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及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729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及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及含其的列车。



背景技术:

现有轨道车辆的包间侧墙板结构,一般将衣帽钩、卷帘、风道集成于一体。例如,中国专利CN202046315U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车集成侧墙板,具体技术方案为:侧墙板集成卷帘及卷帘盖板,卷帘固定在侧墙板的采光口上方;在侧墙板顶部设置有插槽,卷帘盖板背面靠近卷帘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卡,安装时先将卷帘盖板顶部插进弹簧卡,然后将卷帘盖板安装卡卡在插槽内即可;侧墙板背面有通风道,上部设置有与空调送风系统相连通的进风口,底部设置向车内送风的送风口;侧墙板内设置有安装衣帽钩的补强板,衣帽钩直接安装于侧墙板的补强板上。

现有集成侧墙板结构无法实现空调风量大小的调节,不能满足不同旅客对风量大小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旅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侧墙板结构无法调节空调风量大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安装在卧铺包间内,所述卧铺包间内设有安装有采光口的侧墙板,所述采光口上端设有卷帘结构,所述复合式送风结构与卷帘结构相连接,所述复合式送风结构包括卷帘盖板组件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卷帘盖板组件为半封闭结构,所述卷帘盖板组件的一端为进风口,所述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卷帘盖板组件的进风口端;所述卷帘结构盖板组件的开口侧与侧墙板相接形成准封闭结构,所述卷帘结构盖板组件与侧墙板间的安装缝隙形成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侧与所述下盖板的一侧连接形成所述半封闭结构;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包括旋钮、第一销轴和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套设在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第一销轴设置在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内,所述第一销轴的下端穿过所述下盖板,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一销轴的下端连接,转动所述旋钮能带动所述第一翅片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风量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销轴、第二翅片和连接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销轴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内,所述第二翅片套设在所述第二销轴上,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当所述第一翅片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时由所述连接片带动所述第二翅片绕所述第二销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风量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当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第一翅片和/或所述第二翅片限位时,所述复合式送风结构的送风量最大,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对所述第一翅片和/或所述第二翅片限位时,所述复合式送风结构的送风量最小。

优选地,所述风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内,所述安装框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下板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的上端与所述上板连接,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板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板,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或所述下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卷帘盖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卷帘盖板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用于对所述第一翅片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的一个靠近所述第一销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连线的内侧用于对所述第一翅片限位,另一个靠近所述第二销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连线的内侧用于对所述第二翅片限位。

优选地,所述风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内,所述安装框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下板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上端与所述上板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板,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上板或所述下板上。

优选地,所述上板与所述上盖板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下板底部设置有销轴,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板的销轴对应的销孔或凹槽,所述下板底部的销轴插入所述下盖板的销孔或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卷帘盖板组件还包括若干铰链,所述上盖板的一侧与所述下盖板的一侧通过若干所述铰链连接,所述下盖板能够绕所述上盖板的一侧翻转。

优选的,所述侧墙板包括墙板主体、采光口和固定件,所述采光口设置在所述墙板主体上,所述卷帘结构设置在所述采光口的上端,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采光口上端的所述墙板主体上,所述卷帘盖板组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卷帘盖板组件的开口侧与所述墙板主体相接形成准封闭结构,所述卷帘盖板组件与所述墙板主体间的安装缝隙形成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的上部设置为支撑部,所述固定件的下部为搭扣结构,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侧与所述下盖板的一侧连接,所述上盖板的另一侧置于所述固定件的支撑部上,所述下盖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件的搭扣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采光口上端两侧的所述墙板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侧墙板还包括固定型材,所述固定型材预埋在所述采光口上端的两侧,所述卷帘结构与所述固定型材连接,所述采光口两侧的所述墙板主体夹层中设置有滑道,向下拉所述卷帘结构的下拉杆,所述卷帘结构可在所述滑道的任意位置停止。

