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317发布日期:2019-01-04 22:4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轨道车辆的迅速发展,对车厢内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提高车厢的舒适度,以满足乘客的需求。由于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过快,乘客乘坐高速列车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高速列车的车厢内普遍配备的是座椅。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中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目前的轨道车厢用座椅主要包括支座组件、座垫3和靠背4,其中支座组件靠近车厢一侧的车厢侧墙5设置,座垫3设置在支座组件上部,靠背4的一端固定在座垫3上,另一端向上方延伸。支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1和支撑平台2,支撑平台2设置在座垫3的底部,至少两个支撑件1沿座垫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撑平台2的底部。由于车厢侧墙5设置有电热器6等部件,导致支撑件1无法直接连接在车厢侧墙5上,而是与车厢地面7连接。目前的座椅通常是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以形成一列座椅,并且是设置在靠近车厢的两侧内墙,因此一个车厢中通常包含平行的两列座椅,两列座椅中间预留有过道。现有的支撑件1设置在座垫3下方,因此会有部分支撑件1靠近过道设置。

由于支撑件靠近过道设置,并且占用了座椅下方的空间,因此该支撑件并不利于乘客将行李放置在座椅下方,导致车厢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并且支撑件的底部与车厢地面连接,不利于清洁员清洁车厢地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座椅,能够在不影响车厢的电热器设置位置的前提下安装车厢座椅,并且在车厢座椅的底部设置用于容纳乘客行李的区域,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便于车厢地面的清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座椅,安装在轨道车辆的车厢中,包括支撑部和座椅部。

支撑部设置在座椅部的下方,支撑部设置有用于与车厢和座椅部连接的连接组件。

支撑部靠近车厢的地面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乘客行李的第一避让通槽,支撑部靠近车厢的侧墙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车厢的电热器的第二避让通槽。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支撑部的靠近座椅部的一端,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支撑部和座椅部。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支撑部靠近车厢的侧墙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支撑部和车厢的侧墙。

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支撑部靠近车厢的地面的一端,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支撑部和车厢的地面。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朝向背离车厢的侧墙延伸,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朝向车厢的地面延伸。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第一支撑件的轴线和第二支撑件的轴线具有预设夹角。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第一支撑件的顶部具有与座椅部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形成第一连接部。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

第一延伸端的端部朝向车厢的侧墙延伸并与车厢的侧墙连接,第一延伸端形成第二连接部。

第二延伸端的端部朝向车厢的地面延伸并与车厢的地面连接,第二延伸端形成第三连接部。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第一避让通槽设置在连接面和第二延伸端之间,第二避让通槽设置在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之间。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上设有通孔。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座椅部包括座椅面和靠背,座椅面水平设置,靠背的一端连接在座椅面上,靠背的另一端朝向车厢的顶面延伸,靠背和座椅面之间形成乘坐区域。

靠背朝向乘坐区域一侧设置用于支撑乘客头部的第一凸起部和用于支撑乘客腰部的第二凸起部。

在上述的新型座椅,可选的是,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表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座椅和轨道车辆,其中新型座椅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厢中,包括座椅部和支撑部,通过将支撑部设置在座椅部的底部,用以支撑座椅部;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用于容纳乘客行李的第一避让通槽,提高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便于清洁员清扫车厢的地面;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用于容纳车厢电热器的第二避让槽,避免座椅的安装影响车厢电热器的设置位置,提高该车厢座椅的通用性;通过在支撑部的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上设置通孔,减轻支撑部的自重;通过在座椅部的靠背部设置用于支撑乘客头部的第一凸起部和用于支撑乘客腰部的第二凸起部,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中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设置在车厢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2中A部分的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新型座椅;

10-支撑部;

11-第一支撑件;

111-第一连接部;

12-第二支撑件;

121-第二连接部;

122-第三连接部;

13-通孔;

20-座椅部;

21-座椅面;

22-靠背;

221-第一凸起部;

222-第二凸起部;

30-侧墙;

40-地面;

50-紧固件;

1-支撑件;

2-支撑平台;

