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464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大多数轿车驾驶室副仪表板总成上都带有扶手,它一般位于副仪表板总成的后部,用于搁放手肘,同时实现储物功能,是轿车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部分。
[0003]文献CN 203032551 U中公开了,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扶手通过铰链转轴固定在扶手箱上,铰链转轴上套装有铰链护套,弹簧套装在铰链护套上,铰链转轴端形成环状凹槽,开口卡圈卡接在环形凹槽内,铰链护套为两个,弹簧为两个。
[0004]在通过扶手转动铰链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两个相对摩擦转动的金属零部件之间发出异响,此种异响属于频率段接近16000赫兹的锐响(俗称刺耳,听着很难受),不同的人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反感。
[0005]因此如何避免扶手转动中铰链发出异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来解决铰链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发出异响的问题。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包括铰链转轴、限位卡圈和通过铰链转轴转动连接的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所述限位卡圈位于所述铰链转轴的两端,还包括衬套和隔套,在所述铰链转臂与所述铰链转轴之间,以及所述铰链支座与所述铰链转轴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衬套;在所述铰链支座与所述铰链转臂之间和两个所述限位卡圈内侧与之相邻处均设有隔套,所述衬套和隔套均为塑料件,所述铰链转轴、限位卡圈、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均为金属件。
[0008]进一步,两两相邻的所述衬套和隔套一体成型分别形成外层轴套和内层轴套;衬套和隔套相邻两两之间一体成型分别组成外层轴套和内层轴套,在安装时,隔套可以对外层轴套和内层轴套进行轴向定位和限位。
[0009]进一步,所述衬套与所述铰链转臂和铰链支座均是共转动配合连接,如此能防止铰链转臂与和铰链支座与衬套之间发生转动摩擦。
[0010]进一步,所述共转动配合连接为固定连接,配合截面为非圆的轴孔配合;所述的固定连接和配合截面为非圆的轴孔配合均能实现衬套与铰链转臂与和铰链支座发生同转动,且结构简单。
[0011 ]进一步,所述所述的非圆配合的配合截面形状由圆和凸出于圆的矩形组成的外轮廓形状;此种配合截面形状能对于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可以通过两次冲压来实现加工,加工方式简单,同时此种配合截面在配合时,配合面形状简单,配合精度低,安装方便。
[0012]进一步,还包括转轴轴套和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两端均延伸有卡接部;所述铰链支座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铰链转臂的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铰链转轴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卡接部分别卡在所述卡槽中,所述转轴轴套套设在所述铰链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弹簧与所述铰链转轴之间;所述转轴轴套为塑料件,所述弹簧为金属件;通过弹簧能实现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在弹簧的弹力下,铰链转臂与铰链支座之间是在常闭状态,塑料的转轴轴套将弹簧与铰链转轴,能防止二者之间直接接触,在转动的情况下发生异响,同时将弹簧的卡接部卡在卡槽中,能防止弹簧转动过程中,卡接部相对于铰链转臂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发出异响,限位槽则能对弹簧的限位部进行限位,保证转动后,弹簧的施力处和受力处之间存在回复常态的力。
[0013]进一步,所述铰链支座上凸出有对铰链转臂转动时限位的限位凸耳,所述限位凸耳上设有限位缓冲垫;所述限位缓冲垫为橡胶件;限位凸耳能对铰链转臂转动的角度进行转角限位,同时橡胶的限位缓冲垫能防止限位凸耳与铰链转臂之间发生碰撞,同时避免而因为碰撞而带来发出的金属碰撞声;还提高了铰链支座与铰链转臂的使用寿命。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与铰链转轴的连接处设置塑料材质的衬套,通过衬套隔离的方式来避免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与铰链转轴直接接触,而发出摩擦异响;通过隔套来隔断铰链支座与铰链转臂之间和限位卡圈与铰链支座或铰链转臂之间直接发生转动接触,避免了转动接触之间发出异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铰链转臂4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外层轴套7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内层轴套8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副仪表板扶手,2-副仪表板箱体,3-铰链支座,4-铰链转臂,5-铰链转轴,