优选地,所述侧墙板还包括衣帽钩和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置在所述墙板主体上,所述衣帽钩设置在所述补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列车,包括多个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多个卧铺包间,所述卧铺包间内设有侧墙板结构,所述侧墙板结构上安装有所述的复合式送风结构。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轨道车辆的侧墙板结构上设计了复合式送风结构,即通过在卷帘盖板组件中设置风量调节装置,既实现了卷帘结构的快速更换,又实现了送风量的可调节,提高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一种侧墙板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一种未安装复合式送风结构的侧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向剖视并示出了与卧铺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7为进风口关闭下的图6的C-C向示意图;

图8为进风口开度最大状态下的图6的C-C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表示为:

1 侧墙板结构; 2 卧铺; 201 底部框架;

202 垫材; 203 紧固件; 3 进风口;

4 出风口; 100 复合式送风结构; 110 卷帘盖板组件;

111 上盖板; 112 下盖板; 113 铰链;

120 风量调节装置; 121 旋钮; 122 第一销轴;

123 第一翅片; 124 第二销轴; 125 第二翅片;

126 连接片; 127 第一限位件; 128 第二限位件;

129 安装框; 1291 上板; 1292 下板;

200 侧墙板; 210 墙板主体; 220 采光口;

230 固定件; 231 支撑部; 232 搭扣结构;

240 固定型材; 250 滑道; 260 衣帽钩;

270 补强板; 300 卷帘结构; 301 下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制。

下述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上盖板或下盖板中的方位词,“侧”指的是上盖板或下盖板的宽度方向的末端、“端”指上盖板或下盖板的长度方向的末端。

参见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一种侧墙板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侧墙板结构1包括复合式送风结构100、侧墙板200和卷帘结构300。侧墙板200包括墙板主体210、采光口220和固定件230,墙板主体210的材质例如为玻璃钢,采光口220设置在墙板主体210上,卷帘结构300设置在采光口220的上端,固定件230设置在采光口220上端的墙板主体210上。复合式送风结构100包括卷帘盖板组件110和风量调节装置120,卷帘盖板组件110为半封闭结构,卷帘盖板组件110的一端为进风口3,风量调节装置120设置在卷帘盖板组件110的进风口端。卷帘盖板组件110与固定件230连接,卷帘盖板组件110的开口侧与墙板主体210相接形成准封闭结构,卷帘盖板组件110与墙板主体210间的安装缝隙形成出风口4。

上述“半封闭结构”、“准封闭结构”是从卷帘盖板组件110的横截面形状角度描述的,半封闭结构是指卷帘盖板组件110的横截面未完全形成封闭形状,存在一个缺口;准封闭结构是指卷帘盖板组件110的横截面形成一个有缝隙接近封闭的形状,即在半封闭结构的缺口与墙板主体210相接时,存在安装缝隙,形成出风口4。从卷帘盖板组件110的长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看,准封闭结构沿卷帘盖板组件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为风道。

结合图5,图5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固定件230的上部设置为支撑部231,支撑部231的具体结构例如将固定件230的上部折弯形成一个支撑面,固定件230的下部为搭扣结构232,卷帘盖板组件110包括上盖板111和下盖板112,上盖板111和下盖板112例如为一定形状的型材,也可以通过板件折弯成型,上盖板111的一侧与下盖板112的一侧连接,上盖板111的另一侧置于固定件230的支撑部231上,下盖板112的另一侧与固定件230的搭扣结构232连接,例如用粘接方式连接。固定件230的数量可根据稳固安装复合式送风结构100的需要设置,优选固定件2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采光口220上端两侧的墙板主体210上。复合式送风结构100安装后,由上盖板111、下盖板112、墙板主体210组成准封闭结构,上盖板111、下盖板112分别在其另一侧与墙板主体210相接处存在安装缝隙,形成出风口4。复合式送风结构100将进风口、出风口、卷帘结构盖板和风量调节功能集成于一体。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一种未安装复合式送风结构的侧墙板结构示意图。侧墙板200还包括固定型材240,固定型材240预埋在采光口220上端的两侧,卷帘结构300(见图2)与固定型材240例如用螺栓连接,采光口220两侧的墙板主体210夹层中设置有滑道250,向下拉所述卷帘结构300的下拉杆301(见图4),卷帘结构300可在滑道250的任意位置停止。侧墙板200还包括衣帽钩260和补强板270,补强板270设置在墙板主体210上,衣帽钩260设置在补强板270上,补强板270及衣帽钩260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依据本领域已知的方式设计,在此不在赘述。

