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及其货车底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380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货车及其货车底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货车及其货车底架系统。
背景技术
长大型货物运输车是铁路货车的重要分支,常用于运输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大型设备。长大型货物运输车向大吨位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过桥问题,货车的轴重、轴距以及邻轴距是影响过桥能力的主要因素。目前,铁路货物运输车的轴重已有明确规定,只能通过优化轴距和邻轴距来推动长大型货物运输车的发展。
如图1-2所示,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货车底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货车底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若干转向架、底架,以及承载梁14。转向架通过底架连接至承载梁14。转向架安装有若干车轴11,转向架的车轴11之间的间距为轴距,两个转向架之间的间距为邻轴距,如图I所示,L I为轴距,L2为邻轴距,设计货车底架系统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各轴距和各邻轴距。转向架的种类包括二轴转向架122、三轴转向架123、四轴转向架、五轴转向架。
目前,底架系统中各转向架为统一规格,即各转向架的车轴11数目相同。货车的轴重一定,当货车载重一定时,可以计算出货车所需车轴11的数目。转向架在布置时,为了稳定性,一般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大致呈对称布置。图I中所示的为三轴转向架123,例如, 当仅需28根车轴11时,按照上述布置需求,若在不存在多余车轴的前提下,则只能采用二轴转向架122,需要三层底架,且需要较多数目的底架连接,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采用三轴转向架123,可以减少转向架的数目,但只能设置十个三轴转向架123,则底架系统具有30 根车轴11,导致车辆长度偏长;且底架系统会出现两根多余的车轴11,即不能有效利用轴重,造成运输能力浪费。而且,采用三轴转向架123时,同样需要设置三层底架,层数较多。 从图I还可以看出,为了实现连接,三层底架133需要连接二层底架132和一层底架131,重力的传递并不均等,具有安全隐患。
再以图2中所示的20轴底架系统为例,在不浪费轴重的前提下,三轴和四轴转向架无法布置,采用二轴转向架122布置,也是需要三层底架,层数偏高;而且,与上述示例相同,三层底架133需要连接二层底架132和一层底架131,即底架同样存在重力传递并不均等的缺陷,具有安全隐患。
实际上,为了不浪费车轴11,需使车轴11总数能够被转向架轴数整除,可想而知, 并非所有轴数均能达到该要求,导致车轴11偏多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能够整除,也可能导致邻间距、轴距的调节不够灵活。
可见,目前的货车底架系统,在配备转向架时,易于产生下述技术问题
a、车辆底架层数过多,纵向力传递路径曲折,存在安全隐患;
b、底架连接时的重力传递不够均匀,存在安全隐患;
C、货车长度偏长,通过曲线时内偏移量大,车辆超限运输能力降低;3
d、未能有效利用轴重,造成运输能力浪费。
有鉴于此,如何合理设置货车底架系统,以使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货车及其货车底架系统,该货车底架系统能够灵活组合转向架,以达到有效利用轴重、避免车辆长度过长、减少底架层数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若干转向架和承载梁,所述转向架安装有若干车轴,所述转向架通过底架与所述承载梁连接,所述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车轴数目的所述转向架。
由于货车底架系统可以具有不同轴数的转向架,当所需车轴数目确定时,可以根据车轴的数目,得出最佳的转向架组合,与背景技术相比,达到了减少车辆底架层数、控制车辆长度、充分利用轴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过桥能力,促进了长大型货车向更大吨位发展。而且,不同轴数转向架的组合,使得货车底架系统在设计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从而能够根据货车承载系统的实际载重状态、牵引系统的布置等因素,灵活地组合,轴距和邻轴距的调节也更为灵活。
优选地,所述转向架之间通过最低层的所述底架连接,同层的所述底架通过高其一层的所述底架连接,最高层的所述底架连接至所述承载梁。
优选地,在所述货车长度方向上,所述底架沿货车底架系统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转向架通过所述底架连接形成转向架组,各所述转向架组均包括两种车轴数目的所述转向架。
优选地,各所述转向架组内的所述转向架的组成相同。
优选地,所述货车底架系统包括28根车轴;各所述转向架组均包括三轴转向架和四轴转向架。
优选地,所述货车底架系统包括20根车轴;各所述转向架组均包括二轴转向架和三轴转向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货车,包括货车底架系统和货物承载系统,所述货车底架系统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由于上述货车底架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货车底架系统的货车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货车底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货车底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1-2 中
11车轴、123三轴转向架、124四轴转向架、131 —层底架、132 二层底架、133三层底架、14承载梁;
图3-6 中
21车轴、222 二轴转向架、223三轴转向架、224四轴转向架、231 —层底架、232 二层底架、24承载梁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若干转向架,转向架安装有若干车轴21,转向架的数目与所需车轴21数目相关。转向架通过底架连接,并最终连接至货车底架系统的承载梁24上。本实施例中,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车轴21数目的转向架,即至少有一个转向架的车轴 21数目与其他转向架车轴21数目不同。如图3所示,具有三轴转向架223和四轴转向架 224,即一种转向架安装有三根车轴21,另一种转向架安装有四根车轴21。
图3中示出的货车底架系统为28轴,共设置了四组三轴转向架223、四组四轴转向架224,三轴转向架223和四轴转向架224相邻设置,相邻的三轴转向架223和四轴转向架 224通过一层底架131连接形成转向架组,相邻的一层底架131再通过二层底架132连接, 相邻的二层底架132连接至承载梁24。
从图3可以看出,货车底架系统由于采用了三轴转向架223和四轴转向架224组合,与背景技术中相比较,达到了下述效果
a、仅需设置两层底架,即可实现与承载梁24的连接;
b、同一底架连接相邻的转向架或是相邻的同层底架,使得各底架的重力传递均匀,车轴21受力均匀;