6-转轴轴套,7-外层轴套,8-内层轴套,9-限位卡圈,10-弹簧,11-限位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包括铰链转轴5、限位卡圈9和通过铰链转轴5转动连接的铰链支座3和铰链转臂4,限位卡圈9位于铰链转轴5的两端,铰链支座3上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铰链座孔;铰链转臂4上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铰链臂孔;铰链支座3和铰链转臂4通过铰链转轴5穿过两个铰链座孔和两个铰链臂孔连接,铰链支座3和铰链转臂4的位置关于两个铰链座孔的中心对称布置。
[0024]还包括衬套和隔套,在铰链转臂4与铰链转轴5之间,以及铰链支座3与铰链转轴5之间均设置有衬套;在铰链支座3与铰链转臂4之间和两个限位卡圈9的内侧与之相邻处均设有隔套,衬套和隔套均为塑料件,铰链转轴5、限位卡圈9、铰链支座3和铰链转臂4均为金属件。
[0025]参见图4、图5,铰链臂孔内的衬套和与限位卡圈9相邻的隔套一体成型构成外层轴套7,铰链座孔内的衬套和位于铰链支座3与铰链转臂4之间的隔套一体成型构成内层轴套8。
[0026]衬套与铰链转臂4和铰链支座3均是共转动配合连接。
[0027]共转动配合连接为固定连接,配合截面为非圆的轴孔配合。
[0028]非圆配合的配合截面形状由圆和凸出于圆的矩形组成的外轮廓形状。
[0029]参见图1、图2,还包括转轴轴套6和弹簧10,弹簧10上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两端均延伸有卡接部;铰链支座3还设有限位槽;铰链转臂4的两侧均设有卡槽,弹簧10套设于铰链转轴5上,限位部设置于限位槽内,卡接部分别卡在卡槽中,转轴轴套6套设在铰链转轴5上,并位于弹簧10与铰链转轴5之间;转轴轴套6为塑料件,弹簧10为金属件。
[0030]铰链支座3上凸出有对铰链转臂4转动时限位的限位凸耳,限位凸耳上设有限位缓冲垫11;限位缓冲垫11为橡胶件。
[0031 ]参见图6,本发明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通过铰链转臂4和铰链支座3上的连接孔分别与副仪表板扶手I和副仪表板箱体2连接固定。
[00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包括铰链转轴(5)、限位卡圈(9)和通过铰链转轴(5)转动连接的铰链支座(3)和铰链转臂(4),所述限位卡圈(9)位于所述铰链转轴(5)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套和隔套,在所述铰链转臂(4)与所述铰链转轴(5)之间,以及所述铰链支座(3 )与所述铰链转轴(5 )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衬套;在所述铰链支座(3 )与所述铰链转臂(4)之间和两个所述限位卡圈(9)内侧与之相邻处均设有隔套,所述衬套和隔套均为塑料件,所述铰链转轴(5 )、限位卡圈(9 )、铰链支座(3 )和铰链转臂(4)均为金属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的所述衬套和隔套一体成型分别形成外层轴套(7)和内层轴套(8)。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与所述铰链转臂(4)和铰链支座(3 )均是共转动配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转动配合连接为固定连接,配合截面为非圆的轴孔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配合的配合截面形状由圆和凸出于圆的矩形组成的外轮廓形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轴套(6)和弹簧(10),所述弹簧(10)上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两端均延伸有卡接部;所述铰链支座(3)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铰链转臂(4)的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弹簧(10)套设于所述铰链转轴(5)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卡接部分别卡在所述卡槽中,所述转轴轴套(6 )套设在所述铰链转轴(5 )上,并位于所述弹簧(1 )与所述铰链转轴(5 )之间;所述转轴轴套(6)为塑料件,所述弹簧(10)为金属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支座(3)上凸出有对铰链转臂(4)转动时限位的限位凸耳,所述限位凸耳上设有限位缓冲垫(11);所述限位缓冲垫(I I)为橡胶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包括铰链转轴、限位卡圈和通过铰链转轴转动连接的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所述限位卡圈位于所述铰链转轴的两端,还包括衬套和隔套,在所述铰链转臂与所述铰链转轴之间,以及所述铰链支座与所述铰链转轴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衬套;在所述铰链支座与所述铰链转臂之间和两个所述限位卡圈的内侧与之相邻处均设有隔套,所述衬套和隔套均为塑料件,所述铰链转轴、限位卡圈、铰链支座和铰链转臂均为金属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铰链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发出异响的问题。
【IPC分类】B60R7/04
【公开号】CN205186011
【申请号】CN201520976182
【发明人】陈强, 李江, 胡邦强, 王留海, 王灵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