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29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索卡绳器工装领域,尤其是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



背景技术:

千米施工索道承载索两端分别固定于上、下地锚的支架上,形成架空索道的承载轨道。地锚多以承受拉力为主,因为承载索长度较长,所以即便是在上、下地锚处产生的轻微晃动,也可能会造成承载索的大幅度晃动,导致地锚损坏或者松动,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一般的施工索道都使用多个绳卡对承载索进行固定,但千米施工索道受力较大,使用绳卡易发生安全事故,并且承载索张紧力不能保证。另外当索道运行后,承载索会产生一定的形变,需要对承载索进行二次预紧,而在现有的承载索预紧时,必须拆除绳卡,二次预紧后再用绳卡固定承载索,操作复杂,投入维护成本高,还往往会影响索道正常施工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索道长度较长时晃动较大,地锚容易损坏,使用绳卡固定承载索存在的安全隐患,影响索道运行效率,以及索道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楔体部;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间通过至少两个紧固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设置有贯穿的楔形孔;所述楔体部由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组合而成,所述楔体部能插入所述楔形孔中,且与所述楔形孔相匹配,在所述第一楔体和所述第二楔体的接触面上均开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承载索凹槽,所述承载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承载索半径,紧固所述紧固螺栓能够将所述楔体部压装在所述楔形孔内。

优选地,所述楔体部的大端端面露出所述第一座体10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孔由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的第一楔形凹槽和位于第二座体上的第二楔形凹槽共同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大小、结构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均为铸钢材质,并通过铸造制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楔形凹槽小端和/或第二座体的第二楔形凹槽小端端面上还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丝孔,在所述丝孔内安装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上安装有备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上的调整螺栓均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承载索凹槽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索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其深度比承载索半径小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间的紧固螺栓数量为八个,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凹槽或第二楔形凹槽两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锁紧时将承载索穿过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楔形孔后,再嵌入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之间的承载索凹槽内(楔体部小端指向受力方向),然后将由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组成的楔体部插入楔形孔内,旋拧紧固螺栓将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预压紧,然后用锤头击打楔体部,使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在楔形孔的挤压下相互挤紧,因为承载索凹槽的深度小于承载索半径,所以在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相互挤压时可以将承载索抱紧。工作时,因为承载索较重,在自身重力或承载重物的作用下承载索会给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一个较大的摩擦力,使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向楔形孔小端移动,从而将绳索抱的更紧。在日常维护时,可以通过调节楔体部小端的调整螺栓使其顶紧固定支架,来将实现承载索二次预紧,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提高了施工索道运行安全系数,延长了承载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座体 2、第二座体

3、楔体部 4、楔形孔

5、紧固螺栓 6、法兰

7、地锚 8、固定支架

9、承载索 10、调整螺栓

31、第一楔体 32、第二楔体

33、承载索凹槽 41、第一楔形凹槽

42、第二楔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包括第一座体1、第二座体2、楔体部3;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2间通过至少两个紧固螺栓5相连接,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2之间设置有贯穿的楔形孔4;楔体部3由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组合而成,楔体部3能插入楔形孔中,第一楔体31与第二楔体32上的斜面斜度与楔形孔4的斜度相匹配,在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的接触面上均开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承载索凹槽33,承载索凹槽33的深度小于承载索9半径,紧固紧固螺栓5能够将楔体部压装在楔形孔4内。

在锁紧时,将承载索穿过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的楔形孔4后,再嵌入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之间的承载索凹槽33内(楔体部3小端背离地锚7),然后将由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组成的楔体部3插入楔形孔4内,旋拧紧固螺栓5将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预压紧,然后用锤头击打楔体部3端部,使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在楔形孔4的挤压下相互挤紧,因为承载索凹槽33的深度小于承载索9的半径,所以在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相互挤压时可以将承载索抱紧。工作时,因为承载索9较重,在自身重力或承载重物的作用下承载索9会给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一个较大的摩擦力,使第一楔体31和第二楔体32向楔形孔小端移动,从而将绳索抱的更紧。

楔体部3的大端端面露出第一座体10mm以上,在安装时可以直接用锤头击打楔体部3的大端端面进行预紧。

楔形孔4可以由一个单独开在第一座体1上的第一楔形凹槽41和平板式的第二座体2组成,也可以由位于第一座体1上的第一楔形凹槽41和位于第二座体2上的第二楔形凹槽42共同组成,共同组成时第一楔形凹槽41与第二楔形凹槽42共同受力,受力更加均匀,安全性能更高。

优选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的大小、结构完全相同,这样便于批量制作。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优选为铸钢材质,并通过铸造制作。

在第一座体1的第一楔形凹槽小端和/或第二座体2的第二楔形凹槽小端端面上还设置有法兰6,法兰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丝孔,在丝孔内安装有调整螺栓10,调整螺栓10上安装有备紧螺母。在日常维护时,可以通过调节楔体部3小端的调整螺栓10使其顶紧固定支架8,顶紧后通过备紧螺母备紧防松,来将实现承载索9的二次预紧,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提高了施工索道运行安全系数,延长了承载索使用寿命。

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上的调整螺栓10均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承载索9凹槽33两侧,这样调整螺栓10受力更加均匀,安全系数更高。

承载索凹槽33优选为半圆形凹槽,防止承载索变形,凹槽深度比承载索9半径小2~5mm,这样可以保证楔体部3在楔形孔的挤压下能有效的挤压紧承载索9。

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间的紧固螺栓5数量为8个,对称布置在第一楔形凹槽或第二楔形凹槽两侧,这样使楔体部3与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更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更高,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索道长度较长时晃动较大,地锚容易损坏,使用绳卡固定承载索存在的安全隐患,影响索道运行效率,以及索道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