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721发布日期:2019-05-03 19:3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机车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车厢由贯通道连接,将两节车厢连通,可供通行,在车厢之间还设置折篷,折篷包围在贯通道的外周,折篷可伸缩折叠,车辆通过曲线路径时,内轮一侧被压缩,外轮一侧被拉伸,通过折篷的伸缩变形保证车辆稳定运行,贯通道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

折篷在被压缩和拉伸的过程中,各折叠处的变形幅度无法保证相等,有的位置变形幅度大,有的位置变形幅度小,折篷需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以隔绝雨水和噪音,变形幅度不相等造成疲劳程度不同,变形幅度大的位置更加容易发生磨损老化,出现破损等问题。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保证折篷各处磨损程度相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可保证折篷在被压缩和拉伸过程中各褶皱的间距保持相等,延长使用寿命,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包括褶皱状的内折篷和外折篷,所述内折篷和所述外折篷的两端各自固定连接于两节车厢或中间框架上;

所述外折篷的每个褶皱之间分别设置稳定板,所述稳定板上设置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铰接等长的“X”形交叉的连杆单元,相邻的所述连杆单元相互铰接形成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节车厢的端墙或中间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稳定板的外侧和所述外折篷的篷布通过折纹框架压接固定;所述稳定板的内侧边缘设置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内折篷和所述外折篷之间的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外折篷的每个褶皱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稳定板,所述稳定板呈矩形环状平板。

可选地,所述稳定板为塑料合金板。

可选地,还包括分别连接于相邻两节车厢的弹性索,所述弹性索依次穿过所述稳定板。

可选地,所述弹性索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座。

可选地,所述弹性索的两端设置挂钩,分别挂在车厢的端墙上。

可选地,所述外折篷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固定在车厢端墙上;所述弹性索两端设置的挂钩穿过所述安装框挂在端墙上。

可选地,所述弹性索为弹簧或橡胶弹力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相邻的两节车厢之间设置上述的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所述外折篷的每条侧边处至少设置一组所述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内折篷和外折篷的两端各自固定连接于两节车厢或中间框架上,能够随着车厢的间距改变压缩状态;外折篷的每个褶皱之间分别设置稳定板,稳定板上设置连接座,连接座上铰接等长的“X”形交叉的连杆单元,相邻的连杆单元相互铰接形成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节车厢的端墙上。当相邻的两节车厢间距改变时,每节连杆单元的长度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幅度相等,使每个褶皱之间的尺寸变化保持相等,外折篷各处磨损程度保持相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局部磨损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在相邻的两节车厢之间设置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在外折篷的每条侧边处至少设置一组连杆机构,该轨道车辆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车厢端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外折篷的局部横截面结构图;

图2B为图2A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A为外折篷的整体结构图;

图3B为图3A下半部分的剖视图;

图3C为图3B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包括:

内折篷1、外折篷2、折纹框架21、稳定板3、连接座31、连杆机构4、安装框5、弹性索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可保证折篷在被压缩和拉伸过程中各褶皱的间距保持相等,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及轨道车辆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车厢端墙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包括褶皱状的内折篷1和外折篷2,内折篷1和外折篷2的两端各自固定连接于两节车厢或中间框架上,外折篷2呈环形,将内折篷1包围在内,内折篷形成用于行人通过的通道,外折篷2暴露在外部。

