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0849发布日期:2019-07-24 09:43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轨道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轨道工程的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交通规模、运营速度、运营里程及运营频率等方面不断提升,地铁线路的养护与检修工作需求随之增大,对线路检修工程车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而地铁线路大多以隧道为主,现有技术的接触网作业车采用内燃动力,隧道内尾气污染严重,作业人员施工环境差,且在隧道内作业时液压升降作业平台高度太高,在车场线作业时液压升降作业平台高度太低,使得该液压升降作业平台最低位和最高位满足不了作业高度需求。而且相关接触网作业车仅为其前端设置司机室,对反方向行车时视野差,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为满足地铁线路接触网检修作业施工实际需求,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性好、环保且安全性高的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包括车架;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所述前司机室和所述后司机室间隔设置于所述车架顶面的相对两端;电气间,设置于所述前司机室的靠近所述后司机室的一侧,用于为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配电;接触网作业平台和电驱动液压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顶面,且均位于所述电气间与所述后司机室之间,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可垂直升降及水平横移,垂直升降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距离轨面的距离范围为2700mm~5500mm,水平横移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的可伸缩距离不小于3500mm;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与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连接并为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提供动力;行走部,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所述行走部包括动力转向架、驱动所述动力转向架动作的牵引电机以及与所述动力转向架间隔设置的从动转向架;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蓄电池组和牵引逆变器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气间的辅助逆变器和高压电气柜,所述蓄电池组分别与所述高压电气柜及所述辅助逆变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高压电气柜为所述牵引电机供电,通过所述辅助逆变器为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供电;及空气制动系统,用于对所述从动转向架进行踏面制动;所述辅助逆变器与所述空气制动系统电连接并为其供电。

优选的,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还包括设置于车架顶面且位于所述电气间与所述后司机室之间的紧线柱,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与所述紧线柱连接并为所述紧线柱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紧线柱包括安装于车架的顶升油缸、连接于所述顶升油缸的支撑臂以及安装于所述车架并与所述支撑臂连接的液压绞车,所述顶升油缸驱动所述支撑臂升降,且使所述支撑臂的最大高度为距轨面5300mm。

优选的,所述空气制动系统为JZ-7制动系统,所述空气制动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面的电动空压机、空气净化单元、总风包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气间的空气制动阀柜,所述辅助逆变器与所述空气制动阀柜电连接并为其供电。

优选的,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司机室顶部的检测受电弓、接触网检测装置及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所述检测受电弓、所述接触网检测装置及所述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分别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串接于所述蓄电池组和所述辅助逆变器之间的斩波电抗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动力系统采用蓄电池组实现供能,整车采用交流电传动,避免了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在隧道内作业带来的尾气污染,改善工作环境条件且环保;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可垂直升降及水平横移,垂直升降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距离轨面的距离范围为2700mm~5500mm,水平横移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的可伸缩距离不小于3500mm,从而可调节适合在隧道内作业的高度以及适合在隧道外作业的高度,更满足地铁线路车辆限界,适用性好及适用范围广;因车架两端设置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使得操作时司乘人员的视野范围广,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前司机室、后司机室及电气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动力传递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 100,包括车架1、前司机室2和后司机室3、电气间4、接触网作业平台5和电驱动液压系统6、行走部7、动力系统8以及空气制动系统9。

所述车架1为所有部件的安装基础。

所述前司机室2和所述后司机室3间隔设置于所述车架1顶面的相对两端,形成双司机室模式,解决了传统接触网作业车后端操作时视野差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所述电气间4设置于所述前司机室2的靠近所述后司机室3的一侧,用于为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100配电,比如通过设置其内的电气柜41配电。

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5和电驱动液压系统6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 1的顶面,且均位于所述电气间4与所述后司机室3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5可垂直升降以及水平横移:垂直升降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5距离轨面的距离范围为 2700mm~5500mm;水平横移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5的可伸缩距离不小于3500mm。该结构解决传统接触网作业车隧道内作业平台高度太高而隧道外作业平台高度太低问题,同时满足地铁线路车辆限界。也就是说,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100 可调节适合在隧道内作业的高度以及适合在隧道外作业的高度,更满足地铁线路车辆限界,适用性好及适用范围广。

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6与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5连接并为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5提供动力。

