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腹式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330发布日期:2019-05-17 19:5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腹式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腹式底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时间就是速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动车组出行,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乘客数量较大。但是,现有的动车组通常为单层结构,载客量有限,极大的限制了动车组单次运输乘客的数量。为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动车组只能采用多拉快跑的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鱼腹式底架,以增强车体的纵向强度、提升车体内部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腹式底架,该底架包括中部地板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部地板两端的端部地板,所述端部地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中部地板连接,所述连接板自与所述端部地板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中部地板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搭接部,两个所述第一搭接部分别用于与对应的所述端部地板和所述中部地板搭接焊。

其中,所述中部地板上沿所述中部地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向上凸起的支撑筋。

其中,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筋沿所述中部地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中部地板的两侧设有延伸至所述端部地板的边梁,所述端部地板上设有枕梁和减振器座,所述枕梁通过所述减振器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边梁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搭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渡板各自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在对方上,位于顶端的所述过渡板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在所述端部地板上,位于底端的所述过渡板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在所述中部地板上。

其中,设置在所述过渡板两端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位于所述过渡板的同一侧。

其中,设置在所述过渡板两端的所述第一搭接部分别位于所述过渡板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端部地板和所述中部地板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接板搭接焊。

其中,所述过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搭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一搭接槽,所述第一搭接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搭接槽用于搭接所述第二搭接部或相邻的所述过渡板的第一搭接部;所述端部地板和所述中部地板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均设有用于搭接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第二搭接槽,所述第二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槽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搭接部或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通过将连接板向下倾斜设置,就可使中部地板与两端的端部地板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就能增大中部地板与车顶之间的距离,为车体内安装双层座椅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就可显著提升车体单次的载客量。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板两端设置第一搭接部,不仅便于连接板与端部地板和中部地板连接,而且还可实现端部地板与中部地板之间纵向力的有效传递,消除由于该底架焊接变形导致的尺寸变化,进而增强车体整体的纵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鱼腹式底架的等轴侧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鱼腹式底架的等轴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鱼腹式底架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中部地板;1-1、支撑筋;2、端部地板;2-1、第二搭接部;

3、连接板;3-1、过渡板;3-1-1、第一搭接部;

3-1-2、第一搭接槽;4、边梁;5、枕梁;6、减振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腹式底架,该底架包括中部地板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部地板1两端的端部地板2,端部地板2通过连接板3与中部地板1连接,连接板3自与端部地板2连接的一端至与中部地板1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也就是说,中部地板1与两侧的连接板3和端部地板2共同构成鱼腹式结构;连接板3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搭接部,两个第一搭接部分别用于与对应的端部地板2和中部地板1搭接焊。

可见,该底架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通过将连接板3向下倾斜设置,就可使中部地板1与两端的端部地板2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就能增大中部地板1与车顶之间的距离,为车体内安装双层座椅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就可显著提升车体单次的载客量。另外,该底架通过在连接板3两端设置第一搭接部3-1-1,不仅便于连接板3与端部地板2和中部地板1连接,而且还可实现端部地板2与中部地板1之间纵向力的有效传递,消除由于该底架焊接变形导致的尺寸变化,进而增强车体整体的纵向强度。

优选地,中部地板1上沿中部地板1的长度方向设有向上凸起的支撑筋1-1。其中,支撑筋1-1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支撑筋1-1沿中部地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由于支撑筋1-1的存在:一方面、可提高中部地板1的纵向强度,无需额外再在中部地板1上设置横梁;另一方面、相邻的支撑筋1-1之间可形成用于安装客室设备的凹陷区域,例如,可在该凹陷区域内布线以及安装风道、防寒设备和降音降噪设备。