如图2A所示,为外折篷的横截面结构图,图2B为图2A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外折篷2的每个褶皱之间分别设置稳定板3,稳定板3上设置连接座31,稳定板3可随着外折篷2的伸缩改变间距;如图3C所示,为外折篷2上设置连杆机构4的局部结构图,连接座31上铰接等长的“X”形交叉的连杆单元,每个连杆单元包括两根呈“X”形交叉的连杆,铰接点位于连杆中间位置,相邻的连杆单元相互铰接形成连杆机构4,连杆机构4包括若干组连杆单元,相邻的两组连杆单元相互铰接,形成横向排列的菱形结构,菱形的四个顶角均为铰接,其相邻的两条侧边均可转动,通过各连杆的相对转动改变连杆机构4整体的长度;连杆机构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节车厢的端墙或中间框架上,每组外折篷2对应一组连杆机构4,连接机构4的长度与外折篷2的纵向宽度保持相等;连杆机构4采用菱形伸缩结构,整体的长度可伸缩改变,任意一个菱形的尺寸发生改变,其他各菱形均同步改变,各组连杆单元的保持同步变化,连杆机构4整体的长度改变由各连杆单元均匀分担;并且连接座31与连杆机构4保持相对铰接,连杆机构4的长度改变带动稳定板3同步改变间距,进而使外折篷2的各个褶皱的间距保持同步变化,不会出现局部大幅度压缩和拉伸,另一部分基本无变化的情况,褶皱保持同步变化,外折篷各处磨损程度保持相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局部磨损情况,提高外折篷的使用寿命。

外折篷2暴露在外,其需要起到密封作用,且其采用较硬的篷布制成,因此其仅需在外折篷2处设置连杆机构4即可,当然若在内折篷1处设置连杆机构4也是可以的。图3C中的结构以外折篷直接与两节车厢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若车厢之间的长度较大,可通过两组外折篷对接相连,对接处采用中间框架,此时外折篷和连杆机构分别与中间框架相连。

如图3C所示,由于车厢之间仅距离改变,高度方向并不发生变化,因此连杆机构4两端处的连杆的长度为其他连杆的一半,两根连杆共同铰接在同一点;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两端处的连杆单元呈“X”型布置的结构,两根连杆的一根铰接,另一根连杆端部采用滑动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稳定板3的外侧和外折篷2的篷布通过折纹框架21压接固定,如图2A所示,外侧为靠近车厢外表面的一侧;稳定板3的内侧边缘设置连接座31,连接座31凸出于稳定板3的侧边,连接座31上设置用于铰接连杆单元的铰接轴,连杆机构4位于内折篷1和外折篷2之间的空间中,连杆机构4在外折篷2包围在内,不受外界影响。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外折篷2的每个褶皱之间设置一个稳定板3,稳定板3呈矩形环状平板。如图1所示,外折篷2呈圆角矩形结构,稳定板3的形状与外折篷2基本相同,每个褶皱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的稳定板3,如图1所示,外折篷2分为上下左右四条侧边,每个侧边处可设置一个或两个连杆机构4,各连杆机构4共同连接于稳定板3的四条侧边。当然,若每个连杆机构4或每条侧边处的连杆机构4共用一个稳定板3,与其他位置的连杆机构4的稳定板3相互分离的设置形式也是可以的,这些具体的设置形式均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板3为塑料合金板,保持轻薄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连接于相邻两节车厢的弹性索6,弹性索6与连杆机构4平行延伸,弹性索6依次穿过各稳定板3,弹性索6长度方向经过所有的稳定板3,弹性索6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对稳定板3起到承托的作用,可防止折篷中间部分下垂。并且通过弹性索6可使稳定板3回缩时更加均匀稳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索6依次穿过连接座31,如图2A所示,连接座31上横向设置通孔,由于连接座31固定在稳定板3上,也即通过连接座31间接地穿过稳定板3,不必在稳定板3上打孔,不会降低稳定板3的强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弹性索6的两端设置挂钩,分别挂在车厢的端墙上,通过挂钩可将弹性索6快速地连接于车厢上,并且便于更换,当弹性索6磨损老化时可快速更换。

如图2A所示,外折篷2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框5,通过安装框5固定在车厢端墙上;在安装框5上设置开孔,弹性索6两端设置的挂钩穿过安装框5挂在端墙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索6为弹簧或橡胶弹力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节车厢,相邻的两节车厢之间设置上述的车厢连接稳定伸缩装置;外折篷2的每条侧边处至少设置一组连杆机构4,该轨道车辆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