3-座垫;

4-靠背;

5-车厢侧墙;

6,60-电热器;

7-车厢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中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设置在车厢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2中A部分的细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新型座椅100,安装在轨道车辆的车厢中,包括支撑部10和座椅部20。

支撑部10设置在座椅部20的下方,支撑部10设置有用于与车厢和座椅部20连接的连接组件。

支撑部10靠近车厢的地面40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乘客行李的第一避让通槽,支撑部10靠近车厢的侧墙30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车厢的电热器的第二避让通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座椅100可以设置在车厢中,车厢包括了侧墙30和地面40,其中一般轨道车辆的车厢侧墙30处均设置有电热器,用于向车厢内部提供热量。由于电热器的设置位置是在侧墙30的底部,阻挡了座椅直接连接在侧墙30上,未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设置的支撑部10在将座椅连接在车厢的侧墙30和地面40的同时,为电热器预留有第二避让通槽,第二避让通槽的槽面可以和车厢的侧墙30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电热器的区域。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10可以适用于大部分车厢带有电热器的轨道车辆使用,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目前的轨道车辆的车厢座椅由于受到电热器的设置位置影响,其支撑件需要设置座椅底部并与车厢地面40连接,并且为保证支撑的稳定性,需要将支撑件设置在靠近车厢过道位置,因此不利于乘客存放行李和清洁员打扫地面40。针对此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10具有第一避让通槽,第一避让通槽可以和车厢的地面40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行李的区域。

具体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三连接部122。

第一连接部111设置在支撑部10的靠近座椅部20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11用于连接支撑部10和座椅部20。

第二连接部121设置在支撑部10靠近车厢的侧墙30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21用于连接支撑部10和车厢的侧墙30。

第三连接部122设置在支撑部10靠近车厢的地面40的一端,第三连接部122用于连接支撑部10和车厢的地面40。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组件设置三个连接部,即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三连接部122,分别于座椅部20、侧墙30和地面40连接,三个连接位置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1连接在座椅部20的底部,不仅用于连接支撑部10和座椅部20,还可以为座椅部20提供支撑力。第二连接部121设置第二避让通槽的上方,为整个支撑部10提供定位基础。第三连接部122设置在第二避让槽的下方,与地面40连接,为整个支撑部10提供支撑基础。

此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实施例设置第三连接部122是与车厢的地面40连接,但是此处的连接点靠近车厢的侧墙30一侧设置,因此并不会对存放的行李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支撑部10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

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朝向背离车厢的侧墙30延伸,第二支撑件12的第二端朝向车厢的地面40延伸。

第一连接部111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上,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三连接部122设置在第二支撑件1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设置的支撑部10可以设置为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可以是板状结构,板面可以与竖直设置。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1的轴线和第二支撑件12的轴线具有预设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1的轴线可以与第二支撑件12的轴线的预设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两者的预设夹角可以是90度,即第一支撑件11的的轴线与第二支撑件12的轴线垂直设置,此时第一支撑件11可以是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件12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保证两者的垂直连接关系。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可以根据座椅部20和电热器的结构及尺寸调整该预设夹角。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时方式,由于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的连接处为支撑部10提供更多的应力支撑作用,因此第一支撑件11的横截面积可以设置为由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向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二支撑件12的横截面积可以设置为由第二支撑件12的第一端向第二支撑件12的第二端逐渐减小,这样的设置还可以为第一避让通槽提供更多的预留空间,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1的顶部具有与座椅部20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形成第一连接部111。

具体的,第二支撑件12上设置有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

第一延伸端的端部朝向车厢的侧墙30延伸并与车厢的侧墙30连接,第一延伸端形成第二连接部121。

第二延伸端的端部朝向车厢的地面40延伸并与车厢的地面40连接,第二延伸端形成第三连接部1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11可以是位于第一支撑件11顶部的连接面,通过连接面与座椅部20连接,可以增加连接区域的面积,使座椅部20的重力均匀分布在连接面上,防止两者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而造成断裂或弯曲等问题,保证座椅部20的稳定性。

