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加速顶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923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气动加速顶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的驼峰调车场调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气动加速顶控制阀,适用于气动加速顶。



背景技术:

在铁路的驼峰调车场中,某些站场的线路是一种位能不足的“锅底形”断面,在这种断面的线路上单纯采用减速顶等减速设备来进行调速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溜放车辆往往在线路的反坡区段发生途停;另外,当线路的有效长度不足需要延长等改造时,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会出现平坡或反坡等线路坡度不理想的情况。

气动加速顶是一种具有对车辆加速功能的调速设备,用以弥补线路断面位能不足的问题。既有控制阀虽可满足现场实际使用的要求,但结构复杂,零件数目繁多,密封性能不够完善;并且体积、重量较大,设计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导致供气系统成本过大,也不符合节能减排低能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控制方便且精度高、整体可靠性强的气动加速顶控制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气动加速顶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气动加速顶连接,所述控制阀包括控制杆、阀体、阀芯、上阀盖、下阀盖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控制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阀盖并嵌设在所述阀体中,所述阀芯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阀盖和下阀盖分别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上、下方,所述控制阀上还设有排气通道以及与外接气源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气动加速顶上的排气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动加速顶上的缸体气腔连通。

所述控制阀上还设有接头体,所述接头体穿过所述阀体设置并与外接气源连通。

所述接头体与所述阀体外壁的接触位置设有弹簧垫圈。

所述阀芯上设有使阀体两侧的腔体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阀体内设有容纳O型密封圈的密封沟槽。

所述下阀盖与所述阀体通过螺栓和弹簧垫圈配合固定。

所述螺栓的外壁与所述下阀盖接触位置设有垫圈。

所述上阀盖的内壁还设有容纳O型密封圈的密封沟槽。

所述下阀盖的内壁还设有容纳O型密封圈的密封沟槽。

所述复位弹簧为高强度单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车轮压控制杆的行程为控制手段,大大减少控制阀的零件数量、有效地简化其复杂的结构、提高了控制精度且增强了整体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刚度复位弹簧结构,避免了既有产品出现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复位不正常的情况,同时简化了阀体内部结构,减少了零件使用数量和种类;

(3)本实用新型多处使用密封圈结构,增强密封效果以减少气体泄漏,从而增加加速能力,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气动加速顶控制阀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气动加速顶控制阀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气动加速顶控制阀左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气动加速顶控制阀右视图;

图5:如图1所述控制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6:控制阀式气动加速顶工作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7:控制阀式气动加速顶复位状态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气动加速顶控制阀,所述控制阀10与气动加速顶20连接,所述控制阀10包括控制杆11、阀体12、阀芯13、上阀盖14、下阀盖15、复位弹簧16以及排气通道101以及进气通道10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控制方便且精度高,气体密封效果好,能在线路断面位能不足时有效地发挥气动加速功能。

所述上阀盖14通过螺栓40和弹簧垫圈50配合固定在所述阀门12的上方,所述控制杆11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阀盖14并嵌设在所述阀体12中,所述控制杆11在动力作用下(如车轮70的挤压)会沿所述上阀盖14上下移动,所述弹簧垫圈50可以有效地的阻止螺栓40的松动。

所述上阀盖14的内壁还设有密封沟槽112,所述密封沟槽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111,所述O型密封圈111设置在所述控制杆11和所述上阀盖14之间,所述O型密封圈111能防止所述控制杆11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发生气体泄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尘作用。

所述下阀盖15与所述阀体12通过螺栓40和弹簧垫圈50配合固定,所述螺栓40的外壁与所述下阀盖15接触位置设有垫圈60。所述弹簧垫圈50和所述垫圈60的配合,起到防松防震的作用,保证了所述控制阀10的工作过程更加地稳定。

所述下阀盖15的内壁还设有容纳O型密封圈111的密封沟槽112,所述O型密封圈111可以防止气体泄漏且起到防尘作用。

所述阀芯13和复位弹簧16设置在所述阀体12的内部,所述阀芯13设置在所述复位弹簧16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13随着所述控制杆11的移动而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挤压所述复位弹簧16。

所述复位弹簧16优选为高强度单弹簧,弹性好且使用寿命长。

所述控制阀10上还设有排气通道101以及与外接气源连通的进气通道102,所述排气通道101与所述气动加速顶20上的排气孔201连通,所述进气通道102与所述气动加速顶20上的缸体气腔连通(见图6和图7所示)。所述排气通道101和进气通道102与所述阀体12的接触面上均设有O型密封圈111,防止气体泄漏以保证控制阀10的气体密封效果,且所述O型密封圈111的设置具有防尘效果。

所述控制阀10上还设有接头体30,所述接头体30穿过所述阀体12设置并与外接气源连通,所述接头体30与所述阀体12外壁的接触位置设有弹簧垫圈50。所述接头体30还装有O形密封圈对所述阀体12起密封和防尘作用。外接气源通过所述接头体30对所述阀体12输送气体。

所述阀芯13上设有使阀体12两侧的腔体连通的通气孔131,所述通气孔131能够保证流通在所述阀体12两侧的气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体12内设有容纳O型密封圈111的密封沟槽112,所述O型密封圈111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泄漏,且具有一定的防尘作用。

如图6所示,当溜放车辆通过控制阀10时,车轮70轮缘压动控制杆11,推动控制杆11以及与所述控制杆11连接的阀芯13克服复位弹簧16的作用力并向下移动,挤压复位弹簧16,此时排气通道101被关闭,在车轮70压动作用下阀芯13继续向下移动并打开进气通道102,外接气源通过进气通道102进入气动加速顶20的缸体以推动活塞杆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加速功能。

如图7所示,当溜放车辆的车轮70通过控制杆11的中心后,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使阀芯13上升,先关闭进气通道102,从而停止向气动加速顶20的缸体供气。当车轮70离开时,与阀芯13连接的控制杆11在复位弹簧16的伸展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直至控制杆11达到最高点(即初始位置),此时位于阀体12上部的排气通道101被打开,压缩空气通过气动加速顶20上的排气孔201排空,最终实现自动复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