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4903发布日期:2019-11-13 02:01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铁运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的不断完善,地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根据客运服务的要求,列车到站广播应在屏蔽门完全打开时播放,以便乘客在离开车厢的同时能够听到广播播放的到站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现列车广播系统中的列车到站自动广播系统是根据列车到站时间作为触发源,该触发源仅精确到分,无法实现秒级触发,导致列车到站广播与列车到站时间不一致,无法达到准确播放到站信息的要求,降低了乘客乘坐地铁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广播方法,其能实现列车到站广播的精准播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列车运行时,获取每扇屏蔽门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关闭状态信息和开启过程信息;

在所述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所述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所述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具体为:

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所述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所述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开启状态信息和关闭过程信息;

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所述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所述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判断所述关闭状态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所述关闭过程信息,所述关闭过程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所述开启状态信息,且所述开启状态信息的持续时间大于60秒时,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判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未开启时,关闭站台线路广播,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判断应急语广播开启时,关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或终止开启所述站台线路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判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播放完毕后,开启所述站台线路广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屏蔽门的状态作为触发源,在屏蔽门由开启状态变化为非开非闭的状态下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在屏蔽门即将完全打开时,列车到站广播能够立即播放,满足客运服务的要求。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广播装置,其能实现列车到站广播的精准播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装置,用于在列车运行时,获取每扇屏蔽门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关闭状态信息和开启过程信息;

广播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所述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广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所述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所述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开启状态信息和关闭过程信息;所述广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判断所述关闭状态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所述关闭过程信息,所述关闭过程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所述开启状态信息,且所述开启状态信息的持续时间大于60秒时,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广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前,在判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未开启时,关闭站台线路广播,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

所述广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前,在判断应急语广播开启时,关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或终止开启所述站台线路广播;

所述广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后,在判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播放完毕后,开启所述站台线路广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屏蔽门的状态作为触发源,在屏蔽门由开启状态变化为非开非闭的状态下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在屏蔽门即将完全打开时,列车到站广播能够立即播放,满足客运服务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另一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四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列车运行时,获取每扇屏蔽门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关闭状态信息和开启过程信息,关闭状态信息用于指示屏蔽门处于关闭的状态,开启过程信息用于指示屏蔽门处于开启的过程中,状态信息可从屏蔽门与主控的接口点表读取。

s2、在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考虑到判断过程和控制列车到站广播的开启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所以在状态发生变化时,即可启动列车到站广播的开启,当屏蔽门完全打开时,列车到站广播开始广播。

进一步的,考虑到屏蔽门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单个屏蔽门的开启状态在某些时候不一定代表列车到站,所以,在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具体为: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在列车上行或者下行时,单侧列车屏蔽门中连续三扇屏蔽门有两扇以上屏蔽门由关闭状态变化至开启过程时,即可证明列车已到站,屏蔽门正由关闭状态转为开启,避免了误判,从而实现列车到站广播的精确播放。

进一步的,状态信息还包括:开启状态信息和关闭过程信息;为了进一步确保列车确已到站,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判断关闭状态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关闭过程信息,关闭过程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开启状态信息,且开启状态信息的持续时间大于60秒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基于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列车确实处于到站的状态。

进一步的,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判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未开启时,关闭站台线路广播,开启列车到站广播。也就是说,若列车到站时,正在播放站台线路广播,应暂停播放站台线路广播,开始播放列车到站广播。

进一步的,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判断所述列车到站广播播放完毕后,开启所述站台线路广播。也就是说,在列车到站广播播放完毕后,切换回站台线路广播。

接下来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如下:

1、从接口点表读取屏蔽门的状态信息,如:读取到的状态为四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代表上下行,1代表上行,2代表下行,第二代表装置类别编号,第三、第四为代表屏蔽门状态,01代表关闭状态信息,10代表开启状态信息,00代表非开非闭状态信息,由01变化为00则为开启过程信息,由10变化至00则为关闭过程信息,如:1801,代表上行列车18号屏蔽门,且该屏蔽门的状态为关闭。

2、选取同一侧的联系三扇屏蔽门,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状态信息由01变化为00的瞬间,同时判断向对应的屏蔽门的上一状态是为10,且持续时间大于60秒,关闭站台线路广播,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3、站台线路广播播放完毕后,恢复站台线路广播的播放。

4、若正在播放急语广播时,则停止站台线路广播或列车到站广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方法,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应用于空间较小的岛式站台,在开启所述列车到站广播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判断列车到站广播未开启时,关闭站台线路广播,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列车到站广播的状态参数pstate,正在播放列车到站广播时状态参数pstate置1,没有播放时置0,可根据状态参数判断列车到站广播是否正在播放。

由于岛式站台的空间较小,若上行列车和下行列车的列车到站广播同时播放,由于两列列车播放的精确时间点不一样,会造成声音混乱,影响乘客收听,所以,在其中一行的列车到站时,需要先判断列车到站广播是否已经开启,若开启,则此列车的列车到站广播不会被触发,反正,其中一行的列车到站是,判断出列车到站广播未开启,则证明另一行的列车尚未到站,需要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本实施例中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一相一致,在此不再做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到达站台的广播装置,包括:信息获取装置1,用于在列车运行时,获取每扇屏蔽门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关闭状态信息和开启过程信息;广播控制装置2,用于在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进一步的,广播控制装置2还用于在同一侧的连续三扇屏蔽门中,其中两扇以上屏蔽门的关闭状态信息变化至开启过程信息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进一步的,状态信息还包括:开启状态信息和关闭过程信息;广播控制装置2还用于在判断关闭状态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关闭过程信息,关闭过程信息的上一状态信息为开启状态信息,且开启状态信息的持续时间大于60秒时,开启列车到站广播。

进一步的,广播控制装置2还用于在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前,在判断列车到站广播未开启时,关闭站台线路广播,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广播控制装置2还用于在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前,在判断应急语广播开启时,关闭列车到站广播或终止开启站台线路广播;广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开启列车到站广播后,在判断列车到站广播播放完毕后,开启站台线路广播。

本实施例中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一相一致,在此不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