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0948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悬浮列车导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导轨,应用于各种运输领域,如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以及相关工业运输设施。
背景技术
磁悬浮系统是利用磁力使负载与承载物不直接接触,从而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污染、低能耗、低噪音、运输平稳等优点。磁悬浮列车以高速、平稳舒适、无污染和噪声低等特点,目前正成为世界各国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磁悬浮系统(磁悬浮列车)从其悬浮方式的原理上可概况地归纳为电磁悬浮(EMS)和电动悬浮(EDS)两种方式,而驱动方式则均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又以是否采用超导磁体而分为超导磁悬浮系统和常导磁悬浮系统,或以速度高低分为高速磁悬浮系统与中低速磁悬浮系统。
磁悬浮列车沿轨道行进时,磁悬浮列车虽然没有机械摩擦阻力,但还有直线电机阻力、导轨涡流阻力,并且悬浮也需要能量(约1kw/t)。根据德国提供的TR型磁悬浮列车阻力计算公式,5辆编组300km/h时,直线电机阻力占16.8%,导轨涡流阻力占14.7%,空气阻力占68.5%。
磁悬浮列车导轨是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基础,它通过与被悬浮物之间的磁相互作用而实现悬浮功能。现有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如图3所示,导轨的截面为倒梯形,梯形上部的两端各设有一突出的部分,与列车底部的相应的凹入的导向部分配合,列车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悬浮力的作用,导轨和凹入的导向部分之间的空间缝隙大约为10毫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导轨,它可减少磁场诱导阻力,提高磁悬浮列车适应实际路况的能力,减少能耗,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磁悬浮列车导轨,其包括与铁轨钢枕相连的工字钢,工字钢与槽型钢相连。
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工字钢与铁轨钢枕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槽型钢位于工字钢下方,槽型钢采用不锈钢螺栓与工字钢连接。
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还包括硅钢片,硅钢片以叠装的方式排列在槽型钢内,硅钢片法线方向与磁力线方向和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工字钢与槽型钢为一体化设计而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通过螺栓和不锈钢或其它非铁磁性材料将硅钢片与槽型钢相连接。
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不锈钢薄板包封整个导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工字钢与槽型钢相连的导轨结构,使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导轨具有良好的机械解耦性能,提高了磁悬浮列车适应实际路况的能力;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矽铁片特有的取向设计,使其可以减少悬浮磁力线在运动中诱导出的阻力,增加永磁铁的磁引力,从而减少能耗,节约能源;本发明由于材料上采用通用钢结构,节约了成本。


图1为本发明磁悬浮列车导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磁悬浮列车导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现有磁悬浮列车导轨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磁悬浮列车导轨,包括与铁轨钢枕1相连的工字钢3,工字钢3的下方与槽型钢5相连,工字钢3与槽型钢5通过不锈钢螺栓4相连接。
其中,不锈钢薄板7包封整个导轨,不锈钢薄板7厚度0.1-10mm,优选1.0mm。
硅钢片8以叠装的方式排列在槽型钢5内,通过螺栓9和不锈钢6将硅钢片8与槽型钢5相连接,硅钢片8法线方向与磁力线方向和运动方向垂直。
其中,工字钢3与铁轨钢枕1采用螺栓4连接。
工字钢3采用通用钢结构。
如图2所示,工字钢3与槽型钢5也可采用一体化设计,成为一个整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铁轨钢枕(1)相连的工字钢(3),工字钢(3)与槽型钢(5)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工字钢(3)与铁轨钢枕(1)采用螺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槽型钢(5)位于工字钢(3)下方,槽型钢(5)采用不锈钢螺栓(4)与工字钢(3)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硅钢片(8),硅钢片(8)以叠装的方式排列在槽型钢(5)内,硅钢片(8)法线方向与磁力线方向和运动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工字钢(3)与槽型钢(5)为一体化设计而成为一个整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9)和不锈钢(6)或其它非铁磁性材料将硅钢片与槽型钢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导轨,其特征在于不锈钢薄板(7)包封整个导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导轨,包括与铁轨钢枕(1)相连的工字钢(3),工字钢(3)与槽型钢(5)相连,槽型钢内置采用特定取向的矽钢片。它可减少磁场诱导阻力,提高磁悬浮列车适应实际路况的能力,减少能耗,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E01B25/00GK1861909SQ20051006882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毕大川 申请人: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