第二连接部121可以是第二支撑件12上延伸至侧墙30的第一延伸端,参照附图4所示,第一延伸端可以通过紧固件50与侧墙30连接,连接的区域面积较小,不会对电热器的设置位置产生影响。在该车厢座椅的设置过程中,可以通过首先确定第二连接部121的位置,从而确定座椅部20的设置位置,因此第二连接部121可以为车厢座椅的设置提供定位点,从而便于规划整个车厢内部的其余部件的设置。

第三连接部122可以是第二支撑件12上延伸至地面40的第二延伸端,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示,第二延伸端是靠近侧墙30一侧设置,连接的区域面积较小,为座椅部20下方预留更多的空间,便于存放乘客行李。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延伸端靠近侧墙30一侧设置,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件靠近过道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10并不会影响清洁员清扫地面40。

具体的,第一避让通槽设置在连接面和第二延伸端之间,第二避让通槽设置在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11和/或第二支撑件12上设有通孔13。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3可以用于减轻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自身重量,该通孔13可以是参照附图2和附图3中所示的圆形孔,也可以是方形孔,或其余结构的孔,本实施例对通孔13的形状和尺寸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具体的,座椅部20包括座椅面21和靠背22,座椅面21水平设置,靠背22的一端连接在座椅面21上,靠背22的另一端朝向车厢的顶面延伸,靠背22和座椅面21之间形成乘坐区域。

靠背22朝向乘坐区域一侧设置用于支撑乘客头部的第一凸起部221和用于支撑乘客腰部的第二凸起部222。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5和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部20可以设置由座椅面21和靠背22,座椅面21所在平面可以和靠背22坐在平面设置一定夹角,座椅面21和靠背22的连接处可以设置转轴,以调节该夹角从而便于乘客调整达到适合自己乘坐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可以是弧形凸起,两者的表面为弧面,该弧面适应人体背部的流线形结构,缓解乘客长时间乘坐轨道车辆的疲劳。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车厢中包括多个该车厢座椅,多个车厢座椅可以是靠背22相互靠近设置,即相邻的两个车厢座椅的乘坐区域朝向相反方向设置,该设置方式参照附图5所示。

多个车厢座椅还可以是乘坐区域朝向同一方向并且间隔设置,该设置方式参照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座椅100,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厢中,包括座椅部20和支撑部10,通过将支撑部10设置在座椅部20的底部,用以支撑座椅部20;通过在支撑部10上设置用于容纳乘客行李的第一避让通槽,提高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便于清洁员清扫车厢的地面40;通过在支撑部10上设置用于容纳车厢电热器的第二避让槽,避免座椅的安装影响车厢电热器的设置位置,提高该车厢座椅的通用性;通过在支撑部10的第一支撑件11和/或第二支撑件12上设置通孔13,减轻支撑部10的自重;通过在座椅部20的靠背22部设置用于支撑乘客头部的第一凸起部221和用于支撑乘客腰部的第二凸起部222,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个上述的新型座椅100,新型座椅100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厢中。

多个新型座椅100沿车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新型座椅100可以是沿车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为一列,一节车厢内部可以设置两列,该两列新型座椅100可以分别靠近车厢的两边的侧墙30设置。两列新型座椅100之间设置有供乘客行走的过道。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轨道车辆,包括了上述的新型座椅100,车厢座椅设置为包括座椅部20和支撑部10,通过将支撑部10设置在座椅部20的底部,用以支撑座椅部20;通过在支撑部10上设置用于容纳乘客行李的第一避让通槽,提高了车厢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便于清洁员清扫车厢的地面40;通过在支撑部10上设置用于容纳车厢电热器的第二避让槽,避免座椅的安装影响车厢电热器的设置位置,提高该车厢座椅的通用性;通过在支撑部10的第一支撑件11和/或第二支撑件12上设置通孔13,减轻支撑部10的自重;通过在座椅部20的靠背22部设置用于支撑乘客头部的第一凸起部221和用于支撑乘客腰部的第二凸起部222,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