所述行走部7安装于所述车架1底部,所述行走部7包括动力转向架71、驱动所述动力转向架71动作的牵引电机72以及与所述动力转向架71间隔设置的从动转向架73。

所述动力系统8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车架1底部的蓄电池组81 和牵引逆变器82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气间4的辅助逆变器83和高压电气柜84。

所述蓄电池组81分别与所述高压电气柜84及所述辅助逆变器 83电连接,并通过所述高压电气柜84为所述牵引电机72供电,通过所述辅助逆变器83为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6供电。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系统8采用蓄电池组实现供能,整车采用交流电传动,避免了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在隧道内作业带来的尾气污染,改善工作环境条件且环保。所述蓄电池组81 输出电压通过所述高压电气柜84升压处理,再经所述牵引逆变器82 将直接转交流后传输至所述牵引电机72以驱动其工作,从而驱动所述动力转向架71行进与停止。

所述蓄电池组81作为整车动力来源,同时给牵引电机72与接触网作业平台5或检测系统(未标号)供电,其中,接触网作业平台5 与检测系统不同时工作。整车设置有蓄电池组81电量监控系统,蓄电池组电量不足时,可以返回工程车库充电。

更优的,所述动力系统8还包括串接于所述蓄电池组81和所述辅助逆变器83之间的斩波电抗器85。

请同时结合图5,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 100的动力传递为:

所述蓄电池组81的电能输入至所述高压电气柜84进行升压,再经所述牵引逆变器82进行直流转交流,再供给所述牵引电机72,以驱动所述动力转向架71行进。

所述蓄电池组81的电能输入至所述斩波电抗器进行电压信号过滤,再传输至所述辅助逆变器83进行直流转交流,再供给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6以及其它所有辅助用电器件。

再经所述牵引逆变器82进行直流转交流,从而供给所述牵引电机72,以驱动所述动力转向架71行进。

所述空气制动系统9安装于所述车架1底部,用于对所述从动转向架73进行踏面制动。所述辅助逆变器83与所述空气制动系统9电连接并为所述空气制动系统9供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制动系统9为JZ-7制动系统。所述空气制动系统9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1底面的电动空压机91、空气净化单元(图未示)、总风包(图未示)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气间4的空气制动阀柜92,所述辅助逆变器83与所述空气制动阀柜92电连接并为其供电。

更优的,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100还包括设置于车架1顶面且位于所述电气间4与所述后司机室3之间的紧线柱10,所述电驱动液压系统6与所述紧线柱10连接并为所述紧线柱10提供动力。

具体的,所述紧线柱10包括安装于车架1的顶升油缸101、连接于所述顶升油缸101的支撑臂102以及安装于所述车架1并与所述支撑臂102连接的液压绞车103。所述顶升油缸101驱动所述支撑臂 102升降,且使所述支撑臂102的最大高度为距轨面5300mm。

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司机室2顶部的检测受电弓11、接触网检测装置及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12,即构成上述的所述检测系统。所述检测受电弓11、所述接触网检测装置及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12分别与所述辅助逆变器83电连接,通过所述辅助逆变器83供电。整车集成了的接触网检测系统(所述触网检测装置及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12),可以对线路接触网进行检测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检测系统由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几何参数检测)、弓网压力检测设备、弓网冲击(硬点)检测设备、弓网图像高清录像设备及高低压隔离设备、车体振动补偿设备、中央数据处理系统(主机)、打印机、客户端等组成。刚性悬挂自动巡查装置12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由左侧高速摄像机组及右侧高速摄像机组(各含一台刚性悬挂相机及一台定位号相机)、专用补偿光源、车内机柜设施组成。软件部分由实时巡视数据采集软件、图像信息管理软件组成,满足接触网检测和刚性悬挂自动巡查的要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的动力系统采用蓄电池组实现供能,整车采用交流电传动,避免了所述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在隧道内作业带来的尾气污染,改善工作环境条件且环保;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可垂直升降及水平横移,垂直升降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距离轨面的距离范围为2700mm~5500mm,水平横移时,所述接触网作业平台的可伸缩距离不小于3500mm,从而可调节适合在隧道内作业的高度以及适合在隧道外作业的高度,更满足地铁线路车辆限界,适用性好及适用范围广;因车架两端设置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使得操作时司乘人员的视野范围广,安全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