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357发布日期:2018-07-04 07:3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属于铁路车号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铁路车号自动识别领域的设备,大多是通过射频识别设备阅读安装在车体底部的电子标签来实现的。但是,由于车体底部的电磁干扰、电子标签损坏等原因,造成目前的识别设备不能做到100%的可靠识别。在对准确率要求高的地方,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如果有些车号没有被正确的识别就需要车号工作人员在列车停止时到列车跟前采用手工抄号的方式来逐个核对抄录,这给车号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列车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列车识别效率不高,容易出现漏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包括安装于铁路轨道内侧的车轮传感器、天线、磁钢信号处理装置、UHF解调装置、车号处理器主板和车号显示器,车轮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磁钢信号处理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磁钢信号处理装置的输出端与车号处理器主板的输入端相连,车号处理器主板与UHF解调装置相连,UHF解调装置与天线相连;车号处理器主板上设有网络接口或串口,车号处理器主板与车号显示器相连。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车轮传感器包括一号车轮传感器、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100-500米;二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250mm。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车轮传感器包括一号车轮传感器、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100-500米;二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270mm。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车轮传感器包括一号车轮传感器、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100-500米;二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300mm。

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车号处理器主板与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相连,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与摄像机相连。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车号处理器主板预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相连接的通讯接口是RS232串口或者网络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通过三个车轮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经过的信号,为车号信号的录入、核对提供了方便,车号识别效率高,减少了车号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图1中的车号处理器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包括安装于铁路轨道内侧的车轮传感器、天线18、磁钢信号处理装置14、UHF解调装置17、车号处理器主板15、车号显示器16和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19,车轮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磁钢信号处理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磁钢信号处理装置的输出端与车号处理器主板的输入端相连,车号处理器主板与UHF解调装置相连,UHF解调装置与天线相连;车号处理器主板上设有网络接口或串口,车号处理器主板与车号显示器相连。车号处理器主板15与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19相连,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与摄像机相连;所述车号处理器主板预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相连接的通讯接口是RS232串口或者网络接口。

本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一号车轮传感器11、二号车轮传感器12和三号车轮传感器13分别安装于铁路轨道内侧,天线安装于铁路轨道中间。根据不同车速区段的情况调整三个车轮传感器相互之间的安装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传感器包括一号车轮传感器11、二号车轮传感器12和三号车轮传感器13,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11与二号车轮传感器12之间的距离为100米;一号车轮传感器11与三号车轮传感器13之间的距离为350米,二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250mm。当列车通过一号车轮传感器时,一号车轮传感器输出信号给磁钢信号处理装置,当磁钢信号处理装置识别到列车通过时,整个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处理系统开始工作,车号处理器主板将对UHF解调装置的功放进行打开,车号的天线开始工作。当列车通过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时,磁钢信号处理装置将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对应的磁钢信号进行整形后,传输给车号处理器主板进行计轴、计辆及测速等,当天线接收到车号标签数据后,UHF解调装置对标签进行整形、解调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车号处理器主板,车号处理器主板将对车辆数据及车号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网络或串口输出,同时内部将进行存储,并通过车号显示器进行显示。所述车号处理器主板预视频信息综合处理单元相连接的通讯接口是RS232串口或者网络接口。天线接收到标签信号后,通过耦合器送入IQ解调,解调后再进行放大100倍,再进行iq信号整形,送入FPGA单片机进行解码,再通过RS232进行转换输出。

如图2所示,图2为车号处理器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

A:天线发射,同时接受返回的无线信号。

B:IQ解调,将返回的标签信号与发射的频率进行零中频的IQ解调,将标签返回的ID号信号直接解调出来,分成IQ两路。

C:对中频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放大倍数约100倍。

D:将放大的IQ信号进行整形,变成数字信号,送入FPGA进行解调。

E:FPGA系统功能:VCO频率控制、卡号输出,发射控制,RFID解码。

F:LED状态提示,包括频率锁定、发射状态、数据传输、系统工作状态。

G:TTL电平RS232电平。

H:12V电源输入,DC-DC5v输出。

I:对频率初步放大到5DBM,同时滤波。

J:功率放大到1W。

K:耦合器,主要是同一个天线对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FPGA控制VCO/PLL产生915M的频率,进行信号放大,送入功放放大到1W,再送人耦合器,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天线接收到标签信号后,通过耦合器送入IQ解调,解调后再进行放大100倍,再进行iq信号整形,送入FPGA单片机进行解码,再通过RS232进行转换输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均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传感器设置的距离;所述车轮传感器包括一号车轮传感器、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二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70米;二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270m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均相同,所述车轮传感器包括一号车轮传感器、二号车轮传感器和三号车轮传感器,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二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150米;所述一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50米;二号车轮传感器与三号车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3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