季在有冰雪的路面将轮胎放掉一些气使金属盘的齿与路面接触,起防滑作用,使用这样的轮胎即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又可以省去安装防滑装置的麻烦,是一种比较专业的防滑轮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60C9/00GK2326460SQ9823705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0日
发明者周宝强 申请人:周宝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