参见图4,为图1的A-A向剖视并示出了与卧铺结构连接的示意图。轨道车辆包括侧墙板结构1和卧铺2,卧铺包括底部框架201、垫材202和若干紧固件203,底部框架201与卷帘盖板组件110的上盖板111用紧固件203连接。

参见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复合式送风结构100包括卷帘盖板组件110和风量调节装置120。卷帘盖板组件110包括上盖板111、下盖板112和若干铰链113,上盖板111的一侧与下盖板112的一侧通过若干铰链113连接形成半封闭结构,下盖板112能够绕上盖板111的一侧翻转。

风量调节装置120包括旋钮121、第一销轴122、第一翅片123、第二销轴124、第二翅片125、连接片126、第一限位件127、第二限位件128和安装框129。安装框129设置在卷帘盖板组件110内,安装框129包括上板1291和下板1292,例如由板件折弯形成“[”形状的半封闭结构。上板1291与上盖板111连接,下板1292与下盖板112连接,第一销轴122与第二销轴124间隔地设置,第一翅片123套设在第一销轴122上,第二翅片125套设在第二销轴124上,连接片126连接第一翅片123和第二翅片125,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的上端与上板1291连接,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的下端与下板1292连接,第一销轴122的下端穿过下板1292,旋钮121与第一销轴122的下端连接,第一限位件127和第二限位件128设置在上板1291或下板1292上。

优选实施例中,安装框129的下板1292底部设置两个销轴(未示出),上板1291上设置若干螺孔或光孔(图4的203指引处);卷帘盖板组件110的上盖板111预设若干柳螺母(图4的203指引处),下盖板112设置有与下板1292对应的销孔或凹槽(未示出)。安装风量调节装置120时,将安装框129的下板1292底部的销轴插入卷帘盖板组件110的下盖板112的销孔或凹槽中,用螺接件经上盖板111的柳螺母穿过上板1291对风量调节装置120进行固定。

下板1292底部的销轴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个或多个,下盖板112对应的销孔或凹槽的数量可以与下板1292底部的销轴数量相同,也可以多于销轴的数量,以便调整风量调节装置120安装在卷帘盖板组件110中的位置。

由于安装框129的存在,使得风量调节装置120可以模块化组装,将风量调节装置120的除旋钮121之外的所有其他零件安装后整体安装到卷帘盖板组件110中。同时,在检修卷帘结构300时,由于安装框129的上板1291通过紧固件与上盖板111紧固件连接,安装框129的下板1292是通过底部两个销轴插入下盖板112的销孔中,所以向下打开下盖板112对卷帘结构300进行检修时,风量调节装置120不会因下盖板112的转动而移动,也不需要对风量调节装置120进行拆卸。

转动旋钮121能带动第一翅片123绕第一销轴122转动,连接片126带动第二翅片125跟随第一翅片123转动。

参见图7~图8,图7为进风口关闭下的图6的C-C向示意图,图8为进风口开度最大状态下的图6的C-C向示意图。第一限位件127和第二限位件128均设置在安装框129的下板1292上,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所在的平面与卷帘盖板组件110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垂直,第一限位件127位于第一销轴122沿卷帘盖板组件110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用于对第一翅片123限位;第二限位件128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的一个靠近第一销轴122设置在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连线的内侧用于对第一翅片123限位,另一个靠近第二销轴124设置在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连线的内侧用于对第二翅片125的限位。

