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309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所述轨道车包括控制主板、壳体、行走电机、行走机构、动力传输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车自动运行,结构简单紧凑,能双向行驶,行走机构采用对称的齿轮组,并设置检测机构,确保各个微型车轮行走同步,保持车的平衡度和精确度。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摄影室中,地面的灯具定位一般都是手动进行,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而手动定位依据的是操作人员的经验,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确保摄影效果。且不容易保证运行的经精确性。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所述轨道车包括控制主板、壳体、行走电机、行走机构、动力传输机构;
[0004]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行走电机驱动模块;
[0005]所述壳体下部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一个T形轨道容纳腔;
[0006]行走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壳体腔两侧的齿轮组、四个微型车轮;
[0007]在壳体腔内左侧的齿轮组,所有齿轮依次接触排成人字型,从左下斜向上依次为左一齿轮、左二齿轮、左三齿轮、电动齿轮,从电动齿轮往右下依次为左四齿轮、左五齿轮、左六齿轮;对应于左一齿轮、左六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微型车轮;微型车轮的圆心固定在穿过其对应齿轮圆心的横杆上;电动齿轮与行走电机连接;
[0008]在壳体腔内右侧的齿轮组,所有齿轮依次接触排成人字型,从右下斜向上依次为右一齿轮、右二齿轮、右三齿轮、中间齿轮,从中间齿轮往左下依次为右四齿轮、右五齿轮、右六齿轮;在壳体外部对应于右一齿轮、右六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微型车轮;微型车轮的圆心固定在穿过及其对应齿轮圆心的横杆上;
[0009]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将壳体腔内左侧的齿轮组的动力传输给右侧的齿轮组。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所述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包含红外对管和编码盘,所述编码盘穿孔,固定在穿过电机齿轮圆心的横杆上,红外对管检测编码盘的孔对红外线的阻通,进行水平速度和距离的检测。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设置在壳体腔内。
[0012]进一步的,微型车轮设置在壳体外部,横杆穿过壳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为一组过桥齿轮,所述过桥齿轮包括两个齿轮和一个传动杆,所述两个齿轮分别与壳体腔内2个齿轮组接触。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5]自动运行,结构简单紧凑,能双向行驶,行走机构采用对称的齿轮组,并设置检测机构,确保各个微型车轮行走同步,保持车的平衡度和精确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车内部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轨道车包括控制主板、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的行走电机2、行走机构、动力传输机构、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设置在壳体I外的四个微型车轮3。
[0018]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行走电机驱动模块,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通信接□。
[0019]所述壳体I的整体呈方形,壳体腔内上部设置有、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壳体下部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一个T形轨道容纳腔。
[0020]行走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壳体腔两侧的齿轮组(图中未画出)、设置在壳体I外侧的四个微型车轮3。
[0021]每个齿轮组包含7个齿轮。在壳体I腔内左侧,所有齿轮呈“人”字型从左下斜向上依次为左一齿轮、左二齿轮、左三齿轮、电动齿轮,从电动齿轮往右下依次为左四齿轮、左五齿轮、左六齿轮。在壳体I外部对应于左一齿轮、左六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微型车轮3。微型车轮3的圆心固定在穿过其对应齿轮圆心的横杆上,当该齿轮转动时,微型车轮3在地面上行走。壳体I腔内左侧上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电动齿轮。
[0022]在壳体I腔内右侧,所有齿轮呈“人”字型。从右下斜向上依次为右一齿轮、右二齿轮、右三齿轮、中间齿轮,从中间齿轮往左下依次为右四齿轮、右五齿轮、右六齿轮。在壳体外部对应于右一齿轮、右六齿轮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微型车轮3。微型车轮3的圆心固定在穿过及其对应齿轮圆心的横杆上,当该齿轮转动时,微型车轮3在地面上行走。
[0023]动力传输机构为一组过桥齿轮4,包括两个齿轮和一个传动杆,所述两个齿轮分别与左、右齿轮组接触。由于左边的电动齿轮有电机为动力,通过过桥齿轮4把动力传送给右边的齿轮,以达到同时驱动4个微型车轮3在地面上行走的目的,增加了轨道车的平衡度和精确度。
[0024]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设置在壳体I腔体上部。检测采用红外对管和编码盘5来完成。将一个转上孔的编码盘5固定在穿过电机齿轮圆心的传动杆上,然后由红外对管检测编码盘5的孔对红外线的阻通,进行水平速度和距离的检测。
[0025]当然,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也可以设置在壳体I外部,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里面是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
[0026]所述轨道车的工作原理为:控制模块控制行走电机2动作,同时,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不断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参数传回控制模块,达到指令要求的参数值后,控制模块控制行走电机2停止动作。
[0027]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车自动运行,结构简单紧凑,能双向行驶,行走机构采用对称的齿轮组,并设置检测机构,确保各个微型车轮行走同步,保持车的平衡度和精确度。
[00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案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包括控制主板、壳体、行走电机、行走机构、动力传输机构; 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行走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壳体下部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一个T形轨道容纳腔; 行走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壳体腔两侧的齿轮组、四个微型车轮; 在壳体腔内左侧的齿轮组,所有齿轮依次接触排成人字型,从左下斜向上依次为左一齿轮、左二齿轮、左三齿轮、电动齿轮,从电动齿轮往右下依次为左四齿轮、左五齿轮、左六齿轮;对应于左一齿轮、左六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微型车轮;微型车轮的圆心固定在穿过其对应齿轮圆心的横杆上;电动齿轮与行走电机连接; 在壳体腔内右侧的齿轮组,所有齿轮依次接触排成人字型,从右下斜向上依次为右一齿轮、右二齿轮、右三齿轮、中间齿轮,从中间齿轮往左下依次为右四齿轮、右五齿轮、右六齿轮;在壳体外部对应于右一齿轮、右六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微型车轮;微型车轮的圆心固定在穿过及其对应齿轮圆心的横杆上; 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将壳体腔内左侧的齿轮组的动力传输给右侧的齿轮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所述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包含红外对管和编码盘,所述编码盘穿孔,固定在穿过电机齿轮圆心的横杆上,红外对管检测编码盘的孔对红外线的阻通,进行水平速度和距离的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距离及速度检测机构设置在壳体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微型车轮设置在壳体外部,横杆穿过壳体。
5.如权利要求f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工字形轨道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为一组过桥齿轮,所述过桥齿轮包括两个齿轮和一个传动杆,所述两个齿轮分别与壳体腔内2个齿轮组接触。
【文档编号】B61D15/00GK203739893SQ20142003815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2日
【发明者】徐忠 申请人:四川圣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