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组件和轨道检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2166发布日期:2020-02-22 02:2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导向组件和轨道检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浮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向组件和轨道检测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型式,具有低噪音、环保、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建设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城市市区、近距离城市之间和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由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乘客乘坐舒适性与磁浮线路的状态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定时进行检测。

在相关技术中,磁浮轨道的检测方式主要为通过轨检仪对轨道进行检测,轨检仪一般不会一次检测完整条线路,即使能够检测完整条线路也会因突发故障需要拆、装轨检仪。另外由于轨检仪无法在轨道上高速行驶,在整条磁浮线路的某个路段因为检测或应急需求时,轨检仪无法快速运行至指定路段,进而降低了轨检仪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导向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轨道检测组件。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向组件,包括:支架、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第一导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一导向轮,第一支撑臂与支架的一侧相连接,第一导向轮安装于第一支撑臂上;第二导向部件包括第二支撑臂、弹性组件和第二导向轮,第二支撑臂与支架的另一侧相连接,弹性组件安装于第二支撑臂上,第二导向轮安装于弹性组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臂支撑第一导向轮,第二支撑臂通过弹性组件支撑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分别与磁浮轨道的侧壁相贴合,进而控制轨道检测组件沿磁浮轨道运动,实现对轨道检测组件的导向。在轨道检测组件检测完成后,导向组件脱离磁浮轨道,轨道检测组件在牵引车的带动下可迅速运动至指定路段,进而提升了轨道检测组件的运行速度,使得轨道检测组件可快速地到达指定路段,或快速地回到停放区域,提升了轨道检测组件的工作效率。第一导向轮与第一支撑臂相连接,作为刚性导向轮,进而确保轨道检测组件与磁浮轨道之间位置的准确性,提升了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第二导向轮通过弹性组件与第二支撑臂相连接,作为柔性导向轮,使得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与磁浮轨道紧密接触。

支架为h型支架,包括左纵梁架、右纵梁架、中间横梁架。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为箱体结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为三个,分别设置在左纵梁架和右纵梁架上。

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接口,以便于安装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等检测部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导向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向部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转轴;第一安装板与第一支撑臂相连接;第一转轴穿设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导向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板与第一支撑臂相连接,第一转轴穿设于第一安装板上,进而实现对第一导向轮的支撑,确保第一导向轮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板包括两个第一安装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向轮的两侧;第一导向部件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一转轴为螺栓,第一转轴的一端卡接于两个第一安装部中的一个第一安装部上,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安装部后,与第一螺母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第一安装部分别位于第一导向轮的两侧,以支撑第一导向轮受力均匀;使用螺栓作为第一转轴,简化了第一转轴的加工工艺,并且与第一螺母相配合,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螺母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还设置有平垫圈和弹性垫圈,以防止第一螺母松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7度,提升第一导向轮与磁浮轨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导向组件的导向能力,使得轨道检测组件在磁浮轨道上运行时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向部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套,第一轴承套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位于第一导向轮与第一安装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套,减小第一导向轮在第一转轴上的串动量,并且使得第一导向轮与第一安装板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避免第一导向轮与第一安装板发生摩擦,进一步确保第一导向轮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导向部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转轴;第二安装板与弹性组件相连接;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二导向轮套设于第二转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支撑臂相连接,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安装板上,进而实现对第二导向轮的支撑,确保第二导向轮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导向部件还包括连接板、推板和驱动部件;连接板与第二支撑臂相连接;弹性组件穿过连接板后与推板相连接;驱动部件与推板相适配,以驱动推板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与推板正对,但不固定连接,当检测设备对磁浮轨道进行检测时,驱动部件的执行头收回,第二导向轮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与磁浮轨道相贴合,在检测设备检测完毕时,驱动部件推动推板外移,从而通过弹性组件带动第二导向轮远离磁浮轨道,便于轨道检测组件快速拆离磁浮轨道或快速运动。

驱动部件为电动推杆或液压推杆,驱动部件还包括执行头,执行头朝向推板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弹性组件包括连接轴和弹簧;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板,并与推板相连接;弹簧套设于连接轴上,一端卡接于第二安装板上,另一端卡接于连接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导向轮需要复位时,驱动部件的执行头收回,由于驱动部件对推板的推力消失,第二导向轮及推板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内移,进而实现复位,确保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紧贴磁悬浮轨道的刹车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导向部件还包括线性轴承,线性轴承安装于连接板上,连接轴穿设于线性轴承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线性轴承,确保连接轴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7度,提升第二导向轮与磁浮轨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导向组件的导向能力,使得轨道检测组件在磁浮轨道上运行时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组件,因此该轨道检测装置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轨道检测组件还包括走行组件和里程检测组件;走行组件与支架相连接,走行组件包括走行轴和至少两个走行轮,至少两个走行轮与走行轴同步转动;里程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张紧轮和里程编码器,第一皮带轮套设于走行轴上,第二皮带轮与里程编码器相连接,张紧轮安装于支架上,皮带同时与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张紧轮相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组件用于带动检测设备运动,里程检测组件用于确定检测设备的里程,便于对检测设备进行定位,进而便于检测设备在指定路段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轨道检测组件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图像采集组件设置于导向组件上,以检测轨道上螺栓的状态;传感器组件设置于导向组件上,以检测轨道的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向组件与磁浮轨道相配合,为轨道检测组件提供导向,确保轨道检测组件可沿磁浮轨道稳定运动。

