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10264阅读:来源:国知局
驱动单元,连接杆32的一端与活塞35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缸体351并伸出缸体351外,活塞352在缸体351内的往复运动带动连接杆32做往复运动。
[0029]具体地,活塞352将缸体35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I和第二腔室II,驱动单元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I和第二腔室II相连的油管353,填充在第一腔室1、第二腔室II和油管353内的液压油,设置在油管353上的由处理系统控制工作的电磁阀355。油管353上还连接有存放液压油的油缸。
[0030]该驱动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缸体351内并位于缸体351和活塞352之间的弹性件354,弹性件354为弹簧。具体地,连接杆32的一端与活塞352相连、另一端经第二腔室II穿出缸体351外,弹簧354设置在第一腔室I内并对活塞354施加持续的使连接杆32向远离缸体351方向的力。
[0031]本例中,缸体351固定安装在座盆骨架本体21上,第一腔室I位于第二腔室II的下方,连接杆32可以在缸体351上做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弹簧位于第一腔室I内并对活塞352施加持续的向上的作用力,油管353上连接的油缸可以补偿活塞352上下移动时产生的液压油体积差。
[0032]本发明的连接带31设置在座盆骨架2的中后部。
[0033]本发明的连接带31可以为织带。
[0034]本发明的检测系统安装在车身前端,或者与车辆的被动/主动安全系统集成,检测系统检测的信息诸如,但不限于车辆的加速,行驶工况,周边车辆情况,乘员的体重,乘员的需求等与本系统判断、动作相关的信息。
[0035]本发明的防下潜机构3是通过控制机构来控制连接带31的伸缩。而控制机构是通过检测系统检测汽车行驶情况如汽车碰撞情况,然后经处理系统处理检测系统的信息,将指令发送到控制机构从而控制连接件33的转动进而控制连接带31的伸缩,改变连接带31对坐垫的作用力,即改变坐垫的刚度,限制碰撞过程中乘员髋部的向下运动,预防下潜损伤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检测乘员信息,然后经处理系统处理检测系统的信息,将指令发送到控制机构从而控制连接件33的转动进而控制连接带31的伸缩,改变连接带31对坐垫的作用力,使乘员乘坐达到最佳的舒适性。
[0036]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防下潜机构的工作流程:检测系统检测车辆的加速度、行驶工况、周边车辆情况、乘员体重、乘员需求等信息,然后将检测到的信息提供给处理系统,经处理系统处理后将指令发送给控制机构进而控制连接件转动,满足乘员舒适性的要求或减小下潜的风险。
[0037]本发明中,也可以设计成:两侧的连接件33均可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连接带31,两侧的连接件33均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22上,控制机构设有2个,每侧的连接件33对应设置一个控制机构,两侧的连接件33均可设置为转轴。
[0038]本发明防下潜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控制机构中的电磁阀355打开,允许液压油通过,活塞352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通过连接杆32上的齿条36带动齿轮34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件33转动,将连接带31卷绕在连接件33上,保持连接带31与坐垫底部贴合。通过调整弹簧的刚度,可以尽可能降低连接带31贴合时的张力,不会对坐垫的刚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也即不改变座椅原本的乘坐舒适性。此外,针对不同的乘员需求,或者根据检测系统获得数据,可以对电磁阀355的开度进行调节,产生一定的节流效果,此时连接带31的张力相应提高,对坐垫提供额外的支持力,增强坐垫刚度,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0039]当检测系统检测的信号在处理系统判断为汽车即将、或者正在发生碰撞,发出指令到控制机构,将电磁阀355完全闭合。在碰撞过程中,乘员髋部压缩坐垫,并带动连接带31产生抽离固定座22的趋势。连接带31带动连接件33及齿轮34转动,促使连接杆32带动活塞352向下运动,使液压油排出第一腔室I。但由于电磁阀355被关闭,活塞352的运动被限制,因此阻碍连接带31的被拉出,使连接带31的张力上升,为坐垫提供支持力,从而实现对乘员髋部运动的限制。
[004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汽车座椅直接在座椅中、后部的坐垫下放置连接带,在碰撞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候,关闭电磁阀,阻止连接件转动,进而阻止连接带被拉出,对坐垫提供额外的支持力,限制髋部的下潜运动。
[0041 ] 2、本发明汽车座椅的防下潜机构的连接带设置在座椅的中后部,也不会对座椅乘坐舒适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0042]3.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防下潜机构可以根据乘员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调整连接带对坐垫的作用力,即对坐垫的刚度进行调整。
[0043]4.本发明汽车座椅的防下潜机构结构简单、布置灵活,附加质量小。
[0044]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包括椅背、座盆骨架、设置在所述座盆骨架上的坐垫及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座盆骨架两侧的连接件,位于所述坐垫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连接件相连的连接带,两侧所述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侧连接件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所述连接带,所述防下潜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所述连接带的连接件转动的控制机构、用于检测汽车行驶情况或乘员信息的检测系统及对所述检测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指令发送到所述控制机构从而控制所述连接件转动的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所述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所述连接带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齿轮、设置在所述座椅上的液压装置及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由所述液压装置驱动运动的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由所述液压装置驱动并在所述液压装置上做往复运动的连接杆,所述齿条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连接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座盆骨架上的具有内腔的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并在所述缸体内做往复运动的活塞及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坐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缸体并伸出所述缸体外,所述活塞在所述缸体内的往复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杆做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的油管,填充在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油管内的液压油,设置在所述油管上由所述处理系统控制工作的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上连接有存放液压油的油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并位于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之间的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连接件均可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所述连接带,所述控制机构设有2个,每侧的所述连接件对应一个所述控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连接件中的其中一侧连接件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所述连接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盆骨架包括座盆骨架本体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座盆骨架本体两侧的固定座,两侧所述连接件中的至少所述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所述连接带的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防下潜安全舒适汽车座椅,设有防下潜机构,其包括分别设置在座盆骨架两侧的连接件,位于坐垫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件相连的连接带,两侧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侧连接件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连接带,防下潜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能够转动地设置且用于缠绕或释放连接带的连接件转动的控制机构、用于检测汽车行驶情况或乘员信息的检测系统及对检测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指令发送到控制机构从而控制连接件转动的处理系统,通过对用于缠绕或释放连接带的连接件及相关机构的控制,改变连接带拉出阻力,从而改变坐垫整体的刚度特性。本发明座椅的防下潜机构结构简单且不影响正常乘坐时座椅的舒适性。
【IPC分类】B60N2-42
【公开号】CN104627038
【申请号】CN201510063339
【发明人】周青, 黄毅, 赖兴华, 崔伟强, 曹家健, 夏勇
【申请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