C、共用28根车轴21,无多余车轴21,车辆整体长度得以控制,且充分利用了轴重。
除了上述28轴的转向架组合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其他实施例,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该货车底架系统共20轴,包括二轴转向架222和三轴转向架223,相邻的二轴转向架222和三轴转向架223通过一层底架131连接形成转向架组,相邻的一层底架131再通过二层底架132连接,相邻的二层底架132连接至承载梁24。
请继续参考图5-6,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货车底架系统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中,货车底架系统共设22轴,图6中,货车底架系统共设26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不同的是,上述实施例中转向架组内的转向架组成相同,而此两实施例中,转向架组内具有相同轴数的转向架,也具有不同轴数的转向架。图5-6中,货车底架系统均采用两层底架,即图中所示的一层底架131和二层底架132,若按照背景技术所述方案进行设计, 货车底架系统至少需要三层底架,而且仅能采用二轴转向架222装配,否则必然存在多余车轴21,使得车辆长度偏长。
由此可知,由于货车底架系统可以具有不同轴数的转向架,当所需车轴21数目确定时,可以根据车轴21的数目,得出最佳的转向架组合,灵活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I、根据车辆载重、自重以及轴重确定车轴21的数目,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车轴数目=(载重+自重)/轴重;其中,轴重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确定;
2、选择转向架的组合形式,目前主要有二轴、三轴、四轴、五轴的转向架;
比如上述的28轴底架系统,可以如图3选择四组四轴转向架224、四组三轴转向架223 ;也可以选择为六组三轴转向架223、两组五轴转向架;或是二轴转向架222、三轴转向架223、四轴转向架224、五轴转向架各两组,等等,均可以实现两层底架设置。当然,为了加工效率,图3中的方式最为优化,仅加工两种轴数的转向架即可。而且,各转向架组内的转向架组成相同,也有利于均衡布置,使车轴21的承载更为均匀。
3、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轴距和邻轴距;
4、最后,确定货车底架系统的具体结构。
与背景技术相比,达到了减少车辆底架层数(两层底架可以满足目前的轴数需求,40轴以内)、控制车辆长度、充分利用轴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过桥能力,促进了长大型货车向更大吨位发展。而且,不同轴数转向架的组合,使得货车底架系统在设计时, 可以有多种选择,从而能够根据货车承载系统的实际载重状态、牵引系统的布置等因素,灵活地组合,轴距和邻轴距的调节也更为灵活。
由于设计的灵活,可以使转向架之间通过同层底架连接,同层底架通过另一底架连接,即转向架支架通过最低层的底架连接,同层的底架通过高其一层的底架连接,最高层的底架连接至承载梁24。如图3-6所示,转向架均可以通过一层底架231(最低层底架)连接,一层底架231通过二层底架232 (最高层底架)连接,二层底架232连接至承载梁24。 相较于背景技术中出现的底架同时连接转向架和另一底架、或是同时连接不同层底架的情形,显然,本申请的连接方式中,底架的高度易于控制,连接也易于实现,而且能够更为均匀地将载荷传递至各车轴21。
在设计转向架组合时,底架在货车长度方向上,可以沿货车底架系统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如图3-6所示,对称设置使得各转向架受力更为均匀,相应地,各车轴21受力也更为均匀,符合安全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除了上述货车底架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货车,包括货车底架系统和货物承载系统,货车底架系统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由于上述货车底架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货车底架系统的货车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货车及其货车底架系统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若干转向架和承载梁(24),所述转向架安装有若干车轴(21),所述转向架通过底架与所述承载梁(2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车轴数目的所述转向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之间通过最低层的所述底架连接,同层的所述底架通过高其一层的所述底架连接,最高层的所述底架连接至所述承载梁。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货车长度方向上,所述底架沿货车底架系统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转向架通过所述底架连接形成转向架组,各所述转向架组均包括两种车轴数目的所述转向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转向架组内的所述转向架的组成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底架系统包括28根车轴(21);各所述转向架组均包括三轴转向架(223)和四轴转向架(224)。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底架系统包括20根车轴(21);各所述转向架组均包括二轴转向架(222)和三轴转向架(223)。
8.一种货车,包括货车底架系统和货物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底架系统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货车底架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若干转向架和承载梁,转向架安装有若干车轴,转向架通过底架与所述承载梁连接,货车底架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车轴数目的转向架。由于货车底架系统可以具有不同轴数的转向架,当所需车轴数目确定时,可以根据车轴的数目,得出最佳的转向架组合,与背景技术相比,达到了减少车辆底架层数、控制车辆长度、充分利用轴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过桥能力,促进了长大型货车向更大吨位发展。而且,不同轴数转向架的组合,使得货车底架系统在设计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从而能够根据货车承载系统的实际载重状态、牵引系统的布置等因素,灵活地组合,轴距和邻轴距的调节也更为灵活。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货车。
文档编号B61F3/02GK102923148SQ20121049494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志刚, 魏鸿亮, 闫海军, 付勇, 赵天军, 王胜坤, 杨爽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