图像采集组件包括轨枕锚固螺栓拍照相机及镜头、锚固螺栓拍照用补光灯、锚固螺栓精准拍照用光电开关、供电轨安装座及螺栓拍照相机及镜头、供电轨及螺栓拍照用补光灯、供电轨及螺栓精准拍照用光电开关。

每处锚固螺栓各设置一个锚固螺栓拍照相机及镜头和锚固螺栓拍照用补光灯,锚固螺栓拍照用光电开关安装在第一支架的中间横梁架的前、后垂直面上。当两个光电开关同时感应到轨枕时,光电开关触发相机拍照供控制系统自动识别锚固螺栓是否松动。

在每侧f轨的供电轨安装座及螺栓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一个拍照相机及镜头、供电轨及螺栓拍照用补光灯,供电轨及螺栓精准拍照用光电开关安装在中间托臂下端的箱型支架的前、后侧板上。当两个光电开关同时感应到供电轨安装座时,光电开关触发相机拍照供控制系统自动识别供电轨螺栓是否松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位于磁浮轨道上的轨道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向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向组件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导向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导向组件的主视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磁浮轨道,2轨道检测组件,22导向组件,222第一导向部件,2222第一支撑臂,2224第一导向轮,2226第一安装板,2228第一转轴,2229第一轴承套,224第二导向部件,2241第二支撑臂,2242弹簧,2243第二导向轮,2244第二安装板,2245连接板,2246推板,2247线性轴承,226支架,24图像采集组件,28走行组件,29里程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导向组件和轨道检测组件。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向组件22,包括:支架226、第一导向部件222和第二导向部件224;第一导向部件222包括第一支撑臂2222和第一导向轮2224,第一支撑臂2222与支架226的一侧相连接,第一导向轮2224安装于第一支撑臂2222上;第二导向部件224包括第二支撑臂2241、弹性组件和第二导向轮2243,第二支撑臂2241与支架226的另一侧相连接,弹性组件安装于第二支撑臂2241上,第二导向轮2243安装于弹性组件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2222支撑第一导向轮2224,第二支撑臂2241通过弹性组件支撑第二导向轮2243,第一导向轮2224和第二导向轮2243分别与磁浮轨道1的侧壁相贴合,进而控制轨道检测组件2沿磁浮轨道1运动,实现对轨道检测组件2的导向。在轨道检测组件检测完成后,导向组件脱离磁浮轨道,轨道检测组件2在牵引车的带动下可迅速运动至指定路段,进而提升了轨道检测组件2的运行速度,使得轨道检测组件2可快速地到达指定路段,或快速地回到停放区域,提升了轨道检测组件2的工作效率。第一导向轮2224与第一支撑臂2222相连接,作为刚性导向轮,进而确保轨道检测组件2与磁浮轨道1之间位置的准确性,提升了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第二导向轮2243通过弹性组件与第二支撑臂2241相连接,作为柔性导向轮,使得第一导向轮2224和第二导向轮2243与磁浮轨道1紧密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226为h型支架,包括左纵梁架、右纵梁架、中间横梁架。第一支撑臂2222和第二支撑臂2241为箱体结构,第一支撑臂2222和第二支撑臂2241均为三个,分别设置在左纵梁架和右纵梁架上。

