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809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无砟轨道中埋设在轨道板或道床板混凝土中的钢筋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在铁路上,“砟”的意思是小块的石头。常规铁路都是在小块石头的基础上,再铺设 枕木或混凝土轨枕,最后铺设钢轨,但这种铁路不适于列车高速行驶。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证实,高速铁路基础工程如果使用常规的轨道系统,道砟粉化严重,线路维修频繁,安全性、 舒适性、经济性相对较差,因此,使用无砟轨道是高速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无砟轨道中的轨道板或道床板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其中钢筋与钢筋叠合或十 字交叉是常见的钢结构组合方式,由于钢筋的绝缘性较差,因此相互接触的钢筋很容易形 成回路,且由于列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很容易在路面产生静电,当钢筋之间不绝缘时,就 会对列车的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目前使得钢筋接触绝缘的方式,大部分是使用环氧粉末对钢筋进行绝缘涂装,可 参考本申请人于2005年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65316. 5,名称为“铁路无砟轨道板 绝缘钢筋”一案,该案提供一种绝缘钢筋结构,是在钢筋的表面涂覆环氧树脂保护层,对叠 合或交叉的钢筋进行绝缘隔离。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对于接触处设有螺纹的钢筋而言,很难在表面进行均勻、完整的涂覆,造成有 遗漏,存在安全隐患;(2)由于环氧树脂本身具有一定的脆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磨损破裂的 情形,失去绝缘的效果,缩短钢筋的使用寿命。针对前述分析,本设计人在前案基础上继续研究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其可提高钢 筋的绝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钢筋结构的稳定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套设于带有环氧树脂涂层 的钢筋外部。上述绝缘套管是使用塑胶挤出成型技术制成。上述绝缘套管的介电强度为大于等于30KV/mm2。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涂覆有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外部再套设绝缘 套管,具有以下改进(1)由于绝缘套管不易磨损,因此可较好地防止叠合或交叉的钢筋相互接触,确保 钢筋之间的绝缘性,从而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2)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钢筋的叠合或交叉处是借助绝缘套管直接接触,由于绝缘套管的表面粗糙,粘性较好,因此不易出现相对滑动,使得钢筋结构更加稳定,提高整体的 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阐述。参考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其配合用 于架设轨道板的钢筋结构,所述钢筋结构是指普通的钢筋1,并在该钢筋1的外周均勻涂覆 环氧树脂涂层2,用于起到绝缘防腐的作用,此为现有结构,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绝缘套管3套设在涂覆有环氧树脂涂层2的钢筋1外 部,所述绝缘套管3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内径可恰好等于钢筋1涂覆环氧树脂涂层2后的 外径,也可大于所述外径,且该绝缘套管3的长度既可以与钢筋1相同,也可以只是套设在 相邻钢筋1的接触处,如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是作为长度与钢筋1的长度相当,且绝缘套管 3可使用塑胶挤出成型技术制成,且介电强度为大于等于30KV/mm2,从而确保绝缘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绝缘套管3可套设于钢筋1的外部,在进行钢筋的叠加或十 字交叉时,是借助绝缘套管3的表面相互接触,而由于绝缘套管3的绝缘性能,且不易磨损, 因此可有效提高钢筋之间的绝缘性能;另外,由于绝缘套管3表面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在接 触处不易产生相对滑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固。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其特征在于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套设于带有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管 是使用塑胶挤出成型技术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管 的介电强度为大于等于30KV/mm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铁路用无砟轨道板绝缘套管,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套设于带有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外部。此种结构可套设在涂覆有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外部,可提高钢筋的绝缘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钢筋结构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E01B1/00GK201704584SQ20102019383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郑玉飞 申请人:厦门新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