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轨制式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248发布日期:2019-03-27 11:00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轨制式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轨制式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单轨交通是一种轨道为一条带形梁体,单轨列车位于其上行驶的交通系统。它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在无需扩展城市现有公路设施的基础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这种交通方式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就性能而言,单轨交通具有占用空间少,适应地形好,舒适环保等特点。

国内部分单轨交通,采用梁上行走,即走行轮走在轨道梁的走行面上,造成车体重心高,运行时单轨列车摇摆强烈,同时,转向架的布置占用车体客室空间,导致客室空间被占用,设备布置拥挤,乘坐不舒适,且走行轮行走在梁体的表面。

目前,重庆建设的城市轻轨,其单轨列车转向架走行轮位于单轨列车车体内部,提供整车运行动力并承担整车的所有载荷,走行轮行走在轨道梁的顶面上,导向轮和稳定轮分别位于梁体的两侧抱住梁体用以导向及稳定车体。这种设计存在单轨列车的走行轮横向间距小,车身高度及中心高,运行时,单轨列车摇摆强烈;走行轮侵入车体客室空间,导致客室空间被占用,设备布置拥挤,乘坐不舒适。

因此,如何降低单轨列车重心高度,减少单轨列车摇摆,节省车体客室空间,提高乘坐舒适性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单轨制式交通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轨制式交通系统,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能降低单轨列车重心高度,提高运行平稳性,节省车体客室空间,提高乘坐舒适性问题。填补了国内外未公开下翼缘走行单轨制式交通系统的空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轨制式交通系统,由单轨列车、动力转向架、供电系统、轨道梁、混凝土立柱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立柱的顶面设有轨道梁,所述轨道梁设有供电系统,所述动力转向架跨座在轨道梁上,所述单轨列车通过动力转向架支撑行驶于轨道梁上,所述动力转向架能从供电系统受电以为单轨列车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动力转向架包含转向架构架、导向轮总成、走行轮总成和防跳轮总成,所述转向架构架包含上部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下端设有分列于轨道梁两侧的连接架,各所述连接架的上部均设有水平设置的多个导向轮总成,所述导向轮总成抵靠于轨道梁上梁两侧的稳定轮走行面,各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均设有分别对应位于导向轮总成下方的多个防跳轮总成,所述防跳轮总成抵靠于轨道梁上稳定轮走行面下方的防跳轮走行面,各所述连接架的下部设有多个走行轮总成,所述走行轮总成抵靠于轨道梁下翼板的走行轮走行面,且各走行轮总成分别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走行轮总成进行行走。

其中:各所述防跳轮总成从外向内向上倾斜设置以抵靠于轨道梁上从稳定轮走行面下方倾斜向内向下延伸的防跳轮走行面。

其中:所述导向轮总成和防跳轮总成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各防跳轮总成分别设置于导向轮总成的下方。

其中:所述走行轮总成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两两导向轮总成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平台的中心通过中心销连接至单轨列车的底部。

其中:支撑平台在中心销的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缓冲垫以更好的承接单轨列车。

其中:走行轮总成包括走行轮轮辋和位于走行轮轮辋外缘的走行轮轮胎,一减速器连接至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且所述减速器直接和走行轮轮辋连接以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至走行轮轮辋并驱动走行轮在轨道梁上行走。

其中:所述走行轮总成通过驱动装置的连接法兰用多个螺栓栓接固定在转向架构体上。

其中:所述走行轮总成的安装轴线和轨道梁的走行轮走行面的倾斜角平行以保证走行轮和轨道梁的走行轮走行面平行接触。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制式交通系统包括混凝土立柱、轨道梁以及与该轨道梁配合使用的动力转向架及其上的单轨列车。轨道梁呈“工”字形,和目前使用的标准钢轨截面相同,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放置在混凝土立柱上。动力转向架由转向架构架、导向轮总成、走行轮总成、防跳轮总成、驱动装置、中心销等组成。导向轮总成、走行轮总成、防跳轮总成、驱动装置等其他部件合理的布置在转向架构架的两侧,走行轮行走在轨道梁下翼板面上,降低了单轨列车的重心高度;导向轮分布在轨道梁上部左右梁两侧紧紧抱住轨道梁,起到稳定导向的作用;防跳轮布置在轨道梁的两侧面的颈部位置,有效防止转向架脱离梁体,同时提高了单轨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增加乘坐舒适性;单轨列车通过中心销和动力转向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制式交通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转向架的正视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轨道梁的截面图。