当所述第一限位件127对第一翅片123限位时,复合式送风结构100的送风量最大,复合式送风结构100的送风量最大;当第二限位件128对第一翅片123和第二翅片125限位时,复合式送风结构100的处于关闭状态。

当轨道车辆的空调处于于送风状态,进风口处于图7所示位置时,进风口关闭,风量无法进入车厢的包间内。当包间内需要送风时,旅客面对采光口侧,顺时针旋转(图7中的箭头为逆时针,因为是图6的C-C向看的)旋钮121,第一翅片123转动,通过连接片126带动相邻的第二翅片125转动,旋钮121的角度越大,则第一翅片123、第二翅片125与卷帘盖板组件110之间的空隙越大,当第一翅片123旋转遇到第一限位件127时,即达到最大送风量位置。旅客感到风量太大时,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121即可实现风口调小,相应的送风量也减小。当第一翅片123和第二翅片125旋转遇到第二限位件128时,进风口关闭,送风量降为零,从而实现旅客个体对包间送风量的控制。

在其他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翅片123的截面与卷帘盖板组件110形成的风道截面积相等时时,可省去第二销轴124、第二翅片125、连接片126和第二限位件128靠近第二销轴124的一个,只保留第一销轴122、第一翅片123、第一限位件127和第二限位件128靠近第一销轴122的一个。同理,当风道截面积比较大时,可以增加销轴、翅片、连接片和限位件的数量。

作为替代方式,限位件还可以设置在安装框129的上板1291上,或者一部分设置在上板1291上,另一部分设置在下板1292上,或者部分设置在安装框上板1291与下板1292之间的侧板(未示出)上;限位件在上板1291、下板1292或侧板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送风量大小在翅片转动的极限位设置。

上述侧墙板200、卷帘盖板组件110、风量调节装置120、卷帘结构300均可进行模块化组装,然后按模块安装侧墙板结构1。安装时,先将侧墙板200安装与轨道车辆的车体(未示出)上,然后安装好卧铺2的底部框架201,用紧固件203将上盖板111固定于卧铺底部框架201上,上盖板111的另一侧搭接在固定件230的支撑部231上,下盖板112绕铰链113向上旋转(以图4为参考,由右至左旋转)与固定件230的搭扣结构232粘接,实现卷帘盖板组件110的安装。

当卷帘结构300需要简单维修时,可向下打开下盖板112,从卷帘盖板组件110的内部空间深入卷帘结构300进行检修。当卷帘结构300损坏需要更换时,将卧铺垫材202去除,拆除紧固件203,将卷帘盖板组件110取下,即可实现卷帘结构300的更换。

由于卷帘盖板组件110将卷帘结构300覆盖,使卷帘结构300不可见,使旅客界面保持整洁美观。当外界光线较强时,将卷帘结构300的下拉杆301向下拉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实现卷帘结构300可对采光口220进行覆盖,避免了强光对旅客的刺激,保证了旅客的日常休息。同时在侧墙板200的采光口220两侧分别设置衣帽钩260,方便旅客悬挂衣帽等。为方便旅客放置物品,还可在采光口220下方设置平窗台,例如设置宽度80mm,并设有2mm的凹坑的平窗台。

在其他的又一实施例中,安装框129可以省略,将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直接设置在卷帘盖板组件110内,即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的上端与上盖板111连接,第一销轴122和第二销轴124的下端与下盖板112连接。限位件也相应设置在上盖板111和/或下盖板112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列车,包括多个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多个卧铺包间,所述卧铺包间内设有侧墙板结构和卧铺,所述侧墙板结构为上安装有上述所述的复合式送风结构。所示侧墙板结构可为上述任一具体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的自由组合,所述卧铺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卷帘盖板组件连接。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卷帘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侧与所述下盖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上盖板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