支架226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接口,以便于安装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等检测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导向部件22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226和第一转轴2228;第一安装板2226与第一支撑臂2222相连接;第一转轴2228穿设于第一安装板2226上,第一导向轮2224套设于第一转轴2228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226与第一支撑臂2222相连接,第一转轴2228穿设于第一安装板2226上,进而实现对第一导向轮2224的支撑,确保第一导向轮2224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安装板2226包括两个第一安装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向轮2224的两侧;第一导向部件222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一转轴2228为螺栓,第一转轴2228的一端卡接于两个第一安装部中的一个第一安装部上,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安装部后,与第一螺母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安装部分别位于第一导向轮2224的两侧,以支撑第一导向轮2224受力均匀;使用螺栓作为第一转轴2228,简化了第一转轴2228的加工工艺,并且与第一螺母相配合,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螺母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还设置有平垫圈和弹性垫圈,以防止第一螺母松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转轴2228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转轴2228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7度,提升第一导向轮2224与磁浮轨道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导向组件22的导向能力,使得轨道检测组件2在磁浮轨道1上运行时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导向部件222还包括第一轴承套2229,第一轴承套2229套设于第一转轴2228上,位于第一导向轮2224与第一安装板2226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套2229,减小第一导向轮2224在第一转轴2228上的串动量,并且使得第一导向轮2224与第一安装板2226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避免第一导向轮2224与第一安装板2226发生摩擦,进一步确保第一导向轮2224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导向部件224还包括第二安装板2244和第二转轴;第二安装板2244与弹性组件相连接;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安装板2244上,第二导向轮2243套设于第二转轴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2244与第二支撑臂2241相连接,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安装板2244上,进而实现对第二导向轮2243的支撑,确保第二导向轮2243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导向部件224还包括连接板2245、推板2246和驱动部件;连接板2245与第二支撑臂2241相连接;弹性组件穿过连接板2245后与推板2246相连接;驱动部件与推板2246相适配,以驱动推板2246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件与推板2246正对,但不固定连接,驱动部件驱动推板2246,进而带动弹性组件运动,弹性组件再带动第二导向轮2243运动。检测设备对磁浮轨道1进行检测时,驱动部件的执行头收回,第二导向轮2243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与磁浮轨道1相贴合,在检测设备检测完毕时,驱动部件推动推板2246外移,从而通过弹性组件带动第二导向轮2243远离磁浮轨道1,便于轨道检测组件2快速拆离磁浮轨道或快速运动。

驱动部件为电动推杆或液压推杆,驱动部件还包括执行头,执行头朝向推板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弹性组件包括连接轴和弹簧2242;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224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板2245,并与推板2246相连接;弹簧2242套设于连接轴上,一端卡接于第二安装板2244上,另一端卡接于连接板2245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导向轮2243需要复位时,驱动部件的执行头收回,由于驱动部件对推板2246的推力消失,第二导向轮2243及推板2246在弹簧2242推力的作用下内移,进而实现复位,确保第一导向轮2224和第二导向轮2243紧贴磁悬浮轨道的刹车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导向部件224还包括线性轴承2247,线性轴承2247安装于连接板2245上,连接轴穿设于线性轴承2247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线性轴承2247,确保连接轴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为7度,提升第二导向轮2243与磁浮轨道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导向组件22的导向能力,使得轨道检测组件2在磁浮轨道1上运行时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组件2,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向组件22,因此该轨道检测装置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向组件22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轨道检测组件2还包括走行组件28和里程检测组件29;走行组件28与支架226相连接,走行组件28包括走行轴和至少两个走行轮,至少两个走行轮与走行轴同步转动;里程检测组件29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张紧轮和里程编码器,第一皮带轮套设于走行轴上,第二皮带轮与里程编码器相连接,张紧轮安装于支架226上,皮带同时与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张紧轮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行走组件用于带动检测设备运动,里程检测组件29用于确定检测设备的里程,便于对检测设备进行定位,进而便于检测设备在指定路段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轨道检测组件2包括图像采集组件24和传感器组件;图像采集组件24设置于导向组件22上,以检测轨道上螺栓的状态;传感器组件设置于导向组件22上,以检测轨道的参数。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组件22与磁浮轨道1相配合,为轨道检测组件2提供导向,确保轨道检测组件2可沿磁浮轨道1稳定运动。

图像采集组件24包括轨枕锚固螺栓拍照相机及镜头、锚固螺栓拍照用补光灯、锚固螺栓拍照用光电开关、供电轨安装座及螺栓拍照相机及镜头、供电轨及螺栓拍照用补光灯、供电轨及螺栓精准拍照用光电开关。

每处锚固螺栓各设置一个锚固螺栓拍照相机及镜头和锚固螺栓拍照用补光灯,锚固螺栓精准拍照用光电开关安装在第一支架226的中间横梁架的前、后垂直面上。当两个光电开关同时感应到轨枕时,光电开关触发相机拍照供控制系统自动识别锚固螺栓是否松动。

在每侧f轨的供电轨安装座及螺栓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一个拍照相机及镜头、供电轨及螺栓拍照用补光灯,供电轨及螺栓精准拍照用光电开关安装在中间托臂下端的箱型支架226的前、后侧板上。当两个光电开关同时感应到供电轨安装座时,光电开关触发相机拍照供控制系统自动识别供电轨螺栓是否松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