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走行轮总成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转向架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为单轨列车、2为动力转向架、3为供电系统、4为轨道梁、5为混凝土立柱、21为转向架构架、22为导向轮总成、23为驱动装置、24为走行轮总成、25为防跳轮总成、26为缓冲垫、27为中心销、242为走行轮轮胎、243为走行轮轮辋、244为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制式交通系统。

所述单轨制式交通系统由单轨列车1、动力转向架2、供电系统3、轨道梁4、混凝土立柱5组成,所述混凝土立柱5的顶面设有轨道梁4,所述轨道梁4设有供电系统3,所述动力转向架2跨座在轨道梁4上,所述单轨列车1通过动力转向架2支撑行驶于轨道梁4上,所述动力转向架2能从供电系统3受电,以为单轨列车提供动力,其中,所述单轨列车1和动力转向架2均可为多个,从而能相互串联形成多节单轨列车1串成的列车。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转向架2包含转向架构架21、导向轮总成22、驱动装置23、走行轮总成24、防跳轮总成25、缓冲垫26和中心销27,所述转向架构架21包含上部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中心通过中心销26连接至单轨列车1的底部,且支撑平台在中心销27的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缓冲垫26,以更好的承接单轨列车1,所述支撑平台的下端设有分列于轨道梁4两侧的连接架,各所述连接架的上部均设有水平设置的多个(优选为三个)导向轮总成22,所述导向轮总成22抵靠于轨道梁4上梁两侧的稳定轮走行面403,各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均设有分别对应位于导向轮总成22下方的多个(优选为三个)防跳轮总成25,所述防跳轮总成25从外向内向上倾斜设置以抵靠于轨道梁4上从稳定轮走行面403下方倾斜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延伸的防跳轮走行面402,各所述连接架的下部设有多个(优选为两个)走行轮总成24,所述走行轮总成24可从外向内向下倾斜设置以抵靠于轨道梁4下翼板的从外向内向上倾斜延伸的走行轮走行面401,且各走行轮总成24可分别位于两两导向轮总成之间,且分别设有驱动装置23,所述驱动装置23驱动走行轮总成24进行行走。

由此,主要部件合理的对称布置在转向架构架21的两侧,且通过数量、位置以及倾斜的设置,既能使得走行轮总成24稳定行走在轨道梁下翼板的走行轮走行面上,还能提供更好的列车行驶稳定性能,还有效降低了单轨列车的中心高度,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至少六组导向轮总成22分布在轨道梁上梁两侧并紧紧抱住轨道梁,起到稳定导向的作用;四组防跳轮25布置在轨道梁的颈部位置,有效防止转向架脱离梁体,同时提高了单轨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增加乘坐舒适性;单轨列车车体通过中心销27与转向架构架连接在一起,传递牵引力,缓冲垫26作用在单轨列车车体上,起缓冲作用,减少列车的晃动,提高舒适性。

参见图5,所述轨道梁4的主要尺寸包含上梁的宽度M、轨道梁的梁高H、下梁的底宽L、走行轮走行面从外侧向内侧逐渐上升的倾斜角a、防跳轮走行面的倾斜角b。在优选实施例中,L可为1400毫米;M为800毫米;H为1300毫米;a角度可为0°~30°范围内;b角度可为60°~90°范围内,在更优选的结构中,所述a角度可为10°~20°范围内;b角度可为75°~80°范围内,以更好的提供走行功能和防跳功能的均衡,能更好的适配整个系统。

参见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中走行轮总成24包括走行轮轮辋243和位于走行轮轮辋243外缘的走行轮轮胎242,一减速器244连接至驱动装置23的输出轴,且所述减速器244直接和走行轮轮辋243连接,以将驱动装置23的动力传递至走行轮轮辋243并驱动走行轮在轨道梁4上行走。

参见图7,所述走行轮总成24通过驱动装置23的连接法兰用多个螺栓245栓接固定在转向架构体21上,所述走行轮总成24的安装轴线和轨道梁4的走行轮走行面的倾斜角平行,保证走行轮和轨道梁4的走行轮走行面平行接触。

其中,所述导向轮总成22和防跳轮总成25的安装轴线与对应的走行面平行,以确保各总成的轮面与走行面平行接触。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走行轮总成4行走在轨道梁下翼板面上,有效降低了单轨列车的中心高度,提高了单轨列车运行的平稳性。

2、防跳轮5布置在轨道梁的上部两侧面的颈部位置,有效防止转向架脱离梁体,同时提高了单轨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增加乘坐舒适性。

3、轨道梁采用混凝土结构,其特定截面适用此转向架。

4、主要部件的在转向架的布置形式和数量。

5、转向架构架有效降低了单轨列车的中心高度,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同时不占用单轨列车的客室空间,乘坐舒适。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