进一步地,再结合图4所示,中部地板1的两侧设有延伸至端部地板2的边梁4,端部地板2上设有枕梁5和减振器座6,枕梁5通过减振器座6分别与连接板3和边梁4连接。其中,减振器座6优选采用抗蛇减振器座。可见,该减振器座6不仅能够用于安装转向架减振器和抬车,而且还可实现枕梁5、连接板3和边梁4这三者之间作用力的有效传递,提高车体整体的纵向强度和刚度。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板3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过渡板3-1,过渡板3-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搭接部3-1-1;相邻的两个过渡板3-1各自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对方上,位于顶端的过渡板3-1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端部地板2上,位于底端的过渡板3-1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中部地板1上。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设置在过渡板3-1两端的第一搭接部3-1-1位于过渡板3-1的同一侧。下面以由三个过渡板3-1组成的连接板3为例,如图8所示,其中,位于顶端的过渡板3-1为上过渡板,上过渡板的底面的两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搭接部3-1-1;位于中间的过渡板3-1为中过渡板,中过渡板的顶面的两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搭接部3-1-1;位于底端的过渡板3-1为下过渡板,下过渡板的底面的两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搭接部3-1-1。上过渡板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端部地板2的底面、另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中过渡板3-1的底面;中过渡板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端部地板2的顶面、另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下过渡板的顶面;下过渡板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中过渡板的底面上、另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中部地板1的底面上。可见,中过渡板与上、下过渡板之间采用的是由车内向车外搭接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大大增加中过渡板的负荷承载能力、保证车体的气密性,而且也便于中过渡板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各个过渡板3-1的长度和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位于顶端的过渡板3-1和位于底端的过渡板3-1的长度可小于剩余过渡板3-1的长度。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过渡板3-1两端的第一搭接部3-1-1除了可以设置在过渡板3-1的同一侧以外,还可以设置在过渡板3-1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为了提高连接板3与端部地板2和中部地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端部地板2和中部地板1朝向连接板3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搭接部2-1,第二搭接部2-1用于与连接板3搭接焊。例如,当连接板3顶面的两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搭接部3-1-1时,端部地板2和中部地板1上的第二搭接部2-1就设在其底面上,具体地,端部地板2的第二搭接部2-1搭接在连接板3的底面,连接板3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端部地板2的顶面、另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中部地板1的顶面,中部地板1的第二搭接部2-1搭接在连接板3的底面。

进一步地,过渡板3-1上设有与第一搭接部3-1-1一一对应的第一搭接槽3-1-2,第一搭接槽3-1-2与对应的第一搭接部3-1-1相对设置,第一搭接槽3-1-2用于搭接第二搭接部2-1或相邻的过渡板3-1的第一搭接部3-1-1;端部地板2和中部地板1朝向连接板3的一端均设有用于搭接第一搭接部3-1-1的第二搭接槽,第二搭接部2-1和第二搭接槽相对设置。具体地,安装时,端部地板2的第二搭接部2-1搭接在位于顶端的过渡板3-1的第一搭接槽3-1-2上,位于顶端的过渡板3-1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端部地板2的第二搭接槽上,相邻的两个过渡板3-1各自其中一端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对方的第一搭接槽3-1-2上,位于底端的过渡板3-1的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中部地板1的第二搭接槽上,中部地板1的第二搭接部2-1搭接在位于底端的过渡板3-1的第一搭接槽3-1-2上。

更优选地,考虑到安装后的美观性以及避免发生刮擦,第一搭接槽3-1-2的深度不小于第一搭接部3-1-1或第二搭接部2-1的厚度,也就是说,当第一搭接部3-1-1或第二搭接部2-1搭接在第一搭接槽3-1-2内时,第一搭接部3-1-1或第二搭接部2-1与过渡板3-1的表面平齐或略低于过渡板3-1的表面;第二搭接槽的深度不小于第一搭接部3-1-1的厚度,也就是说,当第一搭接部3-1-1搭接在第二搭接槽内时,第一搭接部3-1-1与端部地板2或中部地板1的表面平齐或略低于端部地板2